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领互动”教研方式引领下的课堂交流

“引领互动”教研方式引领下的课堂交流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引领互动的氛围中让教师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促进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此,在“引领互动”式教研方式的引领下,结合本人及同仁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关于课堂交流的一些看法。在这种交流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起着“引领”作用,在教师“引领”下展开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夏尚峰

何为“引领互动”,按照“新课程背景下‘引领互动’式教研方式研究”课题核心概念界定,新课改背景下的“引领互动”式就是借助专家、骨干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的引领指导,通过专家、骨干、同伴之间的互动,探究解决新课改带给我们的新问题。在引领互动的氛围中让教师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促进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考虑把这种“引领互动”式嫁接到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何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也有人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而通俗地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圆满完成,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还有人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不同的表述,相同的实质。概括一下:凡是能促进学生完成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即为有效。那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措施有很多,其中课堂交流势必不可少的。就此,在“引领互动”式教研方式的引领下,结合本人及同仁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关于课堂交流的一些看法。

一、何谓课堂交流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交流一词的解释是: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彼此有的是什么?个人理解:可以是金钱、可以是知识、可以是观点,也可以是信息等。既然如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课堂交流——课堂教学中涉及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不同时段的同一个体之间的想法、知识、信息等的相互提供,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互动”,由于互动各方认知层次的不同,认知层次高的个体就在“互动”中起着“引领”作用,由此可以概括地讲,课堂交流就是一种认知层次高的个体“引领”下的一种个体与个体以及同一个体不同思想状态的“互动”。

二、课堂交流的类型及实施

根据定义,我们可以衍生出课堂交流的三种类型: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自我交流。

(一)师生交流

顾名思义,师生交流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它是课堂交流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因为教师在课堂中既要把自己的知识、情感价值观提供传递给学生,又要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习状态、精神状况等。在这种交流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起着“引领”作用,在教师“引领”下展开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师生交流是最简单又是最复杂的课堂交流。简单,是因为每堂课我们都在进行交流;复杂,是因为师生交流涉及的面广、内容多。那师生交流有哪些形式?我们又如何实施呢?

1.话语交流

这种交流形式是课堂交流中最常采用的。作为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引领”学生思考,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互动”;作为教师还可以通过高度提炼的话语来“引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概括;作为教师还可以通过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把你想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比如,若要强调某句话的重要性时,可以通过适当放慢语速和加重语调的方式来实现;若需要学生将某些结论记录时,可以通过适当放慢语速和重复的方式来实现;若需要表现一种沉重的心情时,可以通过适当放慢语速和降低语调的方式来实现。

2.表情交流

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要求教师是演员,课堂教学有时带有一种表演的成分。师生间的表情交流更多的是教师通过表情的适度变化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比如,在进行教材中情感价值观内容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辅以或沉痛、或自豪、或快乐的表情,从而感染学生,力求达到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与“互动”。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获取学生学习状态的信息。如,某些学生在专注听课时,表现出了焦急的神情,则可能学得挺吃力,对所学内容不太懂;某些学生上课时傻乐,则可能心思不在课堂等。

3.眼神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课堂教学中,眼神交流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交流形式也比较常见。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如,学生以一种茫然的眼神看着你,其实是在无声地告诉你,这里不太懂,还需换种方式讲讲。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眼神来制止个别学生的小动作,还可以通过眼神表达赞许等。

4.动作交流

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有一种在教室里适度走动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利用这种走动辅以一定的动作交流。比如,轻轻敲敲课桌来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和打瞌睡的同学,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又不会改变课堂的节奏;练习时对完成好的同学竖一个“大拇指”、对出错的题用手指在题上点一下做提醒等。

(二)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

萧伯纳曾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同时,同龄人在思想和思维习惯上更有相通的地方,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更容易碰出思想的火花,更容易产生新的观点。这种生生交流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那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同学间的交流呢?

目前,常规做法是建立4~ 6人的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内推举一个生物学科能力较强的同学为学科组长,作为“引领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为学生创设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的自主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生生“互动”,最后达到共同提高。如,在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的教学中,对某些实验设计学生往往会给出不同的思路,通过“引领互动式”的交流、比较、讨论甚至争论,学生就会更加清晰地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思路,从而选出最佳设计方案。要想形成良好的生生“互动”,只是建立学习小组还不够,教师还应该配合班主任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从班级制度上来保证这种生生交流互动的实施。

(三)自我交流

这里所说的自我交流是指在两个时间点上的我之间的交流,也即此时的我和先前的我之间的交流,这实际上也可以说就是自我反思,让此时的我“引领”彼时的我,让二者在思想上进行“互动”,进而完成思想的升华。目前,教师很少在课堂教学中留出时间给学生自我交流,个人认为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习题讲评教学中,就应该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让学生回顾当时的想法,认识到自己当时的错误,这就是一种有效地自我交流。通过这种自我交流,学生可以不断地思考和修正思维的策略,发现和纠正认知的偏差,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课堂交流中的注意事项

尽管课堂交流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极为重要,但是如果我们处理不当,效果可能适得其反,那课堂交流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对于课堂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师生交流中切忌伤学生自尊和不尊重学生;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切忌放任自流,空洞无主题交流;在自我交流中切忌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或者过长时间的自我反思等。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特性[J].课程教学研究,2013(1)

[2]关振森.教学有效性的含义和表现[J].海西教育网,2010.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5版.北京:商务印出馆,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