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在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因此,可以说时代呼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路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朱美娥

古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可见学习方法之重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改变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也就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独立去研究学习对象,达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并且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方式与过程。

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分层训练,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而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主学习得来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随之就会显著提高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在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社会要求教育为社会培养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创新是自主探索活动的产物,任何无视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都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说时代呼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而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划分为知识技能领域和发展性领域两个方面,强调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发展性领域目标的实现。自主探索式教学强调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数学”与“学习”的正确观念,增强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学习的时间中感悟学习的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与习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知识技能领域和发展领域双丰收,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课堂上的自主性学习并非独行其是,而是指学生不盲从老师,在课堂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真正意识到知识是自己学来的,而不是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自己才是学习的管理者,这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路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要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育就应善于把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准备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在关键处设疑;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从而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节内容时,引入如下谜语“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打一物)。如此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如,教学“千米的认识”一课时,我把课堂搬到操场上,让学生亲自去量一量,并让学生注意实际长度与自己估计有多大差别,体验一下,一千米到底有多长。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是有紧密联系的,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可使学生兴味盎然之中切实认识“千米”这个概念,顺利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从而真正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

2.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指导学法,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也不应该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带领他们一起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使他们形成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5的组成”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掌握学习方法:①动手操作:让学生拿出5个圆片,尽可能有序地把它们分成两个部分,看看有几种分法;②抽象组成:启发学生根据不同分法独立概括5的组成;③归纳学法:让学生回顾学习5的组成的过程,并归纳出学习组成的两个步骤:第一,5个物体有序的分成两个部分;第二,根据“分”的情况抽象数的组成。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教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有意识地进行了学法的指导,这不仅使他们理解和掌握了5的组成,还为后面让他们自主学习6~10的组成提供了方法的借鉴,更为可贵的是发展了他们的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多采用观察、操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条件,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创造”知识,并在发现的过程中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

(2)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

由于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丰富,联想能力比较差,容易孤立、片面地看问题,他们合作的机会少。所以,教师要多营造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多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再让学生对如何求长方形的周长发表自己的见解:①6+3+6+3=18厘米,②6+6+3+3=18厘米,③6×2+3×2=18厘米,④(6+3)×2=18厘米。最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取长补短,进行自我反思。不仅使学生归纳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和启发,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从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了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强化自我分析、自我完善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动手操作,自主实践

动手操作是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与发现的载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成学会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自己发现规律和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的活动课中,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进行动手操作,发展了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波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多让学生开展“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发挥作用,在直观中发现问题,找出事物间联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

(4)巧设练习,自主研讨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在设计练习时,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同时能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找规律,掌握知识。

在计算如下图的面积时,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放手实践,自主探究,用不同分割、组合求其面积。接着,经过观察、协作学习、总结和概括,分析确认问题实质是求组合图形面积。主要解法如图所示:(单位:cm)

img5

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尝试,自己总结,不同的思路进行碰撞,尽显了学生的潜能,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合理性。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启迪了思维,学会合作与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注重实效性,层次分明,讲求形式,适时适当安排游戏、竞赛、开放性等练习,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参与学习,去探索、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体会到“我能行”的喜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优化自主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形成良好双向反馈,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它具有导向、反馈、矫正、激励、评判、驱动等功能。可见,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师生单一的反馈模式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努力做到:第一,评价目标多元化(由仅对认知水平的评价转变为“知识与品质并重”的评价);第二,评价内容具体化(由仅对学习成果的评价转化为“成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第三,评价形式多样化(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转变为“学生的自评、互评”)。自主学习评价应体现每个学生的特殊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评价过程中,应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1)从教师评价角度看,应重视探索激励性评价。首先,承认差异,确定标准。制约学生学习成效的因素主要有:与学习新知识经验水平;学习新知识所需要以认知能力为核心的心理发展水平;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及对学习成败的归因方式。由于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分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教师评价不能搞“一刀切”,应对每个不同起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允许他们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到位;其次,评价应及时准确,褒贬有度。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处在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生态中,他们的思维最容易撞击出七彩的火花,也最容易引发奇思异想。此时,教师应善于采用激励策略,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创见,大力表扬;对学生的异见,充分理解;对学生的误见,宽容引导。切不可采用如“对”、“错了!”“坐下”等生硬刻板的公式化评价,或冷嘲热讽式的“劣性”评价来摧残学生的感情、诚实和自信,挫伤学生的自尊。比如,对于错误者,教师应是真诚地帮助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原因进行合理归因,而对当中可能出现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以激发其探索的热情。

(2)从学生评价角度看,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进行自我调控的过程。开展自我评价,能使学生从多向信息交流中开拓思路,自我调控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学习习惯,进而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判断能力,拾遗补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至少可从以下四方面把握:①提出学习目标,学生依据目标进行自我评价;②把握自我评价时机,如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巩固练习环节;③教给学生自评、互评方法,如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结论评价,根据问题的不同条件、性质进行条件评价等;④提供自我评价形式,如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小组对辩、师生对辩、互查等。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对教师(甚至课本)进行评价,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指出老师的错误,这也是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批判、主动发展的生动体现。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注意的方面

1.自主学习不应放任自流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它强调“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导向”即学生能主动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教学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自我激励”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自我监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所以,“自主学习”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它既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而这种放任自流和自由散漫的自由学习,是一种随意性较大、难以调控的学习,比如,一些学生不能约束自己,无节制地沉湎于学业以外的活动,对于自己的学习采取听之任之、自由散漫的态度,这样的学生乱用了对自己活动的对象和过程“支配和控制”的权利,这种学习当然不属于“自主学习”。

2.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

三讲是: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

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3.重视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兴趣

“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自学,不仅对自学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自学的习惯和自学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自学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自学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自学的习惯、调动起自学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自己设计自学问题。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我相信,只要老师深钻细挖教材,坚持改革,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将得到不同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