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使课堂容量与探究活动有机统一

如何使课堂容量与探究活动有机统一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对课堂容量与探究活动的有机统一思考如下。因此, 教师上课要因时因人因课而异, 灵活取舍教学内容与探究活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 教师为增加课堂容量, 给学生探究交流反思总结的机会很少。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学情, 调节课堂容量与探究过程的冲突, 给予机智地融合。

马辉才

在平时听评课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些教师课堂容量太大, 导致学生没有思考探究的时间。 这种快节奏的教学, 单方向要求学生追赶教师步伐。 课堂速度过快, 在每个环节上用于学生感受、 思考、 记忆的时间往往微乎其微, 给人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 而有的教师由于给学生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探究, 课堂容量显得有点不足。 这两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不理想, 一种是教师预设的教学容量过大, 挤占了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 另一种教师学生思考探究生成过多, 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 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对课堂容量与探究活动的有机统一思考如下。

一、 科学的预设, 合理的谦让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设置了一个支点, 它将所有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集中于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之中, 要求教师彻底摆脱对学生脱离生活情境的专项训练的错误做法。

(一) 教师要摆正师生的位置, 认清角色

课程标准一再强调,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 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建构、 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反思、 改正自己行为的人, 所以, 备课既要将教材与课程标准结合起来, 还要兼顾学生, 做到围绕课程标准, 抓住教学重难点, 切实履行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

(二) 教学内容的预设要有目标性、 层次性

备课时既要考虑所有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又要为全体学生着想,力争做到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 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还要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 进行扎实的训练。 因为知识的习得、 技能的增长, 是需要训练的。 第一,教师要考虑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 不应只重视优生而忽略学困生内容设计过多; 也不因迁就学困生而拖累优生内容设计过少。 第二, 设计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 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 第三, 要合理安排时间, 只有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感悟、 记忆所学内容, 学生的思考才能到位, 才能使学生看得深、 学得透、 理解得准, 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 因此, 教师上课要因时因人因课而异, 灵活取舍教学内容与探究活动。 当然, 教师所备的教学内容与设计的探究活动, 要远远超过教给学生的, 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灵活取舍,做到容量与探究活动的和谐统一。

二、 活动预设要有主动性、 服务性、 参与性

首先, 活动预设要有吸引力, 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活动要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服务。 其次, 活动过程力争做到学生全员参与、 全程参与、 主动参与、 真实参与。 如当我在备二年级《镜面对称》 这一课时, 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感觉学生对镜子中的上下不变、 左右相反这一现象难理解, 讲理论也不好突破, 于是在预设中增加了把学生带到学校整容镜前实践探究这一环节。 上课时, 一说到到学校大镜子前上课, 学生们都很兴奋。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我让一位学生在镜子前伸出左胳膊, 让另一位学生按镜子中的学生做同样的动作(方向相反), 告诉大家伸出的是右胳膊, 然后学生两人一组交换角色尝试, 学生学得很轻松, 很容易获得了知识。

实际操作中有的活动比较费时, 我就采用分组、 改编活动内容、 压缩活动时间等方式节约探究时间, 增加课堂容量。 如我在准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时, 有一道关于广角中排队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问题, 由于要给学生探究的时间, 最少也需要一小时, 显然课堂时间不够, 但最优策略只有让学生在比较中才能理解得深刻, 出于尊重实践的原则, 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改编, 选取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去探究, 我把本例题改编为: 有3位同学等待教师辅导作业, 第一位学生有4道错题, 大约需要10秒钟; 第二位学生有2道错题, 大约需要6秒钟; 第3位学生有1道错题, 大约需要1秒钟, 要使3位学生等待时间总和最少, 老师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安排辅导? 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排列知识对3位学生编号进行排列, 一共有6种方案, 然后将全班分为6组, 分别验证6种方案所用时间。 之后让6组代表同时上讲台书写所等待时间的总和, 然后练习教材中的例题, 最后总结等待问题的最优策略, 这样水到渠成, 学生个个言之有理, 剩下的时间我还增加了几道同类型的拓展性的问题。

三、 细致地观察, 机智地融合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要变听数学、 看数学为做数学,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过程, 关注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 教师为增加课堂容量, 给学生探究交流反思总结的机会很少。 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学情, 调节课堂容量与探究过程的冲突, 给予机智地融合。

(一) 发现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相应地减少活动, 适当地增加课堂容量

在讲解四年级数学广角例2时(小明帮妈妈烧水, 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开始我认为此题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所以为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备课时安排了3个活动,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公用(同时) 的思想。 有两道例题, 例1: 正方形四条边每边栽3棵树, 一共最少栽几棵? 例2: 四年级一班每人都参加了兴趣小组, 其中有28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 16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 两个组都参加的有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通过对这两道题的练习探究, 让学生充分理解公用(同时) 对象会减少数量的策略, 按照教学预设流程先让学生猜想准备茶的过程, 再让学生实践探究, 最后总结, 结果猜想阶段学生受前两题思维的影响, 每位同学都回答得很好, 于是我就取消了后边的活动, 及时补充了相应的练习, 让探究活动给课堂容量让路。

(二) 碰到教学难点、 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生提出新见解而其他学生不理解时, 教师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探究的时间

我在讲解烙饼子的问题时, 让学生用圆纸片或土豆片等学具, 当堂实践“烙” 2张饼、 4张饼, 让学生理解并总结出双数饼的烙法及算法, 我发现大多数学生会烙但不会计算烙6张、 8张饼的时间, 于是我又给学生合作讨论总结探究的机会, 然后再总结算烙法, 最后让学生练习计算烙10张、 12张、 100张、 1000张的时间。 尽管教学内容没有按预定的计划全部讲完, 但这节课学生既有紧张的动手实践活动, 又有积极的思考过程; 既有独立尝试的愉快, 又有合作探究的兴奋, 真正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课程理念, 也落实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的教学建议,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这样的调节是必要的。

总之, 一节课容量的设置来源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 得益于对课标信息的准确理解, 得益于对学生学情的深入了解, 得益于对学生信息量的提炼, 得益于对整个知识链条的总体把握。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在备课环节对容量与活动进行合理准备, 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做到细致观察, 合理取舍, 收放自如, 机智地融合, 使课堂容量与探究活动有机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