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民教育内容与认同序列结构重构

公民教育内容与认同序列结构重构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民教育要优化少数民族的认同序列结构,必须要有合适路径和适当形式。同时也使对公民培育贯穿于整个心智的培养之中,安抚少数民族认同序列结构中其他认同类型,尽力使心智培育与公民教育内容一致,依靠政党、国家、社会以及大众共同力量,发挥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共同作用,来促进少数民族对国家认同与公民理念的相互增进。除了正式的教育途径以外,公民教育的途径还包括各种非正式途径。

内容是实现目标的保证。公民教育要优化少数民族的认同序列结构,必须要有合适路径和适当形式。“公民教育如果处理得当,原可以保存个人修养中的优良部分;但是,如果目光浅窄,公民教育也会为着把人训练成政府的驯服工具而阻碍个人的发展。因此,认识到这种潜在的危险是很重要的。” [75] 所以,如同其他教育类型一样,公民教育应该首先遵循教育本质和规律,并将其作为基本的逻辑起点,即按照人本身的心智成长的规律来设计和安排内容,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76]。同时也使对公民培育贯穿于整个心智的培养之中,安抚少数民族认同序列结构中其他认同类型,尽力使心智培育与公民教育内容一致,依靠政党、国家、社会以及大众共同力量,发挥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共同作用,来促进少数民族对国家认同与公民理念的相互增进。

对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来讲,则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实,尤其是结合民族地区已经存在的双语教育现状,尊重少数民族认同序列中原有结构原生性认同,因地制宜地推进公民教育,将国家整合和个人、村寨以及社区的发展结合在一起,避免所谓的少数民族文化边缘人 [77] 的出现。对于现代国家来讲,公民教育践行途径主要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途径。正式的途径主要是指学校等国家主导的正式机构的教育,即通过系统公民教育课程规范教学和学校公共生活的参与来实现。对于系统的公民教育体系而言,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专门公民教育课程,另外一个则是渗透了公民教育精神的专业课程。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和受教育阶段,确定公民教育不同目标(具体内容见图表3-2),

图表 3-2 不同年龄段的民族团结教育目标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2009年中宣部等部委颁布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整理

通过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教育每一个成员,使他们大体懂得国家的职能,从而有能力也乐意尽最大努力担负起他们在国家组织中的职责。”[78] 将包含有国家认同和民族团结等公民教育的价值的资源传授给少数民族学生,帮助各民族成员有效识别国家的政治象征,了解各民族的政治知识内涵,增强对国家政治责任和公民权益感。另外则是在具体的专业课程以及双语教学中,通过对国家认同价值层次内容的渗透,寻找结合点,挖掘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价值取向,树立现代公民对于国家的责任感觉。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学校的公共生活也对各民族成员的国家认同的塑造有重要影响,包括各种纪念活动、升旗仪式、歌咏比赛、社团活动、体育比赛等。通过将国家的符号有机嵌入到日常的集体公共活动中,在烘托少数民族学生公共生活氛围时,从中获得对于国家的认识和感知,从小培养公共生活意识,增强对国家的认识和认同。

除了正式的教育途径以外,公民教育的途径还包括各种非正式途径。非正式的途径几乎囊括社会中所有公共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其发挥作用的地点也是多样化和多类型的,既有村寨、社区、政府机构等组织化形态体系,也有大型公共活动等公共场所。在非正式途径中,“认同并不在种族文化的共同性,而在于公民积极运用其民主的参与权利和交往权利的实践。”[79] 也就是说,通过各种少数民族公民教育非正式途径,各民族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将公民教育知识学习与调查、讨论和参与等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价值、观念和文化上进行变革与发展,消除不良传统与陈旧观念,养成现代公民的权利和参与意识。国家在明确各民族成员在享受平等的公民权利过程中,通过公民教育引入国家所秉承的新的价值、思想和机制并创造新的公民教育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们能够学会一种新的自我尊重,一种更为深入、更自信的集体认同、公共技巧与合作以及公民美德的价值。”[80] 使公民在积极参与和紧密互动中,养成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在实际公共政治生活中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另外少数民族成员在参与公共生活当中,基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习惯会形成特有的地方性知识,仍然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国家就需要在国家意志和地方价值之间寻求平衡,在国家认同和其他类型认同之间寻找有机平衡,从而提炼有益的经验,寻找可行途径,从现实中获得内容来夯实公民教育实践。

在民族地区进行公民教育时,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可以为各种公民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指导和积极支持,并根据需要而挖掘某些传统,或创设某种符号,来动员、教化或者强制民众接受或者认同,不断丰富民族地区公民教育活动的内涵,在抓住重点基础上尽可能扩大覆盖面,从而达到在强化国家认同基础上,来优化少数民族认同序列结构的目的;同时不断创新公民教育所蕴含的宣传教育形式,“把难懂的、技术性的,而且常常是朦胧混乱的神话般的哲学转变为明白易懂的语言,最终简化为标语口号。” [81]公民教育要尽量体现简单、明了和易记的原则,避免将其当成单一的文化宣传工具,发挥现代传媒媒介的拓展作用,丰富公民教育的载体和平台;要汇聚包括政党、国家、社会以及大众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引导民族地区各种力量共同关注公民教育、宣传公民教育,从结构层面来优化少数民族的认同序列,形成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长效机制和社会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