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志的结构和内容

地方志的结构和内容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而言,方志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政治政治是各地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志对此均有详细的记述。清以前地方志,政治方面内容较为分散,散记于“皇言”、“官署”、“职官”等门类之中。杨奕清、唐增烈等编《湖南地方志中的太平天国史料》一书,即利用湖南一百余种方志编成。
方志的结构和内容_中国地方志精读

三、地方志的结构和内容

方志主要是一定地区范围的综合记述,其结构包罗面广,内容丰富。举凡一地的疆域、沿革、山川、地质、地貌、土壤、气候、建置、城镇、乡里、物产、资源、财赋、户口、军事、民情、风俗、人物、艺文、名胜、古迹、异闻、琐事,均为记载对象,可以说当地古今重要的人、事、物都有记述。

具体而言,方志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天象

流星、陨石、日食、月食极光等天象在很多方志中有记载。我国天文学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方志于天文现象多有载记,内容也相当丰富。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所编《中国天文资料汇编》、《中国古天象记录总表》,即根据现存八千余种方志中的天文资料编写。又如清乾隆《武乡县志》,记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二十二日的极光现象:“红光见,自戌至子照耀经天,观者无不惊怖。”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十九日的极光,记载于同治湖北《竹溪县志》:“东北有星火如月,色似炉铁,人不能仰视。初出声则凄凄然,光芒闪烁。顷之,向北一泻数丈,欲坠复止,止辄动摇,直至半空。忽然银瓶乍破,倾出万斛明珠,缤纷满天,五色俱备,离地丈余没,没后犹觉余霞散彩,屋瓦皆明。”

2.地理

地理是方志的主要内容之一。自古以来的方志,都重视对一地地理环境、地理现象的记载。大凡本地的建置沿革、疆域、位置、四至八到、城池、山川、河流、湖泊、海道、关隘、险要、市镇、坊巷等无不涉及。如明韩浚《嘉定县志》记有县境图、建置、里至、形胜、乡镇、山冈等。又如乾隆《黔滇识略》生动描述了贵州、云南两省的四十二个岩洞的位置、名称由来,以及洞内顶部倒挂的石钟乳,底部耸立的石柱、石笋等。山西万历《潞安府志》载“山川原隰异,而气候早晚因之,是故物产异宜也,作息异弃也。……上党山高,惟夏令不爽,冬令常侵入春秋之事,甚有入秋即霜,盛夏而雹者。试凭太行观之,中州之绿野铺茵,山中之黄芽始甲。迨夫千岩叶落,而山趾之树梢尚青。其气候之相悬盖如此,是以麦惟一熟,亦惟黍稷为宜”,揭示了地形与气候变化间的关系。

3.政治

政治是各地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志对此均有详细的记述。清以前地方志,政治方面内容较为分散,散记于“皇言”、“官署”、“职官”等门类之中。民国地方志的记载渐成系统,设立了“政治”、“吏治”、“党务”、“警务”等专门篇章。如明嘉靖《宁夏新志·太监宅重修碑记》载:“太祖高皇帝注意边服,既简勋贤之臣以总戎务,而又分封亲藩监之,盖欲以同姓而制异姓,涉虑远矣!我太宗皇帝虑亲藩弊于尾大,始解兵柄,更出中禁近侍之臣,托以心腹之寄,镇守其地,盖又欲以异姓而制同姓,其为计也益远益密,善美尽矣!”该志《按察司题名记》又载云:“诸宗日益,飨食无穷,尚不自安,游方分外;稍有未充,形诸音响,介胄纷纭,骄夸冥昧。一有所莅,假藉营谋,干典如从,恬不知忌。”这段文字既反映了明朝如何利用藩封宗室、派遣太监控制地方,又揭露了宗室权贵的骄横行径。又如民国《宝山县续志》设有职官、警务志,其记辛亥革命云:“八月十九日,武汉举义,大局震动。九月十三日,上海商团巡警攻克制造局。十四日,吴淞巡警与盐捕营兵五十人入宝山县署,拘县令,搜解藏银。驻淞济军标统同时反正,邑城由民军队长驻守。十七日,绅士钱淦被公推为民政长,吴淞军政分府随之成立。”

4.经济

旧方志对经济内容一般都记述简单,但于一地的赋役、户口、物产以及重要的经济发展变化还是有较详尽的反映,近代方志尤其如此。如隆庆《临江府志》有匠人统计数,涉及匠人名称数十种。嘉靖《宁夏新志》既记述明初招集流民实边屯田,又载录边镇手工业。当时宁夏总镇的“杂造局”有劳动者二十四名,专门生产弓、盔、刀、枪等武器装备。清康熙《新城县志》记明中期物价。乾隆《丰润县志》记当地绠酒、燕酒、奇石、黄白草、煤、麦笠、高粱粥、桃花碱、丰胰等特产。嘉庆《长山县志》载述周村手工业、商业的繁荣状况。《岩镇志草》详记了徽商的经营活动。民国《新纂云南通志》记清乾隆时云南铜产量,仅东川铜厂年产约五六百万斤。《续修博山县志》载当地盛产煤、铁、硫磺等。宣统《抚顺县志略》也有石油的记载。乾隆《罗江县志》详载农业生产技术,如何锄地、耕地、施肥,并强调务农不能违农时,指出“凡事皆当因时,而农尤甚。凡浸种清明节,播种宜趁谷雨节,插秧宜趁芒种节前后五日或十日”。又说:“五六月阳和之气所收必丰,稍迟则山雾熏蒸秋凉冷,五谷多不结实。”民国《新昌县志》分蚕、桑、烟、茶、术、矿六篇,记农事调查。宣统《南海县志·陈启沅传》记近代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工业企业继昌隆缫丝厂,称陈启沅于“咸丰……岁甲寅至南洋,遍游名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5.军事

方志于军事记载一般偏于武备、镇戍、营堡、兵额、岁饷等内容。明清以来因战事频仍,志书日益重视对重大战役、兵事的记载,设立兵事、贼乱等门类予以记述,同时还产生了以记军事内容为主的边关志、卫所志等志书。特别是那些有影响的战事,方志多有详细的记载,其中,有关农民战争、反抗外敌入侵的资料尤为具体翔实。如宋代方腊起义,在明万历《新昌县志》、嘉靖《温州府志》以及浙江、江西、安徽等各地方志中都能查到。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在乾隆《成县志》、《宝鸡县志》等河南、陕西方志中也有详细记载。太平天国起义史料,在民国《桂平县志》、光绪《湖南通志》、《湘阴县志》等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方志中屡见不鲜。杨奕清、唐增烈等编《湖南地方志中的太平天国史料》一书,即利用湖南一百余种方志编成。捻军资料,在光绪《永城县志》、民国《涡阳县志》等志书中有记载。民国《营口县志》记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和活动经过,以及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清初《江都县志》以约三千字篇幅详细载述了明福王弘光元年(1645年)督师兵部尚书兼大学士史可法在扬州抗击清军的经过。嘉庆《松江府志》、乾隆《华亭志》、光绪《嘉定县志》、正德《金山卫志》等沿海志书,都用较多笔墨记载了明朝抗倭战争。鸦片战争资料,为同治《南海县志》、《番禺县志》、《香山县志》、《广州府志》等所记载。光绪《松江府续志》记英军入侵上海和陈化成抗英战死的过程。此外,民国《广元县志稿》还记载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活动,有徐向前、王树声、陈昌浩等事迹,是研究中国革命史的重要资料。

6.教育

我国古代教育制度主要是科举制度,教育机构有府学、县学、州学以及书院、社学、义学、私塾、精舍等。近代传入西方办学制度,有学堂、教会学校、幼儿园、中学、大学等。宋元以来的地方志书,大多设有选举、学校、书院、社学、教育等门类,加以记载。如嘉靖《池州府志》记儒学、阴阳学、齐山书院、李白书堂、社学和学田等。乾隆《颍州府志》记载了宋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任颍州知州,在西湖之南建西湖书院。这是安徽省有史可考的最早书院。刘爽《吉林新志·教育》载中国教育史鸟瞰、吉林教育史略、教育现状。又如民国《上海县志》载记上海第一所聋哑学校——圣母院聋哑学校,第一所盲童学校——上海盲童学校。民国《上海县续志》载记上海第一所市立小学——北区小学,第一所幼儿园——幼稚院等。

7.文化艺术

方志对文化艺术相当重视,所占篇幅也相当大,一般都设艺文、文献、文事、文纪、金石等门类,记有著述、书目、金石碑碣、诗文、民间传记、书画等内容。虽然各地文化发展程度差异很大,但各地的方志还是立足本地,详细载录。如明崇祯《松江府志》由著名书画家陈继儒编纂,书中详列地方诗文、著作、书画、金石。乾隆《西宁府新志》收录反映当地回民习俗的诗文。乾隆《芜湖县志》收录了明末清初画家、诗人肖云从的《吊邑人周孔来殉节泾县学署》,此诗为《肖汤二老遗诗合编》所不见。乾隆《湘潭县志》中有各种乐器图、乐舞图、舞谱等。明嘉靖《宁夏新志》文苑志两卷,加上各卷夹注,收有诗三百多首、词十三首、文十三篇。《续修昆明县志》、《昆明市志》生动描述了清光绪间筇竹寺塑造的五百罗汉的各种神态。

8.医药卫生

一般方志俱有翔实载录,只不过未作专门描述。如乾隆《登封县志》记中药材何首乌、桔梗、天雄、天门冬等,民国《洛宁县志》记赤芍、三七、贝母、远志、杜仲等,乾隆《南召县志》记茯苓、杜仲、苍术等,宣统《辉南县志》记人参等,民国《南陵县志》记凤丹、贡菊、木瓜、半夏、金银花、蜈蚣等,民国《歙县志》记白术、杜仲、茯苓、半夏、黄精石斛、贡菊等。又如,广东《嘉应州志》载记断肠草的解毒法,《潮州府志》载记羊(杨)桃的去瘴功用,《东莞县志》载记海松子能调治目泪。咸淳《临安志》写有专门研制药物的机构惠民和剂局。嘉靖《宁夏新志》记张琦等七位“精太素脉”的著名医师和药剂师,他们或“尤精药性”,或“尤善于伤寒”,或“尤妙针法”,或“精小儿科”,或“精外科,善识疮善恶之形”。进入民国后,始有部分志书设立专志,记载医药卫生。如黎锦熙《洛川县志》专设卫生志,记食品营养价值、民众健康状况,即是这方面的创举。

9.科技

我国古代统治者曾经视科学技术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在正史中甚少涉及。方志虽然非科技著作,但在山川、水利、物产、人物、建置、风土、杂志中,却载有丰富的科技内容,可补正史不足。如弘治《徽州府志》记载了制墨、制砚、造纸技术。乾隆《江南通志》记元至正年间苏州王漆匠造牛皮舟,可分数节,能容二十人,又造折叠式浑天仪。《唐县志》记有万历时火爆采煤法。民国《吴县志》记康熙时苏州人孙云球造千里镜、察微镜。光绪重刊《江宁府志》记王仪贞精星算之学,著有《星象图释》、《象数窥余》两部著作。民国《灵石县志》记载农业技术,如“耕地及施肥法”、“中耕及间苗法”等。乾隆《醴泉县志》载战国时秦开凿的郑国渠。隆庆《赵州志》记有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拱桥——隋安济桥。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毕生潜研中国科技史,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即大量征引方志中的科技资料。

10.体育

体育志是当代新方志创设的新门类,在旧方志中很少记载,即使有,也多列入杂志和学校中。民国时,黎锦熙所拟《城固县志》篇目,将体育列入教育志中,并注云:“民众体育,可从昔日拳术之传习叙起,及于近今之国术。”

11.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各异,各地的生活习惯、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明显带有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地方志对各地的民情习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都有详尽的反映。如万历《兴化县志》记有婚嫁、丧礼、序齿、称呼、寿诞、会诞、相见、分资、柬帖等风俗。光绪《曲阳县志》记石工杨、王二氏同业世婚制。道光《兴国县志》记山民内婚制。嘉庆《禹城县志》叙及漯川韩氏村世奉西洋教。同治《宁海县志》记载道教事迹。嘉庆《高要县志》、《兴宁县志》、《增城县志》载有民户生活、风俗习惯。《至顺镇江志》记元代基督教的传播情形。

12.名胜古迹

我国各地有名山大川,以及古建筑、园亭、宅第、民居、寺观、遗址、陵墓、石刻、城邑等,方志对于本地的名胜古迹无不有详细的记载。如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古迹志分屋宅、木石、器物三类,记载了杭州自周至唐的文物古迹。范成大《吴郡志》记有虎丘等著名胜迹。民国时期干人俊《民国杭州市新志稿》载有西湖十景、钱塘八景、六和塔、澄观台、述古堂、猗园、留余山居、灵隐寺、净慈寺、岳坟、秋瑾女侠墓、涟园、葛荫山庄等胜迹。

13.人物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一地的名人胜事,常常是本地人引以为自豪的。方志记载人物相当多,人物在方志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旧方志所记人物包括职官、名宦、儒林、文苑、乡贤、忠义、孝友、义行、隐逸、流寓、烈女、方伎、仙释等类,主要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乡贤俊杰以及孝子、烈女。如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人物有十一卷,记有严光、孙坚、孙策、孙拯、范平、顾欢、朱谦之、顾彪、褚亮、褚遂良、钱镠、沈括、周邦彦等一百四十五人。干人俊《民国杭州市新志稿》记有汪大燮、施肇基、黄郛、汪静之、吴士鉴、徐新六等民国人物。

14.少数民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化的丰富发展作出了贡献。方志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济、风俗、历史都有记载。如乾隆《永清县志》记述北街贾姓女真部族与汉文化融合的过程。民国《桂平县志》有瑶族、壮族的详细资料。元李京《云南志略》记云南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山田薄少,刀耕火种,将收稻谷悬于竹棚之下,日旋捣而食”;“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而居”。光绪潮州、潮阳、景宁、贵溪等志,记载了畲民的情况。弘治《广西通志》记广西土司沿革和各少数民族史事。

15.自然灾害

我国领土辽阔,水、旱、地震、虫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这些自然灾害所持续的时间、损失情况、波及面,方志往往都有载记。如乾隆《邵武府志》载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光泽、泰宁县干旱,以及建宁地震的情况。嘉靖《宁夏新志》载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春三月地震,“地裂泉涌,出黑沙。岁大饥”。元至大四年(1311年)春三月地裂。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夏六月蝗灾,“禾稼殆尽。是岁大饥,斗米值银二钱。人多掘地黎子充食”。咸丰《嶍峨县志》记康熙三十五年小地震,六十一年“地大震,坏民居”。《全辽志》记有明嘉靖二年(1523年)夏四月风灾,“连日不止,折损禾苗大半”。四年春正月一日大雾,夏五月辽阳地震,秋七月锦州雨雹,冬辽阳、金、复州大雪,“深丈余,人畜冻死”。

然而就某一部志书而言,其内容有详有略,涉及面有广有狭。一般来讲,大体上每一部志书都包括以上所举的大部分内容。如1948年纂修的《民国杭州市新志稿》共三十二卷,近二十万言,记载了自1912年至1946年杭州的沿革、区域、气候、晷度、土壤、地质、人口、土地、山水、公署、会所、教育文化、卫生、铁路、公路、航路、电政、邮政、物产、工业、商业、金融、俗尚、宗教、胜迹、人物、经籍、艺文等。除少数民族、自然灾害、体育等未有记述外,其他方面均有详略不等的记载。而其中尤以经济内容最为丰富。

此外,不同的时代,方志载述的详略也有所不同。就总体而言,宋以前的志书,内容较为单薄,涉及面不广,或仅记人物,或仅载地理,或单叙山川地理、神话传说。如郡书专载地方乡贤俊杰,地理书主记风土,都邑簿多载城池、郭邑、仓厩、陵庙,地志、地记专记疆域、山川、古迹、人物、风土。宋方志定型,于一地古今人事物无不载述。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方志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明清至民国三部上海县志结构和内容的演进,便是一个缩影,择其要端列于下。

明代弘治《上海县志》。明郭经修,唐锦纂,朱曜校正。弘治十六年(1503年)修,弘治十七年闰四月刻梓。凡八卷,二册。

卷一,疆域志:沿革、里至、分野、风俗、形势、城池。

卷二,山川志:山类、水类、乡保、镇市、坊巷。

卷三,田赋志:贡赋、税额、盐课、户口、土产。

卷四,祠祀志:庙貌、坛 。

卷五,建设志:学校、公署、津梁、堰闸、堂宇。

卷六,古迹志:城垒、第宅、胜致、丘冢。

卷七,宦守志:忠节、惠政、学政、水利、题名。

卷八,人品志:孝行、文学、科贡、节义、规用、流寓。

清代同治《上海县志》。清应宝时修,俞樾等纂。同治十年(1871年)刻本。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十六册。

卷首,图说:古上海县全境图、今上海县全境图、上海县南境水道图、上海县北境水道图、上海浦东乡保区团图、上海浦西乡保区团图、上海县城图、上海县城内外街巷图、社稷坛图、新学宫图、武庙图、道署图、上海县署图、参将署图、城隍庙图、古学宫今敬业书院图、蕊珠书院图、龙门书院图、江南制造局图。

卷一,疆域:沿革(附表)、界至、形胜、乡保、镇市、风俗(附岁时、方言、占验)。

卷二,建置:城池、衙署、街巷(附坊表)、仓庾、海关、善堂。

卷三,水道上:海、江、浦、支水、堰闸、塘、桥梁、津渡。

卷四,水道下:历代治绩。

卷五,田赋上:恩蠲、户口、田亩。

卷六,田赋中:赋额。

卷七,田赋下:杂税(附芦课、盐课)、役法、漕运(附海运)、积贮(附义赈)。

卷八,物产。

卷九,学校(附书院、义学)。

卷十,祠祀:秩祀、私祀。

卷十一,兵防(附历代兵事)。

卷十二,职官表上:宋元未设县以前官、元明设县后官、清朝驻县辖官。

卷十三,职官表下:清朝县属各官、教职。

卷十四,名宦。

卷十五,选举表上:科第。

卷十六,选举表中:贡生、武科。

卷十七,选举表下:辟荐、封赠(附封爵)、录荫、例仕。

卷十八至二十一,人物。

卷二十二,艺术。

卷二十三,流寓。

卷二十四至二十六,列女。

卷二十七,艺文。

卷二十八,名迹上:古迹、第宅、园林。

卷二十九,名迹下:冢墓。

卷三十,杂记一:祥异。

卷三十一,杂记二:寺观(附教堂)、僧道。

卷三十二,杂记三:遗事。

卷末,叙录。

民国《上海县志》。民国潘忠甲等修,姚文枏、秦锡田等纂。1935年6月修,1936年铅印本。二十卷,六册。

卷一,疆域、川流、田赋、纪年。

卷二,政治上:官治——行政官、司法官、驻县高级统治者、中央任命驻县官。政治下:民治——县自治、市自治、乡自治、清丈局、公款公产管理处、名迹(古迹、第宅园林、金石、坊表、宗祠、冢墓)。

卷三,财用:负担——地亩(临时税)、货物(货物税、烟酒税)、行为(契税、牙税、官中、屠宰税、广告税、印花税);款产——备荒款产、教育款产、慈善款产、县款产、市乡款产;捐税——县捐税、市乡捐税、县教育支出、市乡收支、市政厅收支、工巡捐局收支、市乡收入、市乡教育收入、市乡教育支出、市乡其他支出。

卷四,农工:农业建设——农会、农场苗圃;农工——农产、渔牧、工业品。

卷五,商务上:商业建设——商会(商事公断处、公证委员会、商品陈列所、商业图书馆、商业补习学校)、县商会(闵行商会、公栈、巴拿马出口协会分会)、交易所。

卷六,商务下:商业团体、金融机关——银行、钱庄、信托公司、中外储蓄会、官银号及银公司、附属事业。

卷七,教育:教育行政——县教育局、教育团体、社会教育。

卷八,教育:宗教、祀典。

卷九,教育:学校上、学校下。

卷十,慈善:慈善团、善堂、医院、救火会。

卷十一,工程:河工、塘工、道路、桥梁、码头、津渡、水电、特别工程。

卷十二,交通:航、轨、邮、电、航空。

卷十三,防卫:军队、警察、地方警察、地方自卫。

卷十四,外交:租界沿革、租界法权。

卷十五,人物。

卷十六,艺术。

卷十七,流寓。

卷十八,列女。

卷十九,名位。

卷二十,人瑞。

由上所列明、清、民国三部上海县志的门类可知:第一,弘治志基本反映明及明以前上海县的各种情况。第二,清同治时离明弘治年间已有二百余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独立的古老帝国已受到外部势力的冲击与入侵。同治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编修成的,志中除沿袭弘治志载记的方面外,又增加许多新内容,如舆图中增绘了江南制造局图、龙门书院图、蕊珠书院图、道署图等,疆域中增加了方言,建置中新增海关、慈善事务、江南制造局、税务司,田赋中新载漕运、海运,寺观中附记了董家渡、徐家汇教堂,兵事中记了鸦片战争、小刀会起义。第三,民国志编纂距同治志又有六十余年,上海成了中国的经济中心,近代化进程日益加快。民国志于旧志作了较大革新,除继承方志重人物的传统外,大大增加了经济等方面的篇幅。志中所载市、乡、县地方自治、烟酒税、屠宰税、广告税、印花税、财政支出收入、农会、商会、商业学校、图书馆、交易所、银行、信托公司、中外储蓄会、租界、辛亥革命、航空、邮电等,均为前所未有。民国《上海县志》可称近代都市的缩影,反映了上海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1)

可见,方志的结构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充实的。

【注释】

(1)黄苇等:《方志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7~27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