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测试员自身业务能力的影响

测试员自身业务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 测试员自身业务能力的影响测试员的语音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对测试评分也具有较大的制约力。比如测试员存在对前鼻音与中鼻音的区分,对复合元音音位的把握等有较大的模糊性,会造成在高等级普通话水平的评判中难以把握扣分尺度,评判误差较大的现象。(二)关于“发音标准”的界域问题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语音的评判主要分正确、错误、缺陷三类。

二 测试员自身业务能力的影响

测试员的语音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对测试评分也具有较大的制约力。

一方面由于测试员所学专业知识的限制,部分测试员对某些音发音状态的辨别存在盲区,无法分辨某些语音发音的差别,致使测试员自身的语音面貌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难以发出某些标准音。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语音面貌有缺陷,有些测试员对应试人同类的或相似的语音问题就难以作出正误判定。比如测试员存在对前鼻音与中鼻音的区分,对复合元音音位的把握等有较大的模糊性,会造成在高等级普通话水平的评判中难以把握扣分尺度,评判误差较大的现象。具体来说,在以下四个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

(一)对方言语音的把握

方言中有些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有较大的差异,听感十分明显,评判时能十分轻松地将其区分开来;但也有一些语音的发音与普通话标准音的发音比较接近甚至非常接近,评判起来就比较困难。对这些音,测试员的评判水平是有较大差异的。比如说阳平调,如果方言的发音是调值偏低的,有些测试员就找不到感觉,特别是自身的水平在92-94分之间的测试员,对调值问题的评判一般是弱项,其对应试人是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普通话的评判定级显然会偏宽;对复合元音的单音化趋向,也有相当一部分测试员因为受方言发音的影响,会不自觉地采取宽容态度,最终导致应试人的得分偏高,甚至出现总分值错等级现象。

(二)关于“发音标准”的界域问题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语音的评判主要分正确、错误、缺陷三类。正确,即指“发音标准”。要做到发音标准,就需要了解某音典型音位及其自由变体的范围,只要在自由变体范围之内,应当判为发音正确。这里的“正确”包括“相对正确”、“基本正确”、“勉强正确”三类。其中“相对正确”、“基本正确”评判时比较容易把握,而“勉强正确”评判时差异就大了,部分测试员甚至会将其列入错误的范围,如后鼻音在发音时鼻音偏前,或归音不纯,用鼻化音来代替,但没有发成前鼻音,鼻音也没有失落。这种发音状态,在一级普通话中可以评判为发音有缺陷;在二级普通话中应视具体发音状况,分别判定其为发音勉强正确或发音有缺陷;在三级普通话中则可以明确判定其为勉强正确,不扣分。不分情况地将其一概判定为发音错误,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评判态度,应当加以摈弃。

(三)终身语音缺陷的评判

当应试人因为生理原因或发音习惯难以纠正,发音时具有终身难以克服的语音问题时,要视情况加以区分。有些应试人由于舌头系带过长过紧,无法发好舌尖后音,只能用舌面来代替舌尖发音,致使发出来的音模糊不清,这类音一般作为语音缺陷评判较为合理,不要将其判为错误。也有些应试人因为方言发音的影响,无法将某音发得十分纯正,比如南方方言区人在发儿化音时,开口度较小的元音结尾音节的儿化、后鼻韵母的儿化等往往发得不够完善,评判时要适当宽容,基本原则是一级从紧,二级适度,三级从宽。

(四)审音敏感区与盲区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主观判断性测试,审音差别的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测评时测试员应该尽可能减少评分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个体的差异,审音会存在敏感区或盲区,即部分测试员对某些音特别敏感,一些细小的差别也能分辨得清清楚楚,甚至于将音色也列入辨音范围;但对于另一些音,特别是舌位的前后变化、音高与音长的变化等,却又不能分辨其中的差别,宽容度过大。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的局限性,对新词新语的评判,对语法与修辞的理解,对口语语法与书面语法的差异,对语调的把握等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致使评判时对评分项目的内涵把握出现较大差异。

(五)测试实践经验

测试员测评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许多测试经验的获得是在日积月累的测试实践中获取的,对应试人发音状态的描写与分析,需要有一个研究、探讨的过程,要通过大量的对各种语音现象的分类评判,才能获取对不同等级、不同发音状态的应试人的语音面貌的评判尺度的把握能力。从对测试员测试情况的复审结果来看,测试人数未达到1000人以上的测试员,或长期测试二级乙等和三级甲等普通话的测试员,或长期测试一级乙等和二级甲等普通话的测试员,测评能力相对较弱,对不同等级的普通话的测评的稳定性较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