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干引领,携手共进

骨干引领,携手共进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征地拆迁,部分年轻教师外调,导致校内教师年龄偏高,平均年龄达到40岁。为此,学校提出了教研活动策划方案,并向区教研室申请,由区语文骨干引领,以校语文教研组为首,连同大胡教学点,开展了“规范常态课堂”主题教研活动。参加课例执教的老师基本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有骨干教师引领,连同教学点合作,大大地开拓了交流领域,实现了多种思维火花的碰撞,更能引发教师们的思索。

骨干引领,携手共进

——基于规范常态课堂的语文校本教研策划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霞浦小学 史芳芳

一、活动背景

(一)学校实况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地段,是所百年老校。近几年来,随着征地拆迁,部分年轻教师外调,导致校内教师年龄偏高,平均年龄达到40岁。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满足现状,缺乏创新意识和上进意识。大部分教师还是停留在教书的层面上,对课改实验中的问题不思考、不研究、不反思,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彰显。

(二)校本教研现状

1.没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导致在观课议课的时候针对性不强,对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大。一个教研组内十来个老师,听完课各说各的意见、想法,没有系统性,也不一定适合执教者的实际需要。由此,往往导致活动效果热闹有余,深刻不足。

2.缺少专家的引领。教研组内自己搞活动基本都是常态研究,这一方面尊重了研究的本色,有利于日常教学的改进;另一方面时间久了,又容易流于形式,很难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来把握研究方向。

3.缺少座谈或跟进式个别指导。教研组内开展活动往往是上完课、点评结束就宣布解散,很少再有深入探讨。如果能将参加比赛时的“磨课”机制与教研组听评课活动结合起来,效果就会好很多。

为此,学校提出了教研活动策划方案,并向区教研室申请,由区语文骨干引领,以校语文教研组为首,连同大胡教学点,开展了“规范常态课堂”主题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

1.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校本教研活动中来。

2.进一步规范主题性校本教研的操作,促进教师校本研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3.推进“有效教学”深入研究,规范常态课堂,提升学校教师业务素质。

三、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如何规范常态课堂

活动阶段:2月组织教师开展“如何规范常态课堂教学”的理论学习

3月进行组内课堂实践,课例准备、骨干教师指导。

4月22日集中研讨一天。

活动地点:霞浦小学

参加对象: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霞浦小学及大胡教学点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内容:

第一节(8∶20—9∶00)  二(2)《画风》霞浦小学 刘燕君

第二节(9∶20—10∶00)  四(2)《麦哨》东海实验学校 阮琦

第三节(10∶20—11∶00) 五(1)《猴王出世》大胡教学点潘兴龙

下午12∶30分组讨论(地点:实验室)

1.授课者反思

2.各骨干教师点评

3.全体语文教师与骨干教师互动交流

4.教研员讲座

四、活动过程

(一)理论学习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是高层次的实践。当前“有效教学”可谓是教学界的热门话题,关于这个教学理念的文章也是层出不穷。然而这些他人的经验、心得未必都能对我们的教学起到指导作用。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立足“有效教学”的大视角,选择“规范常态课堂”为基点,结合一些具体学科教学的、符合师生实际情况的有效教学策略指导方面的资料,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课堂实践。正因为有这样的学习作底蕴,才使我们参与研讨的课例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同样为略读课文为内容的两堂语文上出了完全不同的教学风格。

(二)课堂实践

1.物色执教老师、确定教学内容、联系骨干教师试教指导、发布活动通知。参加课例执教的老师基本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内容涉及各学段、各课型。其中两堂是中高段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平时老师们较难处理的课型,因此而增加了活动的可探讨性。我们主要以“校内互助”的形式进行理论学习和课例“打磨”。由于有骨干教师、教学点教师联动研讨的压力和动力,我们十分重视课例的准备,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使老师们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更为深入、细致。

2.参会教师听三堂课、与骨干教师互动交流评课、区教研员专题指导。活动当日,霞浦小学及大胡教学点全体语文教师准时参会。因教学内容不同,执教教师素质良好,学生课堂学习习惯良好,课堂气氛甚为热烈,听课会场秩序井然,老师们充分感受到了三堂课的“新、美、实”。六位骨干教师的专题点评有理有据,建议中肯,效果不错。区教研员对本次活动给予了肯定。

3.执教老师整理教案与课后反思、各参与教师的博客心得为整个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五、收获与启示

两点收获

收获一:此次活动,在学校团队合作、共同努力和上课教师、学生的精彩演绎下,每节课都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学生都取得了进步和发展。下午的互动研讨,氛围宽松,老师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与骨干教师进行互动交流。通过研讨,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认真分析学情,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积极的交往互动;改善学习方式;恰当的评价激励;逐步提高地练习等。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落实双基的同时,使学生经历过程,学会方法,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个性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收获二: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往往有一段不容易逾越的“艰难地带”,而学科教研员正是实现教育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专业引领队伍,是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他们最大的优势是有着较丰富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有着十分广阔的实践视野。为了提高本次研讨活动的质量,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区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及6位区语文骨干教师一起参与我们的研讨活动。在大家充分讨论基础上,学科教研员围绕主题,给老师们带来了最新的研究动态,同时也结合课例,为老师们指点迷津,例如“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传统的概括能力?怎么样的朗读指导更为有效?如何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效率?”从理论的高度指向活生生的现实课例,剖析了教师教学行为与有效教学之间的关系,强化老师们从“效率”角度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意识。

三点启示

1.精心策划是前提

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必须统筹安排,周密策划。首先,要有明确的主题,只有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主题,才能形成稳定、全面和大规模的协作,有利于整合全校教师的力量。没有主题,就不会有活动前的充分准备,活动时泛泛而谈,往往没有针对性,自然不会有很高的效率。

其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让每个教师都知道活动方案和主题。活动应当提前通知,给足准备时间,让老师们围绕主题充分地学习、思考,以期在活动中形成互动,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生成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2.过程扎实是关键

除了精心策划之外,本次教研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归功于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充分展开,“过程走得扎实”。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一种内化行为,是教师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再建构。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环节,反思有多深,收获就有多大,没有反思就没有收获,专业能力就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本次活动,从理论学习到后续的材料工作,老师们都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每一步里面都凝聚着教师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思考。尤其是参加磨课的教师,在精雕细琢中不断反思,探寻有效教学的策略。执教的老师更是不厌其烦地反思并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难能可贵的是在集中研讨时,每一所学校的教师都能积极发言,交流他们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以及操作策略。活动后,教师们也纷纷写下了活动心得。

3.合作分享是策略

有骨干教师引领,连同教学点合作,大大地开拓了交流领域,实现了多种思维火花的碰撞,更能引发教师们的思索。联动教研的课例,更多地体现了一个教研组乃至一所学校的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因为磨课的需要,执教老师一般要在校内进行试教,需要组内教师之间的合作,需要和同事间反复研讨,这样可以更好地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让每一个参与的教师都有所收获。执教老师在联动研修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一种财富,除了自己学会,也可以在自己学校内、教研组内分享。

差异有时候就是一种资源,这在本次联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来自不同学校的课例,蕴含着学校的不同见解,融合在一起,便成为一种可贵的资源。东海实验学校阮绮老师对《麦哨》那独特的尊重学生自我需要的朗读方式,令人耳目一新。骨干教师石如军指导的《猴王出世》一课,对文本的个性化处理,引人入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本次活动中,成了一种可贵的资源。

这样的“骨干辐射、点面结合”的校本研修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校本研修交流的“平台”,同时活动的效果得到了全体参与老师的共同认可,教师们希望这样的活动多搞一些。回顾这次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我们发现,其实这样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各个领域,如与结对学校的教研联动,校内教研组的跨组联动;有相同研究主题的课题组联动;针对某年级段,某学科的共同问题的联动研讨等,都是值得尝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