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教育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而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监控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合作学习关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时空,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有兴趣上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3]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

第八章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教育

第一节 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界定及认知情感基础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对应。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农村的孩子们因其所处环境,在学习中不善于合作,因而,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的实践和运用这一课题研究,在新课程体系下显得尤为重要。

二、合作学习的要素

学习素材、学习群体和教师的指导是合作学习的主要要素。学习素材应具有生活基础,被学生所关注,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能带给学生思维的挑战为目的,因而学习素材合理选择是学习的物质前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相互信任促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明确合作目的,承担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而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监控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三、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认知情感基础

心理学家舒兹[1]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包括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情感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2]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渴望得到归属与爱。儿童渴望与小伙伴建立友谊,希望得到教师与父母的喜爱。当前三种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诸如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信念等)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农村小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往中,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合作学习关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时空,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二节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分析

一、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流程的心理分析

激趣→质疑→自学→合作→交流。

(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

学生有兴趣上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心理学研究发现,学龄初期(6~12岁)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感知事物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爱动、好问,注意力不够稳定;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课堂教学必须从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兴趣呢?

第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一个被学生接受、喜欢的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和接受。古人对这一点很重视,《学记》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颜氏家训》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了解学生,把学生当做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学生以自尊,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发言。即使错了,也不会刺伤其自尊心,而是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三、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比如我校的肖静贤老师在教学《麻雀》时,课前讲了一个故事:在一次地震中,一个学校的学生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中,别人都以为这些孩子没有生还的可能,但其中一个男孩的父亲却相信自己的孩子还活着,于是不停地挖,几天后,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这个班的学生。这种父子间的深情为学生学习《麻雀》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问题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质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自我需要”。[3]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了言论自由,特别是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质疑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学生的质疑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时的心理剖析:

1.尊重学生的情感——乐问的前提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一种内趋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小学生天真、单纯、幼稚、自尊心强,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在农村学习困难的学生,总担心自己问得太简单或是问错了被同学、老师取笑。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地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2.激发学生的兴趣——乐问的动力

南宋朱熹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些精辟论述都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争强好胜,我们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上下桌四人为一组,优、困生搭配,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并给予表扬。为了能在小组中当个最佳质疑能手,他们就得读熟、读透课文。为了能提出疑问,他们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问题,提问题,并期待着解决问题。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学生也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3.创设质疑的情境——乐问的关键

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造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能使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鸟的天堂》引导学生领悟“天堂”动景前,先放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录像,并要求学生认真看,注意听,想想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当学生认真欣赏完录像后,教师趁机引导:多么热闹的画面啊,此时此刻,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话匣子就打开了,提出了一个个问题:为什么大榕树上会有那么多的鸟?为什么我们的掌声吓走了画眉鸟,而它又那么兴奋,还站在树上唱歌?那只画眉鸟要把歌唱给谁听?唱的是什么内容?等等。

4.教给方法,开拓学生质疑的路子

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矛盾。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宽学生质疑的思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提出问题。

(1)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预习前,老师布置学生读懂这篇课文写的是邱少云,描写的是“我”的心理活动。照理课文应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可是,课文里为什么不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而写我的内心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同学们都能围绕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用课文中存在的内容跟假设它不存在作比较来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的第五自然段,从铁索桥、大渡河、泸定城三个方面描述了泸定桥的险要和夺桥的困难。这部分内容表面看,似乎和飞夺泸定桥没有联系,其实它从侧面更加突出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据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设想:如果把“为什么泸定桥是天险”这部分删去,直接叙述“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夺下泸定桥”,行不行?在学生小组内围绕“行与不行”开展议论,各自发表看法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不写“泸定桥是天险”,有什么不好?

(3)用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和那部分内容比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别了,我爱中国》一文中有三处写到了“别了,我爱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根据这个写作特色,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句话用在三处,它的含义各是什么?最后使用时,‘别了’的后面为什么标上感叹号?”

开拓学生质疑的路子,方法种种,可以从抓住课文中的有关内容,问上个“为什么”或“怎么样”,也可以从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之间展开联系,形成问题。

(三)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4]新授伊始,先由学生个体独立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从而养成独立探索求知的良好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学习是否有效。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个形式,走走过场而已。

如何使自主学习取得好的效果,以下几点要注意。

1.明确自主学习目标。学生质疑的问题在经过教师的梳理提炼后,即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学什么”的问题是由学生参与决定的,所以他们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在中高年级,自主学习时应多采取默读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思考。

3.要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让学生动动笔,划下感悟深的句子,并在旁边作简要批注,不明之处也作个记号。这样的自主学习才是有效的。

4.要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一般要有3~5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

(四)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基本心理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基本步骤及操作要点。

1.明确学习目标。着力于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小组学习中。小组交流的主题要明确、清楚,要有思考价值。

2.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归纳,并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问题列出以待以他人合作解决。

3.碰撞激发。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通过合作使各种信息源发生互动,达到互惠。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有利于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

4.交流内化。以小组为单位的组际讨论,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合作、共同学习的机会,可增强学生集体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在心理上易于认同,也使全班学生互相帮助,自由竞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同时使学生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取舍提炼与加工。

5.反思回顾。进行总结性回顾,可使新知更加明朗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可使学生了解自己与小组学习的大体情况,作好自我调整并进行适应性学习。及时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不断调整学法,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也利于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6.教师要根据题目内容调控好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时间过长,学生将无所事事,影响正常教学;时间过短,每个人不能充分发表见解,起不到交流的作用。

这种在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又通过学生互动的合作探索,用集体的智慧,燃起创新的火花,正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那么,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1.营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兴趣

调查表明,有近30%的农村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作深入的思考,他们往往缺乏思维的触发点,或者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缺乏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学生之间的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尤其显得必要。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需要,既要对学生的“群体”给予研究,又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个体积极性的发展趋势给予充分的预测。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探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任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2.激励竞争,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地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必然会投向集体、投向长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局限于眼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热情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中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要牢记自己的引导者的责任,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1)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构成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最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以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2)强调小组合作,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教给、训练和提醒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3)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读一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再通过议一议来深化理解。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五)小组合作学习后的交流

这一阶段是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展示,同时也是全班同学学习成果的一个交流。应注意几个问题。

1.应该以小组形式汇报。既增强团体意识,又给每个小组成员发言锻炼的机会。

2.要有比较明确的分工。有读书的,有谈见解的,有补充意见的,还可以把本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进行讨论,听取意见。

3.小组汇报时,教师要关注全班的同学。他组学生可以补充意见,更可以发表不同见解,甚至进行辩论。

第三节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如果能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若能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农村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认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又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5]。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快乐地学。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关怀爱护学生,从心底里沟通情感

这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方式方法而言,教师的教学态度、方式决定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产生自信心、成功感。

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成长阶段,很多孩子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维护自尊是他们强烈的心理需求。尊重他,就等于送给了他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使他能自尊、自信、自强,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而经常及时地表扬他,不但使他感受到了你对他的肯定,而且使他对未来更有信心,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心理动力。

例如:在我校高年级数学老师刘道友的课堂上,从来听不到他对学生的批评和责备。学生做错了题或答错了问题,他总是想方设法地去帮他寻找原因。一次教学分数应用题,“姥桥中心小学十月份用水126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8。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出示了正确的答案,将原计划用水设为x,列式:x-1/8x=126但有一位学生却是这样做的:把实际看做单位“1”,这样,原计划就比实际多了(1+1/8),根据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这一数量关系可以列式为126×(1+1/8)。对这错误的答案,老师并没有责怪,相反,他还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思路。并且给大家课后出了一道思考题:若把实际用水看成单位“1”,这道题应如何正确解答,可以小组讨论。这些往往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特别是困难生,许多困难生的真正困难并不是他的笨拙,而是他的自卑、畏难的心理,因为长期面对诸多的批评,缺少父母正确的教育与指引,缺少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对自身的能力感到自卑。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现状,急切希望能得到帮助,这时如果周围的人与事不能吻合他们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心理便逐步向负面发展,成为与教育相斥的心态,处事待人表现为一讲就烦,一批评就反感,就形成了所谓的逆反心理。教师多表扬少斥责多鼓励少挑剔,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我不行”,而是努力不够。愉快的心情源于内心美好的教育回忆,赞美、表扬、肯定的教育方式带给人的是信心和勇气。在教学中,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时时感受到教师浓浓的师爱,对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大有裨益。

二、多赞扬、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当我们的教学工作得到别人的赞扬时,通常我们都会感到非常高兴,工作的积极性会更高,从而把工作做得更好。对待学生我们也应该学会赞赏,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老师一句关心、鼓励的话,会让他一节课都面带微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而,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吝啬自己的语言,而应把赞赏的话多向学生说,鼓励的话语使学生感到兴奋,学习的兴趣也更浓厚了。教学实践中,发现多种形式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可以让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自然要表扬学生爱动脑,不怕难题,使学生仍然处于兴奋之中,更加积极地思考,万一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老师的问题,教师也应尽可能地找出学生的优点(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等),短短的一句话,拉近了师生间心的距离,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在教学新课时,用鼓动性、激励性、挑战性的语言,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探索,活跃课堂气氛,也促进了师生的双边和谐的活动。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些违纪行为,教师也要选择婉转的语言,尽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赞赏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闪光点,并积极地加以肯定和赞美,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一句赞美的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成为他学习的新动力,使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用自己的勤奋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三、多树立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责任感是一个学生所必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进取精神、创新意识、科学态度是优秀人才的可贵品质,离开了责任心,这些可贵品质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刚开学的时候,积极性很高,上课也不断进步,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就降温了,没有持久性,做事虎头蛇尾。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坚强的意志,没有责任心。确实,任何聪明才智只有建立在强烈的责任心基础上,才可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质疑问难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10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时,教材中提供了多种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难易不同,特别是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更要经过思考才能理解,在此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书上这样算的道理,如在小组里不能解决,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全班同学共同探讨。随着学生的分析,一种种方法都清晰地呈现在面前。通过交流讨论可以磨炼人的大脑,促进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形成有意义的思想见解。敢想、会思、善问也是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问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积极解决问题。

四、多倡导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勇于竞争与善于合作的精神是创新人格特征的表现。合作学习的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还体现出竞争与合作的结果,因此也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目标为导向,以小组合作任务为载体,以团体评价机制为保障,促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生动局面,从而保证了组内长远的参与性与互补性。在合作学习中,还可以改变学生对人的态度,即他人是我获得信息的源泉,学生在讨论与合作的磨合中越来越善于向他人学习,也越来越善于帮助别人。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发展进步打下了一个必备的基础。从小培养学生合群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方法,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今后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乘加和乘减”一课中,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统计学具,并在之前讨论四人的分工情况,在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有部分学生是非常灵活的,四人中一人记录,一人拿学具,一人用信封装好学具,另一人监督。这样的分工合作既可以节省时间,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又可以有序地进行统计,在正确完成统计任务的同时也整理了学具,可以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讨论。我想,其他组的同学在听了这一组的介绍后,必然会有所触动,他们也会考虑到如何使小组活动更有效。事实证明,在这一次统计过程中,有两个组的学生分工合作,只用了短短的一分钟,就完成了20个学具的统计,而且结果正确,而另几个小组,由于分工中职责不明确,用了近三分钟也没有完成任务。这样的合作与竞争,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而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一次合作策略的竞赛。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假如我们在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融入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课堂教学是潜藏着巨大的心理教育因素,是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极好机会。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每一位老师每一门课中的一部分,用自己真诚美好的情感去浇灌每一位学生。只有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才能造就出时代所需的人才,而健康心理是21世纪对人才的无声选择。

教学方式变革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题研究,是力求以学生主体意识为核心,力求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终极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完成自身的发展。课题研究要取得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通过每一节课的努力,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各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之间精诚团结,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加强交流。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们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好的绩。

第四节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良心理透视及矫正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着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正“飞入寻常课堂中”。我校所申报的省级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农村小学的实践和运用”研究工作也在扎实地开展着,各位课题组成员老师都能积极地投身于课题研究之中。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中,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合作习惯,合作意识逐步形成,合作技能有所提高。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由于教学环境、学生个性等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产生了一些不良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不仅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时也会危害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必须正视合作学习中的不良心理问题,及时加以矫正。

一、合作学习中的不良心理透视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0册第9课《“诺曼底”号遇难记》)

师:哈尔威船长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会考虑到什么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下面是其中一小组的学习情况。)

生1:哈尔威船长会想到船上的乘客,应该把他们都救出去。

生2:我也是这样想的。

生3:(伏在桌子上,好像一个局外人似的,不置可否。)

生4:(低着头,有些害羞)我想,哈尔威可能……可能会想到……

生1:(抢断)就是应该想到乘客的安危,这么简单的问题,有什么好讨论的,听我的没错。

生4:(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说。事后询问,该生原来想说哈尔威会想到自己的家人,家人会为他的决定骄傲。)(多好的想法!)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合作学习主要存在以下典型不良心理:

(一)盲目从众心理

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分析,就盲从于合作小组中其他成员尤其是优生的观点,随波逐流,成了名副其实的墙头草——哪边吹哪边倒。案例中的生2就有着明显的盲从倾向。

(二)自我为中心心理

由于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所以考虑问题极易以自我为中心。加上有些学生是老师心目中的“宠儿”,更是助长了他们的自我中心心理。于是,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往往会对其他小组成员不屑一顾,不善于倾听,不允许有异议,希望别人服从自己。案例中的生1就是这种心理倾向的典型。合作学习中,倘若依然是各行其道,合作又从何谈起呢?

(三)不合群体心理

在合作学习中,总是有着这样一些学生,他们不喜欢与人交往,常常游离于合作团体之外,好像一个局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比如,案例中的生3,就属于不合群的一类。

(四)羞怯心理

有这样的一部分学生,虽然也能积极参加合作学习,自主思考,但是,由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或是难以走出挫折阴影等因素,他们总是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或为了给别人留一个好印象;或唯恐出错,让同学耻笑。他们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结果在小组成员面前往往变得局促不安,腼腆、胆怯。像案例中的生4,尽管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害羞心理使他失去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极好机会。

二、合作学习中不良心理产生原因及矫正

这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原因究竟为何呢?笔者认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以下客观和主观的问题。

问题一: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主要是平时不训练,有人听课时搞一搞。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

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由于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同样由于缺乏必要的讲述,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三: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1、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样由于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逐渐感到厌倦。2、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需讨论的问题也拿出来小组合作,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问题四: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问题五:成绩好学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好学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三、合作学习中不良心理的矫正

对于合作学习中的这些不良心理,我们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充分把握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善于透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的各种不良心理,对症下药,灵活地确定具体措施,及时加以矫正。

(一)观念先行

人的行为受观念的支配,因此,要矫正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不良心理,首要的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

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这样一些训练:

训练1:合作故事知多少

师生共同搜集一些合作故事(成功的,失败的;他人的,自己的),如《一次成功的实验》等,举行故事会,让学生听故事,话感想。

训练2:唇枪舌剑明事理

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辩题如:正方——合作很重要;反方——合作不重要。在辩论中明辨事理。

训练3:角色扮演巧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比如一小组是求助组,另一小组是帮助组,互相帮助)让学生学会承担各自责任,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诸如此类的训练,力求让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合作重要。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人人都要学会合作。

我很重要。生活在集体中,没有人能替代我,“我很重要”,我应该为这个学习集体做贡献。

大家很重要。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很重要,谁也离不开谁。离开了他们,自己就会“孤掌难鸣”。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二)行为引导

学生有了合作的意愿,不一定能开展好合作学习。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技能。我们除了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向,更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

巧于分组。一是要控制好小组规模。二是要根据小组成员的个性,合理搭配:对于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可把他们单独安排一组,让他们体会到,人人自我中心,一起工作是多么困难,从而避免自我中心或对抗。对于羞怯、盲从的学生,可以把他们分在规模较小的组内,这样,他们就会因人少而没有退路,无法盲从或“掩饰”羞怯。对于不合群的学生,可以分配在组织能力强的小组长的组内,通过组长的组织,让这部分学生很好地融入小组当中。

精于分工。学生之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出现自我中心、不合群等不良心理,这与学生不能明确自身的职责有很大关系。因此,要通过教师辅导、行为训练等形式,使小组成员学会分工:(1)明确职责。合作学习前,小组成员一定要明确:谁主持,谁记录,谁先发言,谁后发言,自己该完成什么任务等。(2)合力完成任务。既要对自己承担的任务全力以赴,又要依靠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做到有分工更有合作。

善于倾听。良好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能够非常专注耐心地倾听其他成员的发言。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倾听行为的培养。通过专门的指导和练习(如小组传话、比比谁听得认真、看谁听得懂等游戏),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友好、主动、耐心地倾听。

长于表达。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准确而清晰的语言表达。一方面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要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读”、“说”、“听”、“写”几个方面下工夫,“读”,多阅读、多朗读,内化语言,培养语感;“说”当众表达,在“说”中提高表达能力;“听”,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发言前拟好提纲,让表达更有条理,更清楚。

勤于思考。首先,在分工后,各成员要通过积极思考,完成份内的学习任务。其次,在交流阶段,要积极动脑,思考别人的观点有哪些可取之处,存在哪些不足,这样,合作才能真正收到“学习”的效果。

乐于赞美。通过真诚的赞美,肯定小组成员的成绩,提供正向驱动力,融洽小组成员关系,更好地推动小组合作。

(三)引导调控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对合作学习小组中成员的不良心理及时进行引导、矫正。比如,对于“胆怯者”,教师要“推一推”,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自我中心的“狂妄者”,教师要适当“压一压”,让他静心听,乐意听;对于不合群的“游离者”,教师要“拉一拉”,让他有事做,要做事;对于随大流的“盲从者”,教师要“追一追”,“逼迫”他们思考;对于合作学习成绩优异的小组,要及时加以表扬,强化合作意识和技能;对于合作学习效果欠佳的小组,要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这样,使学生合作学习走在健康的心理轨道上,从而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注释】

[1]潘菽.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邹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

[3]邹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