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办学感悟

我的办学感悟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深度思考与反复修改后,锦绣小学建立了以“服务育人、发展育人”为核心理念的内部管理机构。今年暑假,锦绣小学以学校的机构设置为基础,完成了党群服务、行政服务、后勤服务、课程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办学档案的建设与整理。我们曾研究过北京光明小学和北京史家小学的办学思想,但更喜欢北京实验二小“以心育人”的办学思想,因为

会前接到上级领导安排发言的通知,内心有很多的惶恐与忐忑。一方面,今天的会场有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和园长,有正、副职领导。面对多元的对象,选择什么话题交流是很考究也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我从去年3月接受组织安排,参加长安锦绣小学的筹建工作,到2012年9月,学校启动首批学生的招生工作,作为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的负责人,在这个岗位上我仅有一年的历程。与在座的各位比,我当校长的资历实在年轻,谈不上有什么经过实践验证值得推广的经验与大家分享。讲什么,的确让我倍感纠结。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最真实的东西,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我想,今天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就将我与锦绣团队这一年的教育生活原滋原味地呈现给大家,谈谈这一年来,我做校长的感悟与体会,希望得到在座各位领导、各位校长的指导。

一、找准角色定位

我是1991年从江北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渝北实验小学任教的。2000年,我成为这所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作为主管教学的副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喜欢用清华附小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我不想走在你的前面领导你,也不想走在你的身后跟随你,我希望与你并肩走在一起,共同前行于教育的道路上。”2012年,我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转折。当我与游雷宇作为筹建组成员,共同完成筹建后,迎来了锦绣小学的首批师生。我们的角色也在无形中开始变化了。应该说,新校开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度认为,作为校长,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是首要的,自己应该成为教师实践的先行者、业务的引路人。因为视野的局限,此时的我没有真正适应角色的转化,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被繁杂的事务困扰着。其间,有领导告诉我:“不能将自己局限于具体事务中,要尽快让自己从教学副校长的角色中走出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一所学校的发展。”也有领导说:“不可以事无巨细,要学会培养下面的中层,越不放心,他们就越无法独立自主担当工作。”领导中肯的话语是真诚的关怀与帮助,但我是从业务管理的岗位中走出来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作为校长,我应该怎么定位中心工作与全局工作的关系,很长一段时间,我依然处于疑惑之中。

我很感谢渝北区教委领导给了我一个月赴上海龚路中心小学挂职学习的机会,很多问题,在这里找到了答案。龚路中心小学是地处上海浦东最东面的一所中心小学,蔡忠铭用20年的时间,励精图治,实现了将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发展为上海名校长培训基地的华丽转身。这个过程,蕴藏着太多的办学智慧与方法。蔡校长说:“做校长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无非是抓好行政领导力与课程领导力。”与他搭档20年的季志娴书记讲道:“校长最重要的是做好角色定位,一所学校就如同前行的队列,校长一定是站在队列的最前面,他要决定队列行进的方向、行进的方式,调控队列行进的速度。校长必须站到更高的平台,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进行正确的决策。”这一个月的挂职,让我实实在在看到了蔡校长如何站在队列前面实施行政领导与课程领导,也让我反思自己的办学实践。

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校长的定位正确了,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才能让所有的中层更快地找到他们在队列中所站的位置,才能调控队伍前进的方式,让队伍的前行更有秩序、更有章法、更有效率;只有校长找准自己的定位,更全面地认识学校所处的阶段,调整前进的速度,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个人主观愿望而一意孤行地冒进,更理智地审时度势,调控队列前行的速度;只有当校长能站在更高层面认识行政领导与课程领导的内涵,才能制定统一队列前行的步调与思想的办学规划,统一队伍前进的方向。

经过这样的思想蜕变后,锦绣团队制订了五年办学规划。从规范办学、创新管理、师资建设、课程建构、科研推进、环境优化、成果积淀七个方面,定位了未来五年将要达成的目标与实施的措施,让我们的办学节奏更清晰,步伐更从容。

二、创新机构设置

学校传统的内部机构设置,将管理机构设为教导处、德育处、科研处、后勤处。但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很多学校都在内部机构设置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我曾在巴蜀小学看到其吸纳企业管理模式,设置了“课程研发部”、“人才研发部”、“信息研发部”等,强调机构的研发功能;也曾在北京学习时,听到首都师大附小的校长将自己学校的内部机构设置为“课程服务处”、“学生服务处”、“资产服务部”,强调服务职能;在龚路中心小学,蔡校长弱化了副校长的职能,将学校机构设置为直接对校长负责的13条线,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中层工作的积极性。

学习了众多学校的机构设置办法,我认为,一切外部的经验都不可以直接复制,只能在运用中去理解它、发展它,形成自己的东西,才是最有效的学习。管理机构如何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校长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对教育改革的勇气与胆识。经过深度思考与反复修改后,锦绣小学建立了以“服务育人、发展育人”为核心理念的内部管理机构。

以服务育人为本,我们设立了四个职能机构:群团服务中心、党政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安保服务中心;以发展育人为本,我们根据“两课两主体”的发展观,设立课研发展中心(含课程、课堂、课题管理)、教师发展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

避免了对传统机构设置的直接套用,新的机构设置是否可以良性运转,我们还在尝试与摸索中。今年暑假,锦绣小学以学校的机构设置为基础,完成了党群服务、行政服务、后勤服务、课程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办学档案的建设与整理。管理手册的编写上,我们发挥档案工作、管理手册编写工作在学校管理中的特殊作用,推进管理团队的发展,也进一步论证了学校机构设置的可行性,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确立办学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在锦绣小学不断提炼与完善办学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校长不是教育理论的创造者,在更大程度上,他应该是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家的理论,借鉴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并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运用于实践,是确立办学思想的必然途径。办学思想的最终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个人的文化背景、人生阅历、教育观念、价值选择。我们曾研究过北京光明小学和北京史家小学的办学思想,但更喜欢北京实验二小“以心育人”的办学思想,因为它源于教育,服务于教育,去繁存简,返璞归真,带给我们思维方式的启发。

锦绣小学确立“以心育人”的办学思想,从认知层面上讲,是源于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认同。陶行知曾提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底发出,才能抵达内心深处。”我们认为教师的敬业心、责任心、博爱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体教师应以“从善、知和、敏学”为训,去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引导培养每一个孩子。从实践层面上讲,我们认同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教师对儿童的关注不应停留于学科本身,而应是儿童的心灵。”“以心育人”的办学思想要求教师在践行中,能以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认知规律为切入点,探寻适合开发每一个孩子潜能的教育方法。

建立“以心育人”的办学思想,要实现对教师的领导,就必须让这一思想统率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并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这是一个必需的价值归一的过程。

一方面,学校建立了“以心育人”的办学实践文化体系。将人的隐性心智模式作为办学的切入点,提出“同心育童心,童星绘锦绣”的理念,着力于在这一层面打造“尊重、唤醒、激励”的管理文化。将人的显性生命状态作为办学的落脚点,提出“心锦绣、人锦绣、家锦绣”的美好愿景,着力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各层面的团队文化,以“开放办学、创新管理、特色课程、生态课堂、多元评价”实施操作系统为着力点,打造“师能育生能、能事成能人”的行为文化。

另一方面,为了将学校“以心育人”的办学思想真正内化并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植根于科研,推进办学思想与实践的结合。我们申报了两项区级课题:其一,“润泽心灵”的课堂实践策略研究。此课题以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出的儿童心理认知学习金字塔为背景,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为支撑,提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课堂改革核心价值观,变革教师的教,旨在培养教师的四种能力:紧扣课标解读教材、贴近学生设计活动、发现障碍有效跟随、关注细节反思调整;变革学生的学,旨在达成四种目标:美育人格、培养习惯、优化方法、积累知识。其二,“以心唤心”课程育德实践策略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和马斯洛心理认知理论为背景,以“讲台无边界、校园即课堂、生活皆教育”的大课程观为支撑,从儿童的体验与立场出发,将校园生活的点滴细节赋予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努力寻找故事养心、训练谨心、活动励心、环境润心的适合儿童心理认知特点的德育新方法。

随着两项课题的成功申报与开题,锦绣小学的首批教师成为研究人员,参与了课题的论证与实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他们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认同。育人即育心,在今天已成为锦绣教师们教育行为的价值归属。

四、关注生存质量

在锦绣小学起步的初期,我们曾将办学的目标定位于“创办影响全市的优质名校”,但随着办学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总感觉,这句话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已越来越模糊。在锦绣生活的每一天,作为校长,我的内心不是关注学校走了多远、发展了多少。当每一天迎着教师的微笑,听到学生的亲切呼唤时,我的内心更想知道他们生活在锦绣校园,最真切的感受是什么。他们在这里收获了什么? 成长了多少? 没有他们的快乐感、归属感,学校的一切发展都不可能实现。办学的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变为了这样三个方面:教师幸福、孩子快乐、社会认可。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成为我们的永恒追求

我们强调关注教师个人在学校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过很多的困惑:教师张扬的个性与集体规则的抵触;部分教师与学校要求不适应,如何对其自信心与成就感进行呵护。在这些矛盾中,我们认为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来自他的精神世界所获得的尊严感与成就感。因此,我们更加强调学校的主流文化。一是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团队氛围,给予教师安全感、信任感,在“当面锣,对面鼓”的氛围中听到真实的声音,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尊重与认同,团队归属感不断强化,工作主动性不断增强。二是教师之间努力营造学术为尊、合作为尊的组织氛围。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带给教师的不仅是教育观念上的更新,更是团队沟通意识的改变,让他们找到了工作中的成就与自信。一年来,我最深刻的感受是,管理者的真诚是基础,持之以恒的循循善诱是保障。

关注学生的生存质量,一方面,要从儿童视角、儿童立场、儿童体验出发,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另一方面,要以专业与真诚努力化外为内,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

在锦绣校园里,每一天的教育生活都是充实而忙碌的,也充满快乐与成就。一年里,无论从思想上、方法上还是精神上,我都得到了很多领导、同仁、朋友的关心、帮助与支持,也得到了锦绣团队的理解、尊重、包容、支持。这一切,让我的内心充满温暖与力量。让我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表达我最真诚的感谢。

教育是科学,是哲学,但今天,我以为它更是人学。我们是在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着自育,积淀着人生的智慧与顿悟。锦绣小学的办学刚刚起步,我与锦绣团队还将继续行走在教育的路上,领略这一路的风景,去积淀属于我们的两大支柱: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用这两大支柱,去写好大写的“人”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