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心理观对人性的假设和人的认识

传统心理观对人性的假设和人的认识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心理学流派很多,但对教育活动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它们之所以在当时能为教育实践所接受,是和那时的教育目的对人性认识和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因此,行为主义心理学折射的人性假设是人治人的认识,这种人性论符合终极者教育目的的要求,即学生的发展是确定的、被规定好的,学生发展只是实现他人目的的工具,自身不具有目的性价值和意义。

(一)传统心理观对人性的假设和人的认识

传统心理学流派很多,但对教育活动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它们之所以在当时能为教育实践所接受,是和那时的教育目的对人性认识和培养目标相一致的。

1.行为主义心理层面:人治人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外在刺激的直接反应,这种反应不是个体主动性内在反省的结果,而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的体现。因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的,其研究方法是观察、测量等实证性方法。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些观点主要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获得和验证的,然后再推广到教育领域,用于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刺激的量和频率,借助反馈,突出练习和强化的作用,达到预期反应的目标。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视野里,人是被动适应的客体,其要实现的外在反应是预先设计好的,是可控的终极反应。正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所言:“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8)在这里,学生的预期反应完全掌控在教育者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规划学生的预期目标、提供达到既定目标的刺激、设计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步骤等,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等待的状态。因此,行为主义心理学折射的人性假设是人治人的认识,这种人性论符合终极者教育目的的要求,即学生的发展是确定的、被规定好的,学生发展只是实现他人目的的工具,自身不具有目的性价值和意义。

2.认知主义心理层面:知识奴役人

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同,认知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而非停留于外在行为本身,即只有内部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学习才会发生。无论是认知结构论还是信息加工理论,认知主义心理学都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既强调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自身的内在逻辑,意义和理解是认知发生的关键。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心理学特别注重编码、结构、迁移、信息加工、生成学习等内涵,以突出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所以,在对学生的人性认识上,认知心理学不同于行为主义的地方就在于,人是能动的主体,他不是被动地机械学习的,学习必须伴随着人的主动性参与和能动性创造,否则,人就成为被操纵的对象。

在人性的认识上,认知主义虽然较行为主义有了质的飞跃,但人依旧处于被压抑的地位,只不过这次的统治者由人变成了人创造的知识;而且,人的能动性的发现和发挥并不具有目的价值,而是被利用的工具价值。在认知主义心理学中,研究者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如提供“先行组织者”、掌握“认知策略”等,以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科学、合理的知识,获得相应的技能。从知识社会学分析,知识承载着社会阶层的筛选和建构功能,在教育中是无形的权威,是不容质疑和改变的,对人而言是潜在的统治者。站在教育目的角度,知识、技能是终极目标,获得终极性的知识、技能,就成为对应的终极者。所以,学生的能动性、有意义学习是以既定的知识、技能获得为前提的,人是学习的工具、知识和技能的奴隶,人的自主和创新是为人之外的终极目的服务的,而非人自身。

3.人本主义心理层面:本能决定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要尊重、捍卫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行为主义将人动物化和机械化学习,批判认知主义将人工具化的观念。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要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突出每个人源于本能的个性的差异,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自由天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开发其本能中的创造性、积极性,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学习者。因而,在具体教学中,人本主义心理学要求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探讨富有个人价值和意义的学习材料,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而不是既定的完满结果。为此,教学就要组织开放课堂、自由学习、兴趣中心等学习方式,以尊重学生本能并满足本能的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这些主张是基于对人性的理解和人的发展观之上的,其人性观假设就是,人的本能属性决定着人的生成,个体的发展是本能的展开。虽然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心理学相比,人自身的发展成为目的,而不是被利用、开发的工具,但是,它只是从一个外在的极端转换成内在的极端,即人是被先天的本能——内在的终极者——所决定的。忽视甚至否认人的社会性本质,人一出生就是定型的,后天的养成是为了证明本能的合理,本能是目的,人的社会性是材料,仅具有工具的价值。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看似尊重人的兴趣、需要、创造性等个性特征,也维护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成人观,然而,当唯本能是从的时候,人就失去了他作为人这一“类”的尊严和价值,沦为和其它动物没有本质区别的物种之一,人的先天性的终极机制否定了人的社会性存在和发展本质,作为真实社会中的人只是本能的附庸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