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动和失用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运动和失用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动可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的数量及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含量,对运动后产生的酸性物质起到缓冲作用。体育锻炼可加强蛋白质的代谢过程。长期卧床机体最大摄氧量下降,有氧运动能力降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长期制动可减少雄性激素分泌,降低精子发育过程和限制精子的活力。

(一)运动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1.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运动可以改善骨的血液循环,增强骨的新陈代谢,使骨径增粗,皮质增厚,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能力提高。运动可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增强、关节囊和韧带增厚、韧性、弹性和伸展性提高,因而可使关节的稳固性及运动幅度和灵活性增加。运动可使肌肉变得肥厚、体积增大,力量增加。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运动可使心肌兴奋性提高,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纤维增粗,心功能储备能力提高,心肌收缩力量增强。运动可使血管壁的弹性增加,减小血流阻力,提高组织的血流量;同时还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及横截面积,从而使心血管功能产生良好的适应性。运动可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的数量及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含量,对运动后产生的酸性物质起到缓冲作用。运动可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的沉积,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力,防止血栓形成。另外,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收缩会产生一些对血管有扩张作用的化学物质,从而使血压降低。

3.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长期运动锻炼的人,呼吸肌发达,胸廓运动和膈肌收缩幅度增大,胸腔容积增大,从而使肺活量增大,肺通气能力提高(9L/min增至70~150L/min)。经常锻炼可使呼吸道毛细血管更加密实,呼吸道黏膜的分泌能力、上皮细胞的纤毛活动能力、肺内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从而能及时消灭和清除呼吸道的病毒,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改善肝脏和胰腺的功能,减少胆石症的发生,从而使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

5.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运动可使肾血流量减少,剧烈运动时肾血流量可下降50%。短时间大强度的一次性练习后,可提高肾小管对低分子蛋白质的重吸收;长时间大强度的一次性练习后,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肾小体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在原尿中出现尿蛋白;在强度小的运动时,尿排钾量稍增;短暂大强度运动时,尿排钾量减少;剧烈运动时,尿排钠量也减少,但血钙无变化。

6.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灵活性,从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准确、迅速,对体内各器官的活动调节更协调。研究表明:以多种运动形式训练小鼠,可使小鼠大脑皮质某些锥体细胞参与形成突触的树突棘扩大、数量增多,神经元之间突触的数量增加,因而可加快中枢神经系统内信息传递和整合的速度,增强人的智能。

7.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机体内分泌功能增强,内分泌调节功能更完善,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正常的生长发育、生殖和其他功能活动。剧烈运动时内分泌腺能产生适应性反应,对增强肌肉活动和提高人体运动能力起主要作用。

8.运动对代谢的影响 运动可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存,改善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提高机体对脂肪的动用能力,为人体从事各项活动提供更多的能量来源。经常坚持有氧训练,可降低血脂,特别是使三酰甘油的含量减少;可使高密度脂蛋白增加,有效限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和蓄积作用,并能将已沉积于平滑肌细胞内的胆固醇运出动脉壁,可有效预防冠心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疾病。运动可增加肌肉的能量消耗,并使脂肪分解为自由脂肪酸进入血液,被组织细胞摄取后氧化供能,以达到体脂减少,控制肥胖的目的。

体育锻炼可加强蛋白质的代谢过程。系统参加速度性和力量性练习者,肌肉中蛋白质明显增加,肌肉中参与无氧代谢的酶系的活性提高,表现为肌肉发达,刚劲有力,体态健美。而系统从事耐力运动的锻炼者,不仅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增高,而且肌肉中参与有氧代谢的酶系的活性也不断提高。

(二)失用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及康复策略

1.失用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1)肌肉骨关节系统:长期制动对肌肉的影响是肌肉萎缩、肌肉力量和耐力的下降、抗应激能力减退。对骨关节的影响是异位骨化、骨赘形成、骨质疏松、脱钙,易导致骨折、关节挛缩、关节软骨坏死,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2)心血管系统:长期卧床患者其安静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功率降低,心排血量减少,血流缓慢,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机体最大摄氧量下降,有氧运动能力降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3)神经系统:长期制动患者呈现孤独感,不能有效操纵周围环境,表现为心理状态的改变。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情感障碍:包括焦虑、恐惧、压抑和急速的情绪波动。

感知障碍:患者出现幻觉,痛阈降低,听阈提高。

认知障碍:包括注意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

心理并发症:包括压抑、控制力丧失、主动性丧失、无助感、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业余爱好社会活动能力丧失、失业。

外周神经压迫症:包括神经肌肉麻痹,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等。

(4)呼吸系统:短期制动可出现横膈上移,胸腔容积缩小,体液容量增加,导致咳嗽等不良症状出现。长期制动可发生肋间肌萎缩,肺膨胀不全,呼吸变浅,呼吸频率增加,支气管纤毛作用降低,咳嗽能力降低,易导致坠积性肺炎和肺血栓形成。

(5)消化系统:制动可引起胃肠蠕动变慢,吞咽时食管和胃过程延长,液体摄入减少引起脱水,导致便秘和血容量降低,便秘可以导致直肠粪便嵌塞,出现排便困难。

(6)泌尿生殖系统:制动可引起尿量减少,高钙血症和高磷酸盐尿症而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和泌尿系统感染。制动可引起腹肌无力导致尿排空困难(无重力作用),而出现尿潴留或残余尿量增加。长期卧床可导致逼尿肌、括约肌无力和充盈性尿失禁。长期制动可减少雄性激素分泌,降低精子发育过程和限制精子的活力。

(7)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系统:长期卧床可使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退;出现负氮、负钙、负磷平衡。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应激能力下降,易发生感染。

2.康复策略 预防和消除失用对机体功能影响的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动运动:等长收缩适宜于牵引或石膏固定等长期制动的患者。患者做最大肌力的练习,每次收缩3~10s,每组收缩1~5次,总共10~50次。上肢做等长收缩时,可用力握拳,以使整个上肢肌肉同时收缩。下肢做等长收缩时可以在卧床患者的足底放置一垂直床面的木板,令患者用力蹬板,使下肢和背部的肌肉得到锻炼。等张收缩采用少负荷多次数的方法,取可重复10次的最大负荷的50%或75%,每遍10次,每日练习两遍,每周练习3~5d。渐进抗阻训练,开始最大心率在65%以下,以后渐增至70%~80%,可使心血管适应能力增强。

(2)被动运动:中枢与周围神经损伤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可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维持肌肉弹性,延缓肌肉萎缩。被动运动时每个关节做各个轴向的全范围运动,每日1~2遍,每遍每个关节活动3~5次,每次在极限位置停留1~2s。

(3)保持良好的体位:使关节保持功能位能防止关节挛缩。经常翻身与保持良好的体位可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

(4)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包括腹肌和下肢肌肉收缩练习,下床前将双下肢用弹力绷带包裹,或穿紧身裤袜和腹带。病情许可情况下患者可采取半卧位,逐渐过渡到床沿而取垂足位,最后到直立位。瘫痪或某些其他残疾者可采用倾斜床使之直立。倾斜自30°维持3~5min开始,每日2次,渐增至每次30min。然后每星期增加15°,最后达到每次90°维持20min,预防骨质疏松每日必须直立2~3h。

(5)呼吸训练:长期卧床患者可进行呼吸体操训练,以改善呼吸功能。呼吸体操为每小时进行3~5次慢而深的呼吸,应同时使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为防止坠积性肺炎,可进行定时翻身,体位引流,适当体位下进行拍打和震颤,超声雾化吸入等。

(6)感觉刺激训练:通过被动活动增加感觉输入,增加感觉与运动的联系以及周围与中枢的联系。为防止社会隔离,提倡患者进行群体治疗,如作业治疗和文体治疗,增加患者之间的接触,增加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鼓励患者看电视和参加文娱活动,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和愤怒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