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农村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教育观念滞后,不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加上各种社会的不良现象经常曝光在学生的眼前,导致农村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其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数学学科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会思考、会提问、会笔记、会“发现”。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农村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冯晶晶

灵武市梧桐树学校

一、引言

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教育观念滞后,不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加上各种社会的不良现象经常曝光在学生的眼前,导致农村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老师,深刻感觉到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导致了教师教学比较吃力,学生学得困难,教育质量更是难以提高。因此,培养农村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很重要。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策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关于农村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成果概述

国内有很多老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及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过认真研究。

刘香英(2010年)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较长时期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巩固下来的行为定势对学习的过程、质量与效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先从教学生记笔记、自学、会质疑、会思考、会总结反思等方面来教会学生学习,再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师生情感交流、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等几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2]

刘金祥(2010年)认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其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课外作业、测试检查等环节。数学教师应该从课堂学习、课外作业和测试检查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的习惯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数学学科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会思考、会提问、会笔记、会“发现”。课外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复习、口头、书面作业、预习等。[3]

龙安琼(2010年)认为学习习惯就是学生为了完成好学习任务和要求而采取的那种习而常之的行为。数学学习习惯概括地可包括自学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解题时从不同方向思考以达到一题多解的习惯。具体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它包含课前预习和准备上课的学习用具;认真听课,大胆质疑,准确表达;良好的书写及解题习惯;整体综合、归纳、分析习惯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4]

以上老师们的研究经验为我的论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1]因此,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很重要。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尤其针对农村地区学生,应从课前预习、记笔记、自学能力、上课专心听讲、思维能力、提问质疑、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总结等八方面来培养农村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三、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课前准备和课前预习的习惯差

从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前预习的习惯来看,有的学生因为书包沉重,为减轻负担,每天只携带课表上安排课程的学习用品,有时临时调课,便显得慌乱;有的则由于自理能力差,没有自觉整理书包的习惯;有的学生不会预习也不提前预习。做好课前预习、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它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上课的质量。

(二)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差

从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来看,有的学生上课预备铃响后不进教室,还在室外观望;有的学生上课做小动作,有意发表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逗人发笑的奇谈怪论;有的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没有思考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有的学生不喜欢动手操作或实验,不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也不会主动争取发表意见;学生学习时存在畏难情绪,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任务有困难时,有的学生自动放弃应该完成的学习目标任务;对薄弱学科的学习,学生不愿对薄弱学科格外用功学习。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差,当老师或者家长不在时,许多学生不会自觉学习。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总结复习的习惯差

从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总结复习的习惯来看,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但目前许多学生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有的学生没有检查作业或试卷的习惯;有的学生没有订正错误的习惯;有的学生作业和试卷上书写潦草,态度不端正;有很多学生抄袭作业,自己从不动脑思考;还有很多学生课后及考试前从不复习。

我认为造成上述不良习惯的原因有六点:一是学生对学习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学生从小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三是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故意调皮捣蛋,消磨时光;四是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以及教学策略的针对性有待增强;五是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好;六是个别学生放松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基本要求,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不强,只求听之任之,得过且过。

四、培养农村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指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完成老师布置的硬性任务,完成几道练习题,而往往忽略了预习。其实预习非常重要,通过预习,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在预习时,碰到简单的练习,可以动笔先尝试做一下,碰到不甚理解的内容可以用笔标记出来,从而用来指导自己如何有效的听课。

(二)教学生会记笔记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中学教材里基础性的知识较多,学生要注重识记、积累。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怎样记笔记?上课记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存在的疑难。把教材中最精华的知识和听课中的思维成果记录下来。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记重要知识点。教师讲课的重要知识点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列出的,它反映了授课内容的知识结构、系统和重点。同时,它对学生理解、掌握新课的知识体系及复习起重要作用。其次,记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教师讲课时除了对授课内容或详或略作恰当的处理外,往往还会做一些适当的补充。补充的内容有例题、方法以及对疑难问题的解析等,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启迪思维等很有帮助。所以要求学生将这些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纳整理,从而使所学知识更系统、更丰富。再次,记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或自己的某些思维观点,以便课后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观点。最后,记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对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大有益处。对自己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也要及时记下来,这对学生自己而言一是肯定自己,二是开拓思维,增强学习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用课内督促、课外检查的办法培养学生坚持记笔记的习惯。其中需要教师经常性地讲评和个别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教会学生自学,使学生能独立掌握知识、运用如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阅读是学生自学能力的根本。初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初步具有自学的能力,但大多学生只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认为写完作业万事大吉。所以,教师应该纠正学生“数学课本不需要阅读”的错误认识,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正确思想,并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与方法,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努力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阅读课本是要做到边读边思考,边作记号,领会了再读下去。对重要的内容要重复读,对难点内容还要展开讨论,对于例题,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解题思路和技巧。同时,对不懂之处,可先作记号,作为听课重点,这样既有利于听课时有意注意,还可提高听课的效果。此外,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资料,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积极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自学能力还不太成熟阶段,教师还要多充当“导读”的角色,多点拨自学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多获效益。当然,在学生自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辅导和总结工作。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教师可通过有效的活动来强化并及时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养成,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应于教师同步。听课中遇到的疑难用铅笔打下各种符号,表示各类问题。例如,没有听懂的问题,似懂非懂的问题以及联想到的有关问题等,课后再思考或生生之间讨论或向老师请教。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学生的接受情况,要特别注重心理换位。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从而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处理教材的最佳方案。

(五)教学生会思维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疑、激疑、质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通过巧妙的释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抓住重点、难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入发展,但问题如何提出,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都要精心设计,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调动学生独立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思维、发展思维,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六)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这就是提问。“学者须要会疑”,积极提问质疑是学生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学习习惯。学生积极提问,教师便能及时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学得知识。学生积极提问,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相互激励学习动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提问,使学生知道,只有清楚数学中的各种概念,才能发现问题。通过提问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促使学生更深一层理解了概念。对提问的学生要表扬,不管怎样的问题,哪怕是相当幼稚和离奇的问题,因为这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都要给予鼓励,使这种学习行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持续发生。要使学生习惯于积极提问,教师还要在课堂内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更广泛、更深刻地追求“是什么”“为什么”。

(七)培养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首先,要回顾总结再完成作业。在完成当天的数学作业时,学生要先认真回顾总结一下课堂上老师讲过的内容、知识点、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集中精力完成作业。每一次做课后数学作业,都把他看成是一次无人监考的测试,在一定的时间内认真完成,交给老师批阅,发下来后及时纠正。最后,完成作业后要认真复查。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数学练习后,做适当的复查,提高正确率。

(八)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习惯

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教学中,每当讲完一个概念,讲完一道习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学完一个章节,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后理清思路,将知识点纳入知识系统。当学生的归类、总结有不完善之处,教师应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提示,让学生矫正,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方法。

总之,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学法的指导,不仅是为了提高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刘香英.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新课程学习,2010.(02).

[3]刘金祥.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及其方法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01).

[4]龙安琼.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