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知识共享的机制

教师知识共享的机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共享本质就是知识的转移,从知识源转移到知识接收者,从而实现知识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教师个人除了向自己的同事探求知识外,还可能向组织搜索自己需要的知识。教师合作学习是从个人之间共享隐性知识开始的。内化是一个将显性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过程,内化意味着显性的组织知识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

二、教师知识共享的机制——知识的转化模式

(一)知识共享的模式

知识共享本质就是知识的转移,从知识源转移到知识接收者,从而实现知识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以知识源和知识接收者为纬度,根据不同的知识源以及知识接收者,可以将知识共享分为以下三个模式:

第一种模式:知识由个体传递给个体,即个体——个体模式。这种共享模式中传递的知识主要是一些专属于个人的隐性知识,例如教师个人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一些诀窍等,它们还没有上升为教师团队或组织知识,个体想要获得这类知识,只有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流来实现。交流的方式主要是一些面对面的沟通,这样当这种知识被接受者掌握之后,它又可以充当知识源,在更广泛的团队或组织内部传播知识。随着掌握这种知识的教师越来越多,一些专属于某个人的知识成为该部门的“公开的秘密”,这时个人知识就上升为组织知识。

第二种模式:知识由组织向个人扩散,即组织——个体模式。教师个人除了向自己的同事探求知识外,还可能向组织搜索自己需要的知识。这里组织作为知识源,个体是知识的接收者,共享的内容主要是组织的专业知识以及一些公共知识,这些知识表现为一定的规章、程序等,是组织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的知识的提炼,是全体组织成员智慧的结晶。

第三种模式: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即组织——组织模式。对于从事相似工作内容的团队,彼此之间共享知识可以显著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在这种共享模式中,知识源是一个团队,知识的接受者也是一个团队,所共享的知识是过去所经历的项目知识,涉及人员的编排、任务的处理等,个体的知识只有在整个团队中才具有意义,共享知识总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实施的。

在教师合作学习的实际运行中,知识流的方向是多方面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只能实施一种知识共享模式,它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不同的部门实施不同的知识共享模式,并根据自己的价值增值的主要环节设置共享重点。

(二)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Nonaka&Takeuchi,1995)提出的SECI模型(见图4.3),认为知识是通过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综合化(combination)以及内化(internalization)四个过程的不断转换和融合使得知识呈螺旋式上升的加速发展。该模型用来解释组织内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支持个人和组织创造性活动的成功模式。

img9

图4-3 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

1.社会化——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社会化是一个通过共享经历而分享、建立隐性知识的过程,它主要通过个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来实现。在这里,面对面交流的关键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而不是语言。人们通过和他人在一起工作、生活,了解彼此的思想与感觉,交换和分享彼此的经验、心得、价值、行为模式等隐性知识,进而达到创新隐性知识的过程。

教师合作学习是从个人之间共享隐性知识开始的。为了促进这种分享,需要创造一个教师之间能够面对面深度交谈的场所和环境,在一种面对面的学习情境中,教师之间通过互相观察、模仿与练习,分享他人的经历、教学与科学研究经验、方法、技能、思维方式等,修正和重构自身的专业隐性知识。例如,通过集体备课,通过师徒制,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反思、观察、模仿、言传身教等分享心智模式和技术性技巧,传递隐性知识。

2.外化——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外化是一个将隐性知识用显性化的概念和语言清晰表达,将其转化成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的过程,例如将经验、心得、想法、心意、价值、心智模式等进行结构性的概念化,从而转化为可定义,可用文字、概念、比喻性文字、图片等表征形式。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是知识创新过程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一系列的方法,诸如隐喻、类比、概念和模型等,属于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群体的显性知识,是一个知识质变过程。这是知识创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3.综合化——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综合是将许多外显的观念和知识通过分析、分类、分享及重组等系统化的方式加以结合,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个人通过文字、交谈、或计算机化的沟通网络交换并结合知识。经过分类、增加和结合来重新组合既有的信息,并将既有知识加以分类以产生新的知识。学校的正规教育或训练多半采用此种形式。通过综合化,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从而能更方便地为更多人共享。综合化实际上是一个搜集并整合显性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知识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文档、会议或交流等形式在组织成员之间进行交换和再造,实现知识库的更新。

4.内化——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内化是一个将显性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过程,内化意味着显性的组织知识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内化实质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组织中成员接收了综合化知识后,通过团队工作、做中学和工作中培训将其用到工作中去,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教师个人通过内化过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当经验通过社会化、外化和结合,进一步内化到个人的隐性知识基础时,它们就成为教师有价值的资产。

表4.1 SECI的知识转化方法

img10

如表4.1所示,SECI模型重点关注的就是个体的隐性知识与组织的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强调隐性知识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转化为容易传递和共享的显性知识。四个转化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一和第三阶段都属于知识转移的量变阶段,第二和第四阶段完成的是知识的质变过程。第四阶段是由组织的显性知识内化为个体的隐性知识,内化了的个体隐性知识又将成为新一轮知识转化过程中的第一阶段被社会化的隐性知识,然后开始新一轮知识转化。这是一个相互连续、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逐渐扩大的过程中,组织不断实现知识创新,显性知识不断积累,知识库的存量不断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