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家乡的教育内容

建设家乡的教育内容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以此为素材,加强对学生进行少数民族艰苦卓绝的创业和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的教育,激发他们战胜困难、勇于开拓的信心,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民族地区有用人才。

(二)彰显民族地区特色,突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内容

1.民族地区区情教育。开展民族地区区情教育,不仅是按照《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要进行中国国情教育……国情教育要同省情、市情、县情的教育结合进行”[18]的要求,更是因为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要把握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和挖掘民族地区丰富而生动的历史文化传统资源,及时收集和梳理相关的区情内容,让学生了解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把握民族地区发展的前景。这既能充分激发各民族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又能满足他们了解家乡和为家乡做贡献的强烈愿望,还能增强他们发展民族地区,改变民族地区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

2.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教育。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19]民族院校大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求(他们本身也愿意)回到本民族地区工作,他们将面对着错综复杂的现实,各民族传统文化自然形成的独特人文环境,条件艰苦和环境恶劣的地理环境,落后或欠发达的经济环境,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混杂的社会生活环境,民族团结与反民族团结、分裂与反分裂等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要求民族院校的学生除了具备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较强的政治辨别力,还必须有一种不放弃、不抛弃的坚韧不拔的优良品格[20]。而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少数民族的祖先们不断奋争、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给后人留下许多鼓舞人的创业史篇。如壮族的《布洛陀》《花山壁画来历》、瑶族的《盘王的传说》、纳西族的《创世纪》等,形成了宝贵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如今,各民族地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更是勤劳、开拓、团结、奋进,涌现出一大批扎根民族地区的先进人物等。因此,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以此为素材,加强对学生进行少数民族艰苦卓绝的创业和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的教育,激发他们战胜困难、勇于开拓的信心,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民族地区有用人才。

3.民族政策教育。毛泽东指出,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制造民族隔阂所造成的影响,“就在劳动人民中间也不容易很快消除。所以我们无论对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要广泛地持久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21]。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为不断地推动少数民族的发展,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以实现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而制定并实施的。我国的民族政策在制定过程中既考虑到了我国各民族已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也考虑到了我国各民族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以及历史、文化、风俗的差异性;在深刻分析和总结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既注重其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的稳定性、连贯性,又注重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和创新[22]。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优良传统。民族院校大学生来自民族地区,也是将来建设民族地区的栋梁,因此,对其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民族政策的教育内容,以使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以全面的、深刻的领会和把握,成为民族政策的宣传者、实践者,从而推动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