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努力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

努力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时我主动申请外出学习,学校不给报销经费,便自费前往。我必须感恩在山东工作时,那些为我提供学习机会的各级领导和专家,而我的勤奋工作与骄人业绩换来了他们对我的愈加厚爱。我在山东和北京干校长时,会努力创造条件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参加多种方式的培训。当然,外出学习到的经验需要回来进行尝试,以指导自己的实践创新与教学改革。

我刚开始工作时,因为学校经费比较紧张,学校给提供的外出学习机会很少,大家基本上都“蜗”在一个学校里数年如一日,思想保守,创新意识淡薄。自己的成长基本靠老教师的传帮带,有时能得到县区级教研部门的研究员的点评指导。

但是有一次,校长亲自找到我,说是县教育局英语教研员陈老师安排我到泰安,去参加观摩聆听全省英语优质课评选活动的课。我很兴奋,我记得那次全县就派了我们四个英语老师去,来自农村的只有我自己。我知道,这是英语教研员比较看好我,给了我进一步发展和成长的机会。这当然与我以前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是有关系的——引起了当地专家的关注。

那次我听得如饥似渴,每天连续听六到八节课,课后还与其他地区的老师展开积极的讨论。我们一共听了四天课,加起来就是近三十节课,这就更加夯实了我的课堂功底,丰盈了我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我的教学理念。我离骨干教师的水平越来越近了。

我与县教研员熟了,校长也因为我的好学上进比较赏识我,因此我的外出学习机会多了起来。有时我主动申请外出学习,学校不给报销经费,便自费前往。我参加读书论坛、参加班主任研讨会、参加教学改革现场会、参加名校考查活动等,我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思想越来越活跃,创新改革意识迅速增强。

十几年来,我几乎走遍了山东省的每个地市,北京、上海、广东、重庆、辽宁、陕西、江西、浙江、江苏等很多省市也都留下我的足迹。长期的行走,让我读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书”,结识了很多有教育见地的“高人”,我知道了,做教育需要有教育情怀,需要有一颗行大道的善心。这就是我教育行走的最大收获,它让我越来越痴心于教育、奉献于教育、创造于教育、坚守于教育。

我必须感恩在山东工作时,那些为我提供学习机会的各级领导和专家,而我的勤奋工作与骄人业绩换来了他们对我的愈加厚爱。你越认真地、不计功利地工作,学习的机会会越多地来到你身边。山师大、华东师大、北师大、清华等高校,都是各级领导专门安排我前往学习的地方。我也感恩我的同事们,因为我外出,需要他们为我承担一部分工作;我还感恩我的家人,他们的默默支持成就了我的教育梦想,让我能够专心地学习。

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年轻老师,如果能在刚入职时就有机会参加一些业务方面的外出学习,这是很幸运的事情,千万不要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愿参加。即使学校没有提供多少机会,我也奉劝年轻的老师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项目,自行前去学习聆听。

我在山东和北京干校长时,会努力创造条件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参加多种方式的培训。在平时,我发现多数老师都能做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是却不知道自己的成长目标到底是什么,在哪里,懒得读书,不愿意参加培训,认为它们作用不大。殊不知,如果一名教师停止了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那么,将永远不会知晓自己真正的能力和潜力所在,也就无法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这一生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成就。

我经常对青年教师说:“万事万物都肯定有一两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只要你有一颗坦率的心,一定会看得到事物的优点,然后以此为契机,去读一本书,去倾听他人的经验,或者当场启程前往某个地方,让自己更深入地学习,长久下来气度就会增长,格局就会提升。”

当然,外出学习到的经验需要回来进行尝试,以指导自己的实践创新与教学改革。但是往往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多数年轻教师在学习的现场热情高涨,下定决心回去也要如名师一样,把他们的经验付诸行动,立志做一名名师。但是学习完成回来后,却激动一阵子,又懒散下来。他们不断地被激动,又不断地流于庸俗,结果多年下来,仍然裹足不前。

我是怎么做的呢?我习惯用一个招数,就是喜欢把学习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每一次学习,我都会这样做。有时在学习后的当天晚上就在所住的宾馆里草就,有时回家后在晚上专心撰写。多年下来,学习心得也写了不下十几万字了。这样一来,我学习的一些经验和理念就会内化为我自己的知识,这些知识与我的实践会发生碰撞,而碰撞出的火花即是我的创新成果。

我建了自己的博客,博客名为“志存心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名为“零作业下教学实践研究”,我还写“简书”。这是我发表作品的地方,很多志同道合者每天阅读我的文章,给我一些鼓励和评价,激励着我进一步坚持创作。这些志同道合者不乏报刊编辑,他们看到好的适合他们的文章会通知我并采用。

人人是个中心,只要你愿意学习、善于学习,你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帮助你、支持你,你个人的专业成长会越来越顺利。

比如我的同事刘勇老师,我曾经派他外出参加了一次培训学习,他学习回来后撰写了一篇学习心得,我想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相信,当您阅读这篇心得时,会感觉到这位有幸得到机会外出学习的老师的内心是多么的喜悦,名师们的教育思想与独特的教育实践经验触发了他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信心与决心。这就是外出学习所带来的神奇效应,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金色的秋天,天高云淡;收获的季节,神清气爽。迎着清爽的秋风,带着心中的期冀,我来到了闻名的风筝之都——潍坊,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主办的全国第四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研讨大会暨“第二届新经典诵读节”。短短的三天,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着“经典”的魅力,专家的报告如醍醐灌顶,让我耳目一新;名家的课堂如沐浴春风,使我受益匪浅。心潮澎湃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自己的教学,如何通过开满鲜花的经典之路,也让我的学生沐浴到经典文化的馨香。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几位大家的报告无不彰显出渊博的学识,儒者风范的陶继新老师,才华横溢的肖川教授,才高意广的李振村主编,妙语连珠的窦桂梅老师、常丽华老师、陈琴老师,他们的精彩报告,给听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窦桂梅、常丽华和陈琴老师都曾经是普通的一线老师,他们的成功都是靠着自己辛勤的探究和不懈的努力,他们在读书中不断反思升华,在经典文化的浸润下彰显儒者的魅力与气质。

李振村老师说,没有诵读,使我们远离大师。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和今天安定和谐富足的社会形势相比,动荡、混乱、贫穷……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却诞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鲁迅、胡适、蔡元培、郭沫若、陶行知等等璨若星河,这些大师的成长,正是得益于五四时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得益于三四十年代开放包容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大师大多接受过严格的传统的私塾教育,在少年儿童时期强记背诵了大量的经典著作,从而打下了宽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他们大多又在青年时期远渡重洋,到西方接受了先进文明的熏陶: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思想的交融,使一批大家应运而生。

现在我们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然而急功近利的课堂仍然离不开分数魔棒,分数几乎成了教育的灵魂。我们的教师整日拿着那本薄薄的教材,讲了一遍又一遍。钻研题型,把握出题动向,是我们教师钻研教材、钻研课标的目的,也是我们组织教研活动的目的。我们的教师真正读过几本教育名著,真正能吟诵出几首(篇)经典诗文,这可能是一个很容易统计的数字。老师如此,那么学生就无需再问了,除了琳琅满目的教辅资料,就是形色各异的作文选,仅此而已,读书的时间寥寥无几,大多时间是做题,做题,再做题。读着学生干涩别扭的文字,我曾经羞愧过,这是我教的学生?我曾经彷徨过,我的教学怎么了?

听了李振村主编的报告,我豁然开朗,面对迷人的月亮,我们一般的人只能看到那是月亮而已,然而受过经典文化浸润的人却能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有一吐为快的惬意。陈琴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一个例子:假期一行人去滕王阁游玩,返回后多人说景色也不过若此,如果这些人吟诵过王勃的《滕王阁序》,也许就会别有一番洞天了。

从此时起,我就开始不断地思考:如何让经典的月光,照到我和学生们的身上?如何让那经典的月亮,停泊在我心的中央?从现在起,我要努力!

该老师学习归来后,开始了“黄河文化”课程的研发与实践。有关黄河口的民俗传说、诗词歌赋、歌谣谚语等,刘老师都渗透到课堂上,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除此之外,刘老师还有这样的思考:黄河口文化还包含着丰富的“石油文化”“海洋文化”“生态文化”等。如果把这些文化通过恰当的渠道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习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活泼可爱。

年轻的老师们,你们看,一次外出学习,唤起了刘老师的课程改革之梦,从此,他走上了成长的蜕变之旅。参加业务活动、外出学习,可以检验自己的观点和逻辑,结交志同道合者,渐而形成成长共同体,甚至行动团队,营造相互激荡的学习、思考和成长氛围。

成长不易,没有捷径。困难就是资源,抓住了困难就是抓住了成长、成功的资源。只要你有伟大、美好的梦想,注重内求智慧和境界而非外求,善于创造并积累超常的经历和体验,你一定会实现快速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