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功利迷思到仰望星空

从功利迷思到仰望星空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教育评价标准“立德、立功、立言”,功利性地落在了“教育实用性”上。评价“微变革”,是一种立场的转变,即从人的需要和生活出发,而不是从各种外在于人的要求、规范去厘定教育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行”的目标必须“微变革”。世界上不存在能够得到普遍认可的有效的教育变革。“微变革”从思想上的“基因变异”开始,有“微变革”想法、“微变革”行为的教师才能发掘教育生命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教育经常对某一门学科的学习提出实用性的调整需求、总是不停地追问“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途”,这样的做法“不适合眼界开阔的人,不能培养出真正的自由人”。他认为“我们必须给孩子提供一种看似不怎么重要也不是非常关键的课程学习,但这种教育却是造就自由人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要素”。这正是传统教育的缺陷。传统教育评价标准“立德、立功、立言”,功利性地落在了“教育实用性”上。

评价“微变革”,是一种立场的转变,即从人的需要和生活出发,而不是从各种外在于人的要求、规范去厘定教育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读“好”学校、“好”专业,找“好”工作不该是教育的目标,教育要培养胸怀、提升境界、憧憬梦想……“行”的目标必须“微变革”。

要让学生从现在就开始思索、准备面对人生的种种真实与艰难、难堪与不堪,提前为他们灌注“习惯”、“意志”、“梦想”的力量,让他们为自己寻找人生的答案,这应该是每个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毕业礼物,也是检验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过去,教育目标一直强调“我们”,现在开始注重“我”,我们是集合体,集合体的目标是“四有新人”;我是个体,目标是具体、现实的。因此,集体教育一直都遗漏了最珍贵的一课:寻找自己的人生导师,寻找自己独特的天赋,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出属于自己而非主流价值所钟爱的“人生梦想”。

世界上不存在能够得到普遍认可的有效的教育变革。柏格森说,生命的本质在于创新。当一个教师善于反省内在生命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是动态的、发展的、希望创新的,因为人的内心有这种生命冲力的体会。“微变革”从思想上的“基因变异”开始,有“微变革”想法、“微变革”行为的教师才能发掘教育生命的意义。

对于我这个普通教师而言,教育是一项利他利己的圆满事业。我记着叶圣陶的话:教育者所以愿意费心劳力,做工作,尽责任,为的希望大家发育成长,不断地趋向美善,尽量享受幸福。这期间,为人为己,为己也为人,实在分不开来。唯其分不开来,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才是一种有意义的值得去干的事业。

(原文发表于《人民教育》2014年第2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