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应更加重视校本创立扩展型教学建设项目驱动模式

高校应更加重视校本创立扩展型教学建设项目驱动模式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总体来讲,高校在本科教学建设项目驱动两种模式的战略选择和价值取向上,应该是两者兼用并重。但在目前政府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学校发展背景不同情况下,多数高校尤其是一般性地方本科院校,应当把更多的思路、精力和资源应用于校本创立扩展型教学建设项目驱动模式上面。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只有在本科教学建设上重视校本创立扩展型建设项目驱动模式,才能全面调动广大师生教学建设与努力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高校应更加重视校本创立扩展型教学建设项目驱动模式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什么高校尤其是地方性一般高校应当要更加重视校本创立扩展型教学建设项目驱动模式?这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政府设立升级型教学建设项目驱动模式美中不足

政府设立升级型教学建设项目驱动模式作为目前高校最重视的教学建设项目驱动,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学校的办学实力,推动本科教学改革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项目建设成果和骨干带头人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联动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人们过分在乎政府设立升级型教学建设项目,加上其高利益、强竞争、数量少、涉及面窄等特点,所以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暴露出一些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门槛过高、程序复杂、等级严格。一方面,地方高校不能越级申报,只能逐级申报;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的申报者往往是那些双肩挑的业务骨干才有更大的竞争力;再一方面,申报手续与程序复杂,工作量大,再加上获批的机会较小,使许多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甚至教授都望而却步。

第二,期限长、立项少,获得政府立项的教学建设项目以及获得政府奖励的人员范围很小。就国家级教改项目申报而言,几年才受理一次;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而言,每四年才一次。总之,政府设立升级型教学建设项目申报间隔期限过长,而且参与这些项目申报的人员数目很有限,至于获准立项的建设项目则更少。

第三,“官本位”现象明显。在现有不够完善的项目评审体制机制下,高校尤其是地方能够获得省部级以上级别的教学建设项目或奖励,多数是现任双肩挑或者曾任过领导职务的教学科研业务人员。对于地方高校来讲,一般教授和副教授即使有机会申报,但获批以及获奖的可能性较小。

(二)校本创立扩展型教学建设项目驱动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总体来讲,高校在本科教学建设项目驱动两种模式的战略选择和价值取向上,应该是两者兼用并重。但在目前政府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学校发展背景不同情况下,多数高校尤其是一般性地方本科院校,应当把更多的思路、精力和资源应用于校本创立扩展型教学建设项目驱动模式上面。

首先,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高校办学做到满意在课堂。要做到单靠部分优秀教师或个别教学名师的努力与精彩是远远不够的,从木桶原理来看,它需要依靠每一位教师的不断努力和精彩。所谓木桶原理,在这里可以这样来解读:倘若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的,那么,盛水量是由这些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块决定,也就是说这块短板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首要的限制因素。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不断增加,只有换掉一块块相对最短的木板或将短板一块块加长才成。当各块木板与最长那块木板的整齐度越高时,该水桶的盛水量就越能达到最大值。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因此,高校本科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必须要落实到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身上去,无论他(她)是老教授还是中青年教师;必须重视每一门课程建设和授课质量,无论它是公共课程还是专业课程。我们发现,有时候由于个别教师不负责任的教学或者因为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感到满意,就会影响学生对整个学院或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这启示我们在教学建设方面,不仅要关注重点项目和重点人物时,而且应当关注面上项目和特殊教师群体。

其次,促使高校管理者对高校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提高高校管理水平。高校教师的个人发展背景与经历有许多差异,因此高校教师管理理论上,对高校教师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比如可分为“名望型”、“希望型”和“观望型”三种类型。“名望型”教师一般是国内有相当影响的专家,他们的行为往往具有较高的自律性,属于“不用扬鞭自奋踢”的教师类型。“希望型”教师多数是有很强的上进心并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是学校重点扶持的对象,作为学校要创造机会与条件让他们更上一层楼,“观望型”的教师处于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或转折点,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发展机遇。“观望型”的教师中有些人经常遭遇挫折,生活与事业不够顺利,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折失败已经磨损了他们的自信心和锐气。虽然“观望型”的教师数量不是很多(因校而异),但他们的教学工作对大学课堂教学影响却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木桶原理”。所以,对“观望型”的教师需要信心重建和心理支持,任何嫌弃的态度和过于激烈的竞争文化反而对他们发展不利。学校管理者在教学科研甚至生活上对他们要给予特别关心与爱护,营造宽松和谐的集体主义文化氛围,创造条件支持与帮助这些教师设立合适的目标,让他们有所追求,看到希望,不能让这些教师在失望中走向绝望。这些思想和策略对于高校教学建设和质量保障是富有指导意义的。

高校本科教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和共同事业,虽然通过一些教学名师和高级别的政府设立型教学建设项目驱动,能够为本科课堂教学增添许多光彩,也能够对其他教师产生一定的促进和示范作用,但高校教学工作要做到“满意在课堂”、“质量有保障”,就必须依靠全体师生的努力和精彩。这就需要高校尤其是一般性地方高校摆出“站桩下蹲式”[2]教学发展战略,重心下移,让校级或者二级院系级的各种教学建设项目尽量横向铺开,惠及大多数教师;让所有教师都有承担本科教学建设的职责和申报教学建设项目的机会。当然,也许有人还是认为,这样的教学建设项目驱动模式犹如撒胡椒盐、广种薄收,其实这种想法不完全正确,也不适合每一类本科院校。因为,高校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涉及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个学生。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只有在本科教学建设上重视校本创立扩展型建设项目驱动模式,才能全面调动广大师生教学建设与努力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在抓精英、精品和重点的同时,莫忘对弱势群体和一般教师的帮扶;在重视政府设立升级型教学项目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校本创立扩展型教学建设项目驱动策略,因校制宜,扎扎实实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出奇制胜,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描述的那样,“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注释】

[1]蒲蕊:《评估型政府与公共教育体制改革》,载于《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2]参见黄光扬:《影响高校办学特色的四个因素分析》,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第1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