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杂性人性观

复杂性人性观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理性的简单人性论,复杂性思想首先是作为方法论来反思如何认识人性的。因此,复杂性方法论下的人性论是开放的、富有弹性的,既是当前的一种有限推断,也包含了未来无限的认识。具体而言,复杂性人性论主要包括人性的多中心论、开放与封闭的统一性论以及自组织性论。

(二)复杂性人性

针对理性的简单人性论,复杂性思想首先是作为方法论来反思如何认识人性的。从复杂性思想看,简单性思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二:其一,简化思维,即将认识对象化简、通约,以期将复杂的世界化简,透过分析选择的、量化的现象,寻找普遍适用的本质、规律,达到以本质、规律取代对其他现象探讨的功效,具有典型的功利主义色彩;其二,割裂思维,即将整体、有机的对象人为地分割,以求见微知著、以偏概全,体现的是机械主义认识。其症结在于将认识者和认识对象置于一种静止、封闭的世界中。但当今变化、多元、开放的世界已使简单性思维相形见拙,难以适应、引导时代的发展;更不能满足人性自身认识和发展的挑战,因此,方法论转型成为人类自我认识必然。

复杂性思想并不是对基于理性认识的简单性思维进行全盘否定,而是对传统的简单性认识展开的批判、修正和补充。从认识对象看,简单性思维认为客体化的对象是确定的、不变的。因此,可以从中发现本质、找到规律,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这也是人之理性价值的光辉之处;复杂性思想则认为,认识主体及其探究对象的存在和发展是不确定的、永远处于生成的旅途中的,关注必然性本质和规律的同时,还应重视偶然性中的无序、混乱等。所以,简单性的认识是有限的、清晰的,复杂性的认识是无限的、深刻的,人通过理性的分析来理解有限的意义,怀着敬畏、求索的心态来直面无限的价值,这正是复杂性思想作为方法论的认识基础。因此,站在复杂性视角,“应该永远摆脱解释一切事物的最高概念、声称解决一切问题的教条。最后,把世界、生命、人类、认识、行动都看作开放系统,这使人充满活力”(23)

简单性的分析与综合是以剥开现象、探求本质和规律为目的,而复杂性思想认为,本质和规律是相对的,以往被忽视、否认的非规律性的无序则具有积极的、正向的发展价值。在简单性视野里,无序扮演着破坏者的角色,是被防范、克服的对象;但在复杂性的观念中,“无序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代表着破坏性,另一方面它意味着自由、创造性”(24)。其破坏性意味着对本质、规律的威胁、挑战和瓦解,这是以决定性、线性、因果性的简单思维为评价标准的;其自由和创造性是指,无序的现象增加了世界的多样性、变动性、灵活性和复杂性,它提升了世界冲突、竞争、共生的运行机制,没有无序,所谓的本质、规律也没有揭示的必要,因为正是无序的存在和运动,本质、规律才有存在的价值,没有无序,也就无所谓本质、规律;而且,无序作为生命系统的必然构成要素,还时刻激活本质的意义、规律的生机,使之维持自我变革、更新的节奏,不然,本质、规律就会僵化,成为发展的障碍。对此,怀特海也认为:“生命的本质体现在现有秩序的失败中。宇宙拒绝完全齐一性的令人窒息的影响。”(25)从历史进程的不确定性看,此时的无序,或许就是彼时规律;而此时的规律,也可能沦为彼时的无序,这就是复杂性认识的魅力所在。因此,复杂性方法论认为,世界既受到无序的威胁,同时又得到它的滋养,无序“在这里展示了复杂性的逻辑、秘密、奥妙和自组织一词的深刻含义:一个社会因为它不断地自我破坏,所以不断地自我产生”(26)。这正是生命的魅力和神奇所在。

基于复杂性方法论的认识,人性的本质不是简单的性善或性恶的规律性陈述,人性的形成也不是机械地遗传、环境决定论或简化的有机生成论,而是将人性置于一种开放的、包容的生成过程的视野下,即人性的内涵依旧处于持续的发展中。认识人性的目的不是为了占有它、监控它,而是通过认识推动人性发展不断向前。因此,复杂性方法论下的人性论是开放的、富有弹性的,既是当前的一种有限推断,也包含了未来无限的认识。具体而言,复杂性人性论主要包括人性的多中心论、开放与封闭的统一性论以及自组织性论。

复杂性思想认为:“人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复杂的概念。Homo(人)是生物——人类的和生物——社会文化的复合体”(27)。作为复合体的人,其复杂性体现在人性的多中心性,人性不是简单的遗传决定性本质或社会文化决定性本质,也不是二者的机械之和。人的本质性在于生物遗传、自然、社会之间多中心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相互干预之中,中心之间不是等级性的占有与利用的工具性关系,而是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是借助人的实践而得以整合的,在人的实践中,人性的每个侧面都有可能成为中心。每个中心从不同侧面包含着其它中心,实践是基于人性多中心之间的对抗、互补,彼此之间相互建构并维系、推动实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人性的多中心认识是通过人性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来实现的。从复杂性视角分析,其开放性在于,人通过敞开自我,可以获得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和养分,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命活力;其封闭性在于,人通过自我保护和自卫来防止退化或抵抗来自外界的干扰。开放是为了和外界交流、互动,展示自我的魅力;封闭是为了坚守自足、自主的个人品性。在人性生成历程中,开放与封闭始终保持着一种对立统一的张力状态,“系统封闭处,正是它向环境,向时间,向演变,向观察者开放之处。系统开放处,它则在进行组织中的自闭(28)。即最开放的人之生命系统,是依赖于最顽固的生命封闭性,如果仅是单向的开放而没有自我的封闭,开放的生命就失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开放也失去人性的支撑。人的开放性反映了生命对外界的绝对依赖性,封闭性则折射了人性中基于自组织机理的自主性。人性的开放性和封闭性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缺一不可。

而人性之所以体现为开放与封闭的对立统一性,是因为人的生命自组织性机制。“自组织是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互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29)。人性的这种自组织机制是靠生命系统的自主性和依赖性互动共生来完成的,唯有自主,人在开放性的社会中才能完善自我、超越现在;唯有依赖性,人才能走出封闭,汲取养料。自主性和依赖性中始终保持既对立又统一的这种平衡,作为自组织系统,人既包含自主和依赖的对立,又孕育产生着彼此的对立,如此,人才是不断生成的、不屈地向前的。可以说,自组织不仅是人之生命运行的机制,而且是人之生命尊严与价值的支撑,更是人存在与发展的目的,面对无序和规律的博弈,自组织性体现了人之生命的伟大和神圣。

基于人性的多中心性、开放与封闭、自组织性等特征,人性永远处于未完成的、不确定的生命状态。“生命的真理就是它永远是不完善的、不确定的、有残疾的,因为这取决于它的身外之物”(30)。首先,人性的多中心性决定了人不是被某一个中心所规定、定型的,而是各个中心之间相互竞争、合作共生的结果。只要有多个中心存在,人性就总是处于由多中心推动的生成之中,永远没有终点。其次,多中心的运行是在开放与封闭的对立统一中展开的,在开放与封闭的矛盾中,每个中心既面临着存在与发展的挑战,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机遇。再者,人性的发展不是被动的前行者,而是遵循生命系统的自组织机理,秉承开放与封闭的生命特质,不断构建多维的人性的。

复杂性人性观表明,理性所设计的终极者是违背人性的人之规范的,其结果只能导致人的封闭、僵化和终结,人为自己所开创的理性所扼杀。而复杂性视野中的人则是多维的、开放的、自组织的和未完成的,人人是共在、共融的共生生命体,人与人之间有差异,但不是等级、控制的借口;相反,人与人应秉承有限、生成和共生的人性规范,不断提升自己的普通人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