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办“儿童之家”

创办“儿童之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蒙台梭利确信,自己为智力缺陷儿童设计的教育方法也适用于正常儿童,而且会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蒙台梭利为这个设想以及信心所激动,她决心献身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工作。显然,蒙台梭利对儿童发展怀有深切的关怀,深具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1907年,罗马的“幼儿之家”成立,蒙台梭利因邀出任负责人,指导如何管理这些孩子。

二、创办“儿童之家”

(一)日渐清晰的研究方向

应该说,蒙台梭利对于智障儿童的研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这成绩表明,即使是残疾的心智仍然是可以成长和发展的,如果教育得当,其作用尤其大。这使得人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使人们对智障儿童的发展重新寄予希望。

蒙台梭利自然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成功,但她并没有满足,因为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智障孩子的水平能够超过正常儿童呢?“怎么可以让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处于比心智残疾的儿童还要低的发展水平上呢?”“我正在研究公立小学中那些幸福又健康的孩子,为什么他们会落到我所教育的不幸孩子们的智力水平?”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处于比心智残疾的儿童还要低的发展水平上,这的确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蒙台梭利已经感觉到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就引发对蒙台梭利对下一个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她进一步想到:既然智障儿童都可以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成功,那么我们这些正常儿童是否也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关于这个问题,不独当时蒙台梭利有这样的困惑,现在有位特殊教育专家针对目前教育存在的弊端,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叹:我们把特殊儿童培养成了正常人,但我们也把正常儿童“培养”成了“特殊人”。的确,现在宁波的特殊教育进展得相当不错,一些孩子毕业后可以进入企业工作,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而我们也看到,一些孩子原本挺正常的,却因为教育不当,结果发展偏颇、身心不健康,成了不正常的孩子。这个问题的确引人深思。

蒙台梭利确信,自己为智力缺陷儿童设计的教育方法也适用于正常儿童,而且会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我更确信同样的方法应用于正常的儿童则必会促进他们的发展或释放他们的个性,而达于不可思议的和令人惊讶的程度”[3]。蒙台梭利为这个设想以及信心所激动,她决心献身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工作。至此,蒙台梭利的研究方向日渐清晰,而为此作出的决定也就开启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但蒙台梭利不是一个仅凭热情而工作的人,她希望研究有着更深厚的理论基础。因此,她又回到罗马大学,进修哲学、普通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教育人类学,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扩大和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

这个阶段值得引人关注,也许可以看做是蒙台梭利人生的转折点,也就是说,她的职业身份开始从医生转变为教育家,并从此为学前教育开辟出一条新路来。

显然,蒙台梭利对儿童发展怀有深切的关怀,深具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在成为知名学者之后,她一直努力发挥自己的智慧与能力,为更多的人服务、提供帮助。如果说,开始仅仅是一些智障儿童引发了她的同情心与帮助意愿,而随着研究的推进,她越来越致力于为更多的人奉献智慧。

后来,她还开办了国际培训班,并把研究范围延伸到新生儿和青春期,并力图以教育来拯救世界、进而创造世界和平。也许她也没意识到,开头的工作仅仅是一个楔子,而从此之后,她发现了越来越广阔的研究世界,发现了值得自己一生研究并奋斗的事业,深深地投入并为之着迷。

所以,教育家一定是具有探索精神,并能够锲而不舍地钻研下去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压力、困难都无足道,唯有目标是清晰的。所以伟大的教育家一定不是沉迷于一个小范围成功的人,一定是胸怀人的一生发展的人,一定是胸怀更多人的人。

(二)担任“儿童之家”的负责人

20世纪初,意大利大多数民众基本上是文盲。罗马有大量的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口蜗居在贫民窟,后来,贫民窟和棚户区被拆除,代之以新的建筑群。但令房地产商头疼的是如何处置那些6岁以下的儿童,他们到处乱跑,把墙壁和庭院搞得一团糟,最后只好把他们集中起来,关在楼房底层的房间里,由一位妇女看管,可谓不堪其扰。

蒙台梭利知道这一情况之后,主动提出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事情。1907年,罗马的“幼儿之家”成立,蒙台梭利因邀出任负责人,指导如何管理这些孩子。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工作。这些儿童尽管没有明显的身心缺陷,但生活在棚户区的他们还是在社会化行为方面存在不小问题,说得坦白些,几乎就是没人管教的“野孩子”。而且,这个挑战不仅来自工作本身,更来自对一个人内心的考验:这是针对贫民窟里的穷人孩子的教育,作为当时已有一定声望的全国第一个医学女博士,是否愿意去这样的小地方,在差环境下工作?即使在博士多多的今天看来,也似乎非常“屈才”了。

但是这个工作非常符合蒙台梭利的愿望,“当我得知我有一个由自己支配的幼儿班时,我就想把这个班变成一个科学的实验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实验场地”,“我希望跟别人的研究保持联系,但同时又坚持自己研究的独立性,不抱任何先入之见地去从事我的工作”[4]

显然刚开始时,蒙台梭利把这个当作自己科学研究的一部分,而到后来,蒙台梭利越来越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感受到来自孩子们纯真心灵的冲击。“我,以信仰为证,就像那个单纯的阿拉丁一样,也想手里攥着一盏神灯引领我到一个迄今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但让我意想不到的发现却是隐藏在孩子们灵魂深处的宝藏,它是这样一种新的、令人惊讶的启迪,而不是那种可能被称作‘我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对于正规科学的贡献’的东西,它把我的方法从其起源的地方一直传播到全世界”[5]

在这一刻,我们总能发现一个教育家的特质,就是他们的选择一定不是与待遇、环境、地位有关,而是与探索精神、事业心和使命感相连,来自他们内心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和深深热爱,并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蔡元培是这样,蒙台梭利同样如此。

60个3~6岁的孩子,平日里“放羊式”的养育导致种种散漫、不听话,显然这是一群很不好管的孩子。但蒙台梭利显然不是来做“保姆式”的幼教工作,对儿童有着深切关心的教育工作者显然能读出更多的内容。

在“儿童之家”,作为医学博士的蒙台梭利首先着手定期记录人体测量的情况,为此还特地设计了一个人体测量仪和相关的登记表格,并根据观察与检查结果和家长交流,鼓励教师多方面了解家长情况,进而确定必要的治疗方案,或者到儿童家里进行全面的卫生检查。

蒙台梭利很快找到了教育的切入口,她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惊喜地发现:这些儿童有着很好的潜质,譬如他们能够自我约束,有强烈的个人尊严,能够作出明智的选择。“我像一个农人一样开始了我的工作,我已经储藏了小麦的种子,而且我开辟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这样就可以按照我的愿望播种了。但这并不是我的目的。当我翻开地上的草皮的时候,我发现了金子,而不是小麦。草皮地下隐藏着财宝。”[6]所以这也是蒙台梭利后来一直提醒的,儿童是“未被了解的人”,教育必须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探索开始了,蒙台梭利没有采取任何传统教学行为的典型做法,她决定踏踏实实地对传统的教育来一番真正的改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