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能力

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能力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观点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值得教师警醒。《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流行,也意味着家长更加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现在有些教师对提高自身的学科教学能力比较重视,但是对如何提高自身的育人能力缺乏应有的关注。通过持之以恒的阅读来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并有意识地参与一些相关的学习共同体,是教师更好地应对德育专业化挑战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近年来,《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的销售量不断创新高,成了出版界的热门话题。这本书自2009年出版以来,到2014年底,已先后印刷70多次,发行量超过600万册,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畅销书。这本家庭教育著作的畅销,却在无形中让教师被贬低了一回,真的是躺着也中枪。

一、教师“躺枪”的警示意义

尽管《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也特意说明,取这样的书名,绝不是想在好妈妈和好老师间进行比较,只是为了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但是,客观上随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流行,以及《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好父母胜过好老师》等跟风书充斥书市,对教师的确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好妈妈、好爸爸是家庭教育,好老师是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言,这两种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本来就是无法进行直接的比较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观点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值得教师警醒。当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指的不是学科教学方面。因为在学科教学方面,年级越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上的话语权就越大。“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可以理解在育人方面,家长不逊于老师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流行,也意味着家长更加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现在有些教师对提高自身的学科教学能力比较重视,但是对如何提高自身的育人能力缺乏应有的关注。有些教师往往对学科教学类的书刊比较关注,而对与育人相关的书刊则不闻不问。从教师德育专业化的角度来说,教师没有大量的相关阅读是不行的,因为德育的内涵极其丰富,很多德育的话题是与时俱进的,并考量着教师的教育智慧。

二、德育理论成教师短板

陕西师范大学龙宝新博士在其2014年8月出版的《教师专业成长力研究》一书中指出,在当下的教师培训中,抹杀教育理论的学习、藐视教育理论的功能、怀疑教育理论的可靠性,已成了当下教师教育系统蜕变降格、实践效能萎靡不振的实在原因之一。这一论述的确击中了当下教师培训中重器轻道的现实。自然,教师在德育理论上也是存在较大的“亏空”的。

在德育专业化的趋势下,教师应该更多地阅读德育类和综合教育类的书刊。

像《班主任之友》 《班主任》《德育报》之类的刊物,不仅适合班主任看,也适合全体教师看。同时,教师如能多关注《教育时报》 《教师博览》《教师月刊》《师道》等综合教育类报刊的话,那么就是从“学科阅读”走向“开放阅读”了。这样,教师就能跳出学科教学的局限,更好地从教育的高度来审视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了。这样的阅读,可以让教师对德育的现状和优秀教师的经验有很好的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德育能力。

当然,教师还应该多阅读一些德育类著作,提高自己的德育理论素养,让自己的德育工作走出经验的窠臼,用科学的德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德育工作,让自己对自己的做法能“心里有谱”,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这样的著作还是挺多的,既有高校德育研究者的专著,也有一线优秀德育实践者的著作。

的确,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在德育实践中非常注重“器”,即具体的操作技术,比如《班主任兵法》之类的图书的盛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实,“道”比“器”更重要,如果教师能主动学习一些德育理论,让自己的德育实践有章可循,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了。

檀传宝教授在《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一书中,提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思想”“美国品德教育思想”“体谅德育模式”等八种德育流派。在介绍这八种德育流派的时候,都列举了我国中小学德育实践中的具体事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八种德育流派都是国外的。这也说明我国原创性的德育理论研究的缺乏,在实践中忽视德育理论的引领。

2012年,全美国最佳教师奖获得者、《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来中国讲学,受到热捧。不少人对他的班级管理的“道德六阶段论”做法甚为欣赏。其实,这并非雷夫的原创,而是他很好地运用了科尔伯格的德育理论。可见,德育工作如能科学运用德育理论的指导,是能事半功倍的。

三、教师应自觉追求德育能力提升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是学校教育中的一句口号,但事实上,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缺乏必要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甚至会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给学生带来不良的示范作用;某些中老年教师,虽然教育经验丰富,但跟学生之间存在较深的“观念鸿沟”,他们较难理解今天学生的想法,因而师生之间较难进行良好的沟通。“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真正落实,还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教师德育能力的高低,跟教师自身的德育理念、德育方法等紧密相关。目前,在学校德育方面的校本培训中,主要是采用了新老结对的方式,学校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担任年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的指导老师。在这方面,经验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有些资深班主任在德育理论方面自身也是缺失的,他们往往也是凭经验办事。因此,对于一些年轻教师来说,除了实践中的拜师学习,自身还要在德育理论方面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弥补校本德育培训的不足。当前,对于很多教师来说,缺乏德育方面的阅读相对而言是一个软肋。

目前,定期开展德育研讨活动的学校也不多。一些民间的网络德育研究共同体倒是承担了这样的功能,比如浙江班主任群,就吸引了全省各地数百位班主任参与。通过持之以恒的阅读来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并有意识地参与一些相关的学习共同体,是教师更好地应对德育专业化挑战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