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休克药物的安全应用

抗休克药物的安全应用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其他抗休克药物 阿片受体拮抗药、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抗内毒素和抗炎症介质的药物等。本章重点介绍临床上较常使用的几种抗休克药物。对抗休克药物疗效的评价不应单纯以升高血压为标准,而应关注器官灌注是否改善。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血、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自由基生成、基因表达异常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可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全身无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或发绀、静脉萎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昏迷甚至死亡。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因此恢复对组织细胞的供氧,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是治疗休克的关键环节。因此休克的治疗是以病因治疗为基础,以循环功能支持为主导的综合性治疗。

休克按血流动力学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室及乳头肌破裂、先天性心脏病。

(2)低血容量休克:急性出血、脱水、烧伤、胰腺炎。

(3)梗阻性休克:肺栓塞、心包填塞、压迫性气胸、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

(4)分布性休克:变态反应、脊髓压迫、脊髓麻痹、神经损伤、败血症。

常用的抗休克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多巴胺。

2.强心药 多巴酚丁胺、米力农、洋地黄。

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

4.解除血管痉挛、增加组织灌注的药物 山莨菪碱(654-2)、酚妥拉明、硝普钠、硝酸甘油。

5.其他抗休克药物 阿片受体拮抗药、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抗内毒素和抗炎症介质的药物等。本章重点介绍临床上较常使用的几种抗休克药物。

注:★ 抗休克药物的应用目的主要包括:①提高血压是治疗各类型休克时抗休克药物应用的首要目标。儿茶酚胺类、加压素类药物大多具有血管收缩作用,能够实现提高血压的目的。②改善内脏器官灌注。内脏器官血流灌注减少是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即使休克患者的血压被纠正,内脏器官依然可能缺氧,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因此,改善器官组织灌注,特别是内脏器官灌注,逆转组织缺血,才是休克复苏的关键。对抗休克药物疗效的评价不应单纯以升高血压为标准,而应关注器官灌注是否改善。

★ 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符合:①迅速提高血压,改善心脏和脑血流灌注;②改善或增加肾脏和肠道等内脏器官的血流灌注,纠正组织缺氧,防止MOD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