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现状与发展战略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现状与发展战略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基础上,构想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发展战略。国家教育委员会作为中国政府的一个机构,负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教育方面的重大责任,并已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行动,也正在对其发展战略做出部署。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职能的实施,最重要的方式是制定与发布《全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发展战略》。该文章是由我起草的一个发言稿,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现状,有一定参考价值。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现状与发展战略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现状与发展战略[1]

摘要 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的最重要方面之一是培养专门人才与对公众进行教育。本文从讨论分析国家教育委员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教育中的职能分析着手,进而概述近十年我国该方面现状,并对其成绩与问题作出初评。在此基础上,构想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发展战略。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物质基础之一。随着中国人口增长、经济加速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提高,生物多样性已面临严重威胁。中国政府为了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国家教育委员会作为中国政府的一个机构,负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教育方面的重大责任,并已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行动,也正在对其发展战略做出部署。

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中的职能分析

国家教育委员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有多重功能,但根据政府部门职能分工,主要的或者说首要的功能是领导和指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制定全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发展战略,宏观指导与协调全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行动。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我国学生教育工作,对其他政府部门及省(市)在广义的教育方面应有指导与协调职责。更广义地说,对全国公众的教育(例如通过媒体的教育)均应由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指导与协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职能的实施,最重要的方式是制定与发布《全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发展战略》。

(2)国家教育委员会内有关职能司局(如普教司、高教司等),对主管的教育范围与对象,通过政策文件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纳入其教育体系中,例如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编写诸方面,将该项工作加以落实与规范。

(3)生物多样性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这里主要指大学生与研究生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这种培养方式要与大学的高水平科学研究相结合。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学位点的布局、学科点的设置与人才培养规格要做出科学决策,并指导有关学校实施。

(4)社会公众的教育,尽管公众接受教育的途径多样,但国家教育委员会在任何一种途径中都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利用教师资源编制宣传教材,组织中、小学生向社会公众进行有效而生动的宣传等。

如仔细分析起来,国家教育委员会的职能还远不至此。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现状及分析

1949年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央政府和职能部委先后发布过一系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国家教育委员会及原教育部对其中相应的教育部分做出了积极反应与落实。近十年的工作主要有:

(1)国家教委科技司推进大学与国家环保局等部门的合作,同时,科技司与高教司一起指导专家们成立“全国高校生物多样性协调委员会”,参加单位覆盖全国,达数十所高校,上百名专家、教授,包括生态学、分类学、遗传学、生理学自然科学及经济、法律方面专家,以推动保护教育工作。

(2)普教司在中、小学生的相应课程中加大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学科的内容,使中、小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高教司设置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专业,而且专业点布局增加极快,培养了一批本科人才,同时在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上向该领域倾斜,迅速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且有一批中、青年专家脱颖而出。

(4)先后在若干所大学投资建设向全国开放的野外基地,例如中山大学黑石顶基地,已对数十所大学师生开放,成为生物多样性教育的重要基地。

(5)“211工程”建设对相关专业的投入近亿元,使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大大改善,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其科学研究的装备为国内一流。

(6)高教司通过教育指导委员会及教材研究组,编制相关课程大纲,组织与集中一大批优秀的专家、教授,撰写了一批配套的教材,或者在相关课程的教材中加入保护生物多样性内容。另外,还出版过电教片、多媒体软件及其他电子出版物。

(7)一批著名高校开放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向广大公众特别是中、小学师生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教育。以武汉大学著名的动物标本馆为例,先后接待过数十个国家高级官员和数十万计公众,已成为省、市、区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保护环境教育基地”。

(8)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利用“爱鸟周”走上街头向公众作广泛宣传,并采取多种形式保护生物多样性。

(9)举办全国或各省区生物学知识竞赛,大大增加了中、小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我们应当如何估价这一阶段的教育现状呢?

1.进展

(1)在我国政府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突飞猛进,为履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在各个类型的学校以及对公众教育全面推进,已经造成一种有影响力的态势。

(3)一支进行专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开始集结,水平也相当高,包括几位院士及数十位博士生导师。

(4)若干逐步被公认的教育中心形成,在其他部委也有一定知名度,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联合大学等等。

2.问题

(1)尚缺少一个《国家教育委员会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这样的部门报告。

(2)没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教育的专项投入,相关投入太少,缺少财政专项支撑。

(3)尚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部委实验室。

(4)尚无针对性强的高质量的教材及科普出版物。

(5)有些大学领导缺少眼光,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课程教学条件,导致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在这些学校成为濒危学科,后继无人的局面开始出现。

三、发展战略构思

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司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同时也极为重视其负有的教育职能。目前正在考虑制定一个部门行动计划,其中有关教育部分的战略构思如下:

(1)将教育部分的发展战略写进部门行动计划,并将其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之一。

(2)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与组织一支专门队伍,承担培养: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高层次专门人才;②中、小学有关学科的教师;③对公众进行教育的人才。

(3)加强若干教育中心的建设。应从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网络建设、教学计划、教材建设等方面入手。

(4)教育技术的改进。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方式在多元化,如何运用现代化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国际互联网等。

(5)拟在各大区各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野外基地,向本区域的各类学生及培训人员开放,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考察。

(6)编制通俗、生动的读本,便于向公众宣传教育。

一个真正完善的发展战略还有待组织专家研讨,并根据情况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

作者后记

在中国最早关注和推动生物多样性科学领域的是中国科学院。李振声、陈宜瑜、钱迎倩、汪松、陈灵芝、路安民等一批著名专家起了重要作用。在他们的倡导下,组建了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出版了《生物多样性》杂志,启动了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以及举办了全国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短短几年,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重要影响。大学系统反应较为迟缓,一开始是自发组织,但迅速得到科技司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在科技司支持下召开的全国高校生物多样性研讨会以及组织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大项目“中国关键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研究”,这些事件有着重要影响,一是将离散的大学科研力量组织起来,二是形成了与中科院可相提并论的一股有生力量,大大有利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事业。该文章是由我起草的一个发言稿,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现状,有一定参考价值。

【注释】

[1]应国家教委科技司的委托于1997年7月起草的一份发言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