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读”和“写”一个明确的指向

给“读”和“写”一个明确的指向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是关系到语文老师的文化素养、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问题。如果一个老师没有开阔的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俱进的思想,那么他是无法给学生的阅读一个明确的指向的。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寄宿制、家庭式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局限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话题的提出必须与学生的实际年龄、人生阅历及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相一致。让学生通过对话题的讨论、争辩、思考、升华,达到“择其善者而从之”的目的。

给“读”和“写”一个明确的指向——关于指导学生读写的再思考

佛山市第一中学 尹军成

新课标对中学师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对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却没有明确的提示。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读什么?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语文老师。

一、重视并回答“读什么?怎么读”的提问

开学初期,接手每一届学生,除了把新课标提供的阅读(指导)篇目印发给学生,我还把自己(曾经)的阅读书目和现在的阅读计划展示给学生参考,并就阅读的方向和阅读的方法做了一些指导。

(一)读(看)什么?

1.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以新课标提供的阅读为主,以自己的阅读兴趣为辅。因篇幅有限,新课标提供的阅读指导篇目略)……

2.阅读当今畅销的报刊

期刊:《读者》、《视野》、《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思维与智慧》、《畅销文摘》、《杂文报》、《杂文月刊》、《散文精选》、《微型小说》、《世界博览》、《科技博览》、《今日文摘》、《海外风云》、《名作赏析》……

报刊资料:《中国青年报》的“冰点”、《羊城晚报》的“花地”、《南方都市报》的“时事评论”、《参考消息》的“每日时评”、《环球时报》的“每日文摘”……

3.选优秀电视栏目,看优秀影视作品

中央电视一台的“东方时空”(讲述人物成长的故事,再现人物与众不同的性格);

中央电视四台的“走遍中国”(与凤凰卫视的“纵横中国”有点相似,深入了解中国的民俗风情,深度拓宽审视世界的眼界);

中央电视十台的“道德观察”(革故鼎新,荡浊扬清;再现社会生活,唤醒世人良知);

中央电视十台的“百家讲坛”(再现历史人物,探究历史真相;升华思想情感,厚实人文底蕴);

南方电视一台的“狂野周末”(生存哲学的真实再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还有中学生百部必须观看的电影(电影篇目略)和历史剧场……

4.悟读与学习和考试相关的杂志

如《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与考试》、《语文报》(明确知识的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摸索学习的方法,掌握应试技巧)……

当然,高中生的阅读也不仅仅是局限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如:看叱咤风云的人物传记,悟激情励志的哲理短文,品情感真挚(深厚)的散文,读民俗风情的美文……

(二)怎么读?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我曾经在所任教的班级开展了“好文荐读”、“走近名人(看传记)”、“关注优秀期刊”、“解读文化经典”等活动,收获颇丰,激起的不仅仅是兴趣,而是对学生心灵的终身影响。

阅读文章特别是研读名著名篇,我给学生提供一个读书的“模式”——

(1)追寻作者成长的足迹,激发我们奋斗的热情。

(2)品味语言,丰富思想(摘录精彩的语言,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点色彩)。

(3)走近(进)人物的心灵,认识人性的美丑——小说人物形象个性解读。

(4)掌握文本思想,升华思想情感——文本主题认识。

(5)体味文字的内涵,拓展视野的外延——对文本与生活的思考。

说句心里话,读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给学生的只是一个提示,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初期,给学生以方向的指引,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方法和一个学习的模板,这无形之中给初学者指明了一个方向,当然,我们说文本的解读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实践证明,这个方法的提供和方向的指引,为我的教学争取了时间,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读什么?怎么读?”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一直就在考验着我们的语文老师!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作业布置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语文老师的文化素养、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问题。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思考,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功底。如果一个老师没有开阔的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俱进的思想,那么他是无法给学生的阅读一个明确的指向的。

二、思考并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寄宿制、家庭式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局限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学生远离生活,远离历史,仅靠课本中的注释与仅有的一两本同步练习对课文进行解读是无法做到和难以思考的!

现实告诉我们,“绝大部分的学生甚至不能在一节课认认真真地静下心来读一篇并不是很长的文章,他们交上来的作文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荒芜和语言的障碍暴露了他们的缺点”(2001年4月18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面对这个现状,如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提上日程了。

写什么?怎么写?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捕捉信息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寻找“阅读”与“写作”的交点。为了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三位一体”的方式,即“个人情感抒发”、“生活感悟(写实)”和“书本思考与拓展”来进行训练。我主张立足(语文)课本,放眼社会,在阅读中积累,在写作中升华。

(一)个人情感抒发——人生成长的积淀

1.以“我向往的语文课堂”和“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师生互动)

2.向老师和同学推荐一篇你最喜欢的文章、最喜欢的一本期刊、最喜欢的一份报纸和最喜欢的一本(部)名著,字数不限。(向您推荐)

3.拿到语文课本后,请以“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我喜欢,我说……)

4.向老师写一封信介绍自己兴趣、爱好或家庭情况的书信,字数不限。(敞开心扉)

5.给我的亲朋好友塑像,字数不限。(与我同行)

(二)生活感悟——走向成熟的标志

1.真情流露,个人感想。(书写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感慨)

2.社会评论,时事再现。(阐述自己的见解,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社会)

3.读书文摘,掩卷深思。(写下读书的感想,提升自己的思想;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4.课堂作文,应试训练。(展示个人风采,掌握应试的技巧)

5.每周收集一段自己喜欢(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材料,并写一段100字以内的点评。(训练思维,培养能力)

(三)书本拓展与思考——人生思考的开始

1.针对课文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进行探讨、拓展和评述。现行教材所选的课文,有足智多谋的烛之武、能言善辩的邹忌、卧薪尝胆的勾践、四面楚歌的项羽、辞官归隐的陶渊明、多才多艺的王羲之……针对这些人物所表现出的个性及人们对他们的褒贬不一的评述,我鼓励学生向他人讲述有关的历史故事,用语言阐述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或以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2.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提出话题并进行思考和探讨。话题的提出必须与学生的实际年龄、人生阅历及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相一致。如《话说明星》、《我看“追星”一族》、《网上阅读之我见》、韩日争端、俄美冲突、汶川大地震——人性的光辉在灾难中闪现等等。让学生通过对话题的讨论、争辩、思考、升华,达到“择其善者而从之”的目的。真正认识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就是关注自己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是语文教育培养的最初目标也是终极目标,可是,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寻求到了最佳的途径,这值得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讨。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可是,我们是否储备了一桶水?值得每个老师思考!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阅读内容或篇目进行建设性的指导和推荐。

遗憾的是,因为职业习惯的麻木和生活的烦琐,一些老师有“问”、“说”的思考而无“做”和“阅读”的行动。

有人说,教育的至高境界,不是纯然去传授一种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给学生熏染一种人生情怀,一种面对世界的人生气度。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