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肤黑热病

皮肤黑热病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肤黑热病由利什曼原虫又称黑热病小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本病为黑热病的皮肤表现,大多继发于内脏黑热病,少数原发于皮肤。主要侵犯皮肤淋巴网状系统。6.实验室检查可查见黑热病原虫,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组织病理中可找到原虫,组织液培养有黑热病鞭毛体生长。4.局部治疗 Asilian报道用巴龙霉素药膏局部2周疗法对动物源型皮肤黑热病,有消除局部伤口内寄生虫的效力。液氮冷冻治疗皮肤利什曼病,疗效较好。

皮肤黑热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由利什曼原虫又称黑热病小体(LD小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利什曼原虫寄生于白蛉体内,当白蛉叮咬人时,感染人而发病。本病为黑热病的皮肤表现,大多继发于内脏黑热病,少数原发于皮肤。主要侵犯皮肤淋巴网状系统。

一、临床提要

皮损从小丘疹到大的侵蚀性溃疡,且可有多处,多位于夜间暴露部位,主要在上肢,其次为下肢远端、躯干和背部,面颈部最少。

1.丘疹结节型 较常见,初起为红色斑疹和丘疹,逐渐形成结节。结节如绿豆胡桃大。孤立散在,或密集或融合,色淡红或紫红,棕色或黄色。病程可长达数十年。结节活检或组织液培养均可见利杜体。常见于头、面和颈部。临床上应与瘤型麻风、酒渣鼻、黄色瘤等鉴别。

2.褪色斑疹型 为色素减退斑,先见于面部和颈部,可累及全身。斑疹针头大至直径7~8mm。可融合成片。皮损处活检有利杜体。临床上应与白癜风及特发性白斑相鉴别。

3.黏膜型 唇、舌、腭、喉、食管及肛门黏膜也受侵,受损处可找到利杜体。

4.诊断 在疫区,如果被白蛉叮咬处的皮损持续3周以上不愈,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则应高度怀疑为黑热病。诊断该病可进行病损处的刮片,皮损活检查找原虫,进行寄生虫培养和PCR检测。

二、诊断

1.好发于是20-50岁青壮男性。病史中常有内脏黑热病治疗史及黑热病流行区居住史。

2.皮损好发于头面部,也可侵犯躯干、四肢及舌唇黏膜。

3.常见损害初为浸润性红斑,以后变为黄红色斑块,其上伴有密集的米粒至黄豆大的结节,呈红色或棕色,半球形,表面光滑,柔软,常互相融合。

4.另一种常见的损害为花斑癣样浅色斑,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

5.一般无自觉症状。病程缓慢,可迁延20余年。

6.实验室检查可查见黑热病原虫,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组织病理中可找到原虫,组织液培养有黑热病鞭毛体生长。

三、鉴别诊断

本病需和麻风病、皮肤结核、结节梅毒疹、结节病等相鉴别。主要依据病原体检查。

四、治疗

1.葡萄糖酸锑钠(斯锑黑克) 治疗疗效差,6日疗法:成年人总量120~150mg/kg,分6次,每日用25%葡萄糖溶液混匀后静脉缓慢注入,连续2~3个疗程。每2个疗程间隔应为10~30d。

2.喷他脒(戊烷脒) 疗程应较长(15~20次),总剂量为60~80mg/kg,如需第2个疗程,应间隔1个月。

3.两性霉素B 剂量首次为0.2mg/kg,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10倍静脉滴注,经6h以上滴完,每日用量渐增至1mg/kg,或隔日1次,至皮损痊愈为上,总量为725~1 275mg,疗程3~12周。

4.局部治疗 Asilian(1995)报道用巴龙霉素药膏局部2周疗法对动物源型皮肤黑热病,有消除局部伤口内寄生虫的效力。但临床方面治愈效果尚不满意。液氮冷冻治疗皮肤利什曼病,疗效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