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卫生健康委远程教育培训平台

国家卫生健康委远程教育培训平台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9年2月,教育部与卫生部协调组织“学校卫生委员会”,以推进全国的学校卫生教育,这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国家级健康教育行政机构。该实验处先后设立9个系,在首批设立的4个系中就有卫生教育系。此时,一批“留洋博士”也随同移居乡村,推行以县为单位的教育与建设相结合的社会改造,试图医治中国农村“愚、穷、弱、私”四大病症,即实施以文艺教育救其愚,生计教育救其穷,卫生教育救其弱、公民

1.行政机构 北伐战争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4月在内政部下设卫生司,1928年11月,改设卫生部。同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规定省设卫生处,市县设卫生局。1929年2月,教育部与卫生部协调组织“学校卫生委员会”,以推进全国的学校卫生教育,这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国家级健康教育行政机构。1931年4月撤销卫生部,改设卫生署,隶属于内政部。1934年9月,教育部成立“中小学卫生教育设计委员会”,聘请医学和教育专家多人组成,负责研讨并设立中小学卫生教育事宜。1936年,卫生署升格,直属行政院,并设有卫生教育组。同年湖北省政府设立卫生教育处。1937年“七·七”事变后,卫生署由南京迁往汉口,1938年西迁重庆,改隶内政部。同年,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设卫生教育组,负责全国卫生教育的业务指导工作,邵象伊为负责人,孟浦任秘书。1941年,卫生署又改隶行政院。抗战胜利后,1945年冬卫生署迁回南京,1947年春,改为卫生部。

20世纪30、40年代,我国省、市级卫生教育行政机构发展迅速。1929年冬,由北平市教育局会同卫生局成立“北平市学校卫生委员会”,以推进学校卫生教育工作。1932年8月,南京市政府社会局教育处,秘书处卫生科、卫生事务所等协调成立“南京市健康教育委员会”,主要开展学校卫生及卫生技术人员的训练。之后,相继成立了河南省国民健康教育委员会(1933年10月)、山东省卫生教育委员会(1933年10月)、湖南省健康教育委员会(1934年1月)、福建省健康教育委员会(1934年7月)、陕西省健康教育委员会(1934年7月)、江西省健康教育委员会(1934年8月)、云南省健康教育委员会(1935年7月)、江苏省卫生教育委员会(1935年8月)、湖北省卫生教育委员会(1935年9月)、安徽省健康教育委员会(1935年)、甘肃省健康教育委员会(1935年10月)、山西省卫生教育委员会(1936年)、广东省健康教育委员会(1937年2月)、贵州省卫生教育委员会(1937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教育委员会(1938年8月)、四川省卫生教育委员会(1940年)、重庆市健康教育委员会(1940年)、浙江省卫生教育委员会(1944年)、广州市健康教育委员会(1945年9月)、青岛市健康教育委员会(1946年6月)、上海市健康委员会(1946年8月)、察哈尔省卫生教育委员会(1947年2月)、台湾省卫生教育委员会(1949年7月)。此外,江苏、福建、广西、安徽、浙江等省、区还成立了县(市)级卫生教育或健康教育委员会。到1936年底,江苏省已有52个县(市)成立了卫生教育委员会,每县(市)设卫生教育指导员1人。

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卫生教育体系。以下为1946年全国卫生教育行政系统图(图2-1)。

2.研究机构 与卫生有关的研究机构最早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1932年9月,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处”,负责开创各项卫生事业的实验研究,为全国最高卫生技术机构。该实验处先后设立9个系,在首批设立的4个系中就有卫生教育系。该系由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并留美的朱章赓任主任,负责学校及民众卫生教育的研究、设计、推广及材料制作等工作。该系下设编译室、绘图印刷室、模型室、摄影幻灯室、学校卫生室。室主任有戴天右、许士骐、张崇德等。除编印卫生通俗读物、设计制作挂图、模型等教具外,还编印《公共卫生》(月刊)、《丙寅医学》(周刊)。1933年,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处改组为卫生署卫生实验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卫生实验处由南京迁往贵阳,1941年4月,迁至重庆,与公共卫生人员训练所合并,改称中央卫生实验院,作为卫生科学研究、实验示范和进修教学的基地,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该实验院先后由李廷安、朱章赓任院长。中央卫生实验院设有卫生教导组,负责卫生教育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谷韫玉、戴天右、贾魁曾担任过卫生教导组主任。该组下设编辑室、美工室、模型室、电化教育室、学校卫生室,并附设宣传品制作工厂,室负责人有贾魁、许士骐、李韵笙、贾伟廉、郦定摩等。

3.学术团体 1915年2月5日,中华医学会在上海成立,这是我国影响最大的西医学术团体。

图2-1 1946年全国卫生(健康)教育行政系统

图注:根据1946年教育部会议资料整理

首任会长颜福庆在成立会上宣布,学会宗旨之一是普及医学卫生知识,以广泛唤起民众公共卫生意识。中国医生们从此登上了中国卫生教育的舞台,改变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处处听从外国传教士的被动局面。

1916年3月,中国博医会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卫生科共同组织成立中华教育卫生联合会。美国医生毕德辉博士(Perer WW.)任总干事。1917年胡宣明被聘为副总干事。胡宣明曾获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为我国最早从事卫生教育的专业人员之一。该会下设编辑组、婴儿卫生组、学校卫生组、社会卫生组、牙齿卫生组、总务组。1922年,将会名改为中华卫生教育会,直至1930年结束。该会的主要活动是进行公共卫生教育、举办卫生展览、卫生演讲、报纸宣传等。中华卫生教育会是我国最早以“卫生教育”命名的学术团体。

1921年12月23日,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总事务所设在北京,陶行知任主任干事。在其第一次年会学术讨论时,学校、卫生界为一组,出席的人员中有兰安生(Grant JB.北京协和医学院)、胡鸿基(北京医专)、陈鹤琴(东南大学)等医学、教育界代表,他们提出要增设学校卫生课程,并指出应由校医担任老师的建议。

1923年8月26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简称平教总会)在北京成立,由朱其慧任董事长、陶行知任董事会书记、晏阳初任总干事。该会设总务、城市、乡村、华侨教育四部和平民文学、平民艺术、生计教育、公民教育、健康教育、妇女教育、教育学术、社会调查等8科。平教总会在省市县设分会,联成全国范围的网络。1926年,该会选择河北定县翟城村为乡村平民教育实验区,并于1929年将总会迁往定县。此时,一批“留洋博士”也随同移居乡村,推行以县为单位的教育与建设相结合的社会改造,试图医治中国农村“愚、穷、弱、私”四大病症,即实施以文艺教育救其愚,生计教育救其穷,卫生教育(健康教育)救其弱、公民教育救其私。定县实验区是我国学者最早开展的农村健康教育实验项目,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

1935年7月10日,中国卫生教育社在南京成立。陈果夫任总理事,胡定安任总干事,邵象伊、潘公展、朱季清、王凤喈任理事。该社以联合全国卫生和教育界人士,倡导卫生教育,谋求中国卫生教育之普及,促进民族健康为宗旨。1936年7月召开第一届年会并举办卫生教育展览会,展出来自各地的卫生教育图片、图表、模型、实物等。1937年抗战开始,该社随江苏医政学院内迁。1941年夏,在重庆召开第二届社员大会,并修改章程、改选理事,由邵象伊主持社务。1943年,在重庆召开第三届社员大会。1946年迁南京,召开第四届社员大会,设专人办理社务工作,1948年停办。

1945年10月7日,中国儿童健康协会在陪都重庆成立,抗战胜利后即迁至南京。该协会由张治中任理事长,金宝善、李蒸任副理事长,周尚、陈立夫等6人任常务理事,董广英任总干事。到1947年10月,该协会共有会员5 757人,遍及全国各地。为研究增进儿童健康的方案,唤起民众对儿童健康的注意,该协会在南京大光路特设“首都儿童健康实验区”,对区内的孕妇、乳母、14岁以下儿童及其家属开展了家庭访问,生活辅导、健康检查、增进营养、健康教育、社区活动等多项工作(图2-2)。

图2-2 中国儿童健康协会在实验区召开母亲座谈会,宣传儿童保健知识引自《中国儿童健康协会首都儿童实验区概要》,中国儿童健康协会编印,1947年

除上述学术团体之外,与普及卫生知识有关的还有:1921年由胡宣明创立,以开展卫生运动唤起民众为宗旨的“中华卫生学会”。1926年秋在北京成立的“丙寅医学社”,由协和医学院青年师生朱章赓、诸福棠、贾魁、陈志潜等15人发起。同时创刊《丙寅医学》周刊,以宣传公医制度,提倡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事业为宗旨。后来,贾、陈、朱等都曾长期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为创建这个专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36年4月,他们出席卫生署召开的学校卫生技术会议,成立了“中华健康教育研究会”,推选朱章赓为理事长。其他还有1935年成立的“中华预防花柳病协会”,1939年在上海公共租界成立的“中华健康协会”,1946年成立的“中华营养促进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