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抓实“提优补差”

抓实“提优补差”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优补差”工作是教学五环节中重要的一环。而面对近年来我校学优生渐减,学困生渐增,教学质量不断下滑的趋势,切实做好“提优补差”成了落实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制度跟进,落实“补差”。学期结束,教导处汇总补缺补差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等资料,并将此作为评估各科教师教学实绩的内容之一。

抓实“提优补差” 促教学质量提升

杨 伟

“提优补差”工作是教学五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提优”重在提高学优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更高、更多的“桃子”,“提优”关系到这些学生未来发展的空间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水平;“补差”重在关注学困生,通过抓基础,全面提高教学成绩,“补差”关系到这部分学生学习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普及水平。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崇明县教育工作会议,聚焦到“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因此说白了,“提优补差”的实效是既要关注全体、关注每一个孩子,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也要关注质量,按照不同孩子不同需要提供发展“助推器”,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而面对近年来我校学优生渐减,学困生渐增,教学质量不断下滑的趋势,切实做好“提优补差”成了落实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校长室和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部门教导处也多次进行商讨,并组织各学科开展了一些交流会,分享经验和方法,提出困惑和问题,扬优抑缺,逐步改进,扎扎实实推进我校的“提优补差”。尽管我们的所做可能还没能取得预想中的成效,但我们明白,任何改变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只要我们能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教学理想

首先,制度跟进,落实“补差”。针对学困生逐年增加的大趋势,在分析了我校学困生群体的组成后,我们制定了《学困生转化制度》,号召我们的教师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观念,以“一个不能少”为目标,强化学困生转化工作,狠抓工作落实,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育人环境。制度从“提高认识”、“确立对象、调查了解、建立档案”、“转化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配套以《学困生转化跟踪记录档案》,以学期为限,每位教师根据自己任教的学科和班级从学困生确定和统计、后进现状、后进原因分析以及分阶段辅导目标和措施及达成效果几个方面进行记录填写。对于《记录档案手册》教导处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抽查,作为各科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一个方面。而教导处则在开学初依据上一学期的各学科成绩做好全校学习困难学生的确定和统计工作,从各年级到各学科,并建立好学困生档案。平时,教导处对学习困难学生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包括随堂听课、作业检查、个别交流、单元测验等,以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状况。期中测试后,在质量分析表后另列一栏,组织各学科教师针对自己开学初确定的学困生,分析他们一阶段的学习成效及仍然存在的问题或是新的不足,为下一阶段的辅导进行奠基。学期结束,教导处汇总补缺补差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等资料,并将此作为评估各科教师教学实绩的内容之一。

当然,《学困生转化跟踪档案》的表式设计,在实际操作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欠缺。根据教师们运用实践的效用以及提出的一些建议,我们还将在下阶段进行改进。设想或者可以将学优生辅导和学困生转化结合在一起,表式的填写内容更切合教师辅优补差的实际,切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而不是让教师感觉增加了教学负担,填写的东西对以后却没有帮助或借鉴作用。

其次,尝试分层,“优中差”兼顾。实施小班化教学以来,分层教学的理念一直是教师学习和要求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分层教学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采用不同措施促进起学习水平发展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真正实施分层教学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我们的很多教师能从理念上接受,却不能在实践中真正实施。因此,我们提倡跨小步子,尝试着分层,并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等几个环节逐步进行落实。

一是引导教师按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A、B、C三类。A类为学习成绩优秀或优良(一般各科成绩90分以上),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B类为学习成绩在70~89分之间,学习习惯较好、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C类生则为学习成绩不理想(一般各学科成绩在70分以下),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学习特别差的则列为特困生也即D类生。一个月或两个月为一个周期,A、B、C可以互相循环,那就是C类学生如果一个月或两个月后水平提高,我们将其归入B类;而B类学生如果一个月或两个月后水平提高,我们将其归入A类。这关键是老师对学生的情况要了如指掌,对学生的发展变化能了然于胸。

二是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在要求上进行分层。C层要求:低起步,走小步、重基础、多鼓励。B层要求:慢变化、多练习、重能力、勤反馈。A层要求:多强化、重思维、促特长、求拔尖。针对总体分层要求,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几个环节也相应做到分层。

备课时,强调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引导教师首先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可能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为基本目标,是共同性目标,全体学生必须做到;在此基础上,设置选择性的发展目标,A、B层次的学生基本达到,C层次学生尽其可能。即教学目标做到“下要保低,上不封顶”。同时,鼓励每个层次的学生不断努力,在达到本层次目标后向高层次目标迈进。

教学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运用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等手段,实施分层区别教学。如“分合式”教学,教学起始阶段是集体同授,教师抓住当堂训练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要点,理清思路,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到教学进程的一定阶段时,将学生按层次分成“二股或三股轨道”。一部分学生继续接受老师的直接教学,一部分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两轨同步结束后,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以便及时进行反馈,整理知识、补救教学等。在此同时,教师有机结合进行小组互助学习,并做到不能有丝毫松懈,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实施这样的方法:简单的问题叫C类学生回答,稍有难度的可让B类生尝试,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请A类学生回答,之后让C类学生重复,观测其是否能认真倾听;一般的分析性和一般的概括性等学习内容面可广一些,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训练。

作业方面的分层也在尝试推行。我们引导教师自己设计作业,在教学了新课后,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实际,设计相应的作业练习,有共同性的必做题,有选择性的提高题和发展题。实行分层练习,异步指导,抓住多数“中间层”,兼顾优差“两头”。A层以“优”带“中”,C层以师导“差”,提高练习质量。而对C层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做到全面批面改面订正,确保不拉下。对A类生则在完成作业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另外提供学习内容。如语文可推荐阅读书目进行阅读,或者进行小练笔;数学则可出一些训练思维的附加题;英语则学习讲讲英语小故事,写写英语小作文等;还可以让优生参与作业的设计,倾听优生的建议,使得作业更切合学生实际,“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第三,时间保证,各学科并进。学困生的普遍存在,各学科教师都不可幸免地要对其进行课后的辅导。而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总共那么多,如果几个任课教师都选择同时段对学困生进行辅导的话,如果学生不同还好说,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辅导的是同一批学生,那么势必会造成教师之间的矛盾,对学生也会有不良的影响。为此,商讨之后,我们将每天早、中、晚,也即早读、午休和傍晚放学前的一段时间进行了统一调剂,分别挤出其中的35分钟时间,作为早、中、晚的辅读时间,由各班班主任和任教该班的语数英三个老师协商分配,每天每人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而对于每天的这一段时间的辅导,我们要求教师要和学困生转化或者提高优生学习能力结合,做到每周的辅导时间都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而不是利用这段时间赶教学进度或者全班辅导。

第四,学科竞赛,激励“优生更优”。在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学困生辅导的基础上,对于学优生,我们也尽量创设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其形成良性循环,获得更好的发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我们在不同的年级段开展了各个学科的不同竞赛。先从班级选拔开始,力使每个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哪怕是学困生,只要愿意尝试。然后推优参加校级评比。更甚者推选参加县级、市级的比赛。如语文学科,上学期开展了低年级讲故事比赛,中、高年级美文朗诵比赛,以及结合县教研室组织的“二—五年级”的优秀课堂作文评比,本学期的小学生优秀征文比赛,择优参加了县级、市级的评比,获得了3个市级一等奖,1个市级二等奖,1个市级三等奖的好成绩。数学学科则开展了低年级的视算比赛和中、高年级的算“二十四”点比赛。英语学科开展了低年级的英语听力比赛和中、高年级的英语课文朗诵比赛。还有其他一些学科,如信息科技科学类的知识竞赛等一些比赛项目。通过不同的比赛,锻炼了学优生的多项能力,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也为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校在“提优补差”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其实,分散到各学科组或是各个教研组,老师们还有很多个性化的方法和做法,如打造“主动·有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满足每一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求,有的教师课堂上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困生板演,中等生订正,学优生讲述解题思路。还有如有的年级采用《家校联系本》,及时记录学生在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状况及各方面的表现,每天和家长取得联系,反馈学生在家的学习、作业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有的老师则采取电话联系的方式,每天一个电话,既是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也是监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如此等等的方法。从中可见,“提优补差”的重要性已经深入每个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

(作者系崇明县向化小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