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启”与“动”的三要素

“启”与“动”的三要素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馈”是了解学情、认知达标的必要过程。这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且阐明了教学过程是“启”与“动”的往复过程。“矫正”是促使学生的认知更加趋于完善,能力进一步提高的过程。“情境——兴趣”“利导——体验”“反馈——达标”三大要素依次构成教学的发展要素,形成整体教学结构,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得整个教学信息在“启——动”中反馈,教学行为在反馈中互动。

二、“启”与“动”的三要素[1]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简称“情境——兴趣”要素)

“情境”是指教学情景,由教学的客观环境和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构成。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变化,因此,客观上要为教学创设一种舒适的、有利于教学的学习环境。如窗明几净、空气新鲜、安全卫生、有效的教学资源等;主观上要优化学生的心境。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从事的工作,总是在一定的心境状态下进行的。教学工作也是这样,良好的心境,如快乐、兴奋等,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其认识活动的开展。这样,客观环境与主观心境构成了教学情境。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情意引导,依序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知识和问题通过情境的艺术渲染提供给学生,用现实的、活生生的事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创设情境的手段是多样化的,从好奇性出发,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故事、简笔画、精彩的对话表演、直观教具、模型、挂图等途径创设情境;从学习的需要出发,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等途创设情境。此外还有自然情境、影视情境等。并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尤其是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关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这些学生增强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可见,教学行为上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势。因此,“情境——兴趣”就构成了教学过程的第一要素。

2.因势利导,适时体验(简称“利导——体验”要素)

“势”是指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产生兴趣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一种为达到最终目的所必须具备的动力。学习兴趣用组织理论的观点说,就是认知心理走上了“非平衡态”,形成了较大的“涨落”。此时,学生的精力集中,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教师因势利导,启发点拨,便能打通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潜在能量。同时,教师要多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全面了解学生表征,认知水平,智商高低,共性特点及个性差异等。精心组织,相机引导,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适应学科教学,自主参与,各有所得。这样,能有效地减少班级授课与个别发展的矛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都能得到理想发展。

“体验”的本意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的多渠道相互作用过程。体验是“动”的逻辑思维与升华过程,也是操作运用与技能提高过程,如观察、听讲、读书、相互讨论、实验、解答问题、书面作业等,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只有充分地“动”起来,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知识的价值实现能力的提高。可见,教学行为上的“利导”,产生了教学心理上的“动”意,促使整个课堂中的每个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真正的体验与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发展经历“非平衡”,走上“有序”,达到新的“平衡”。因此,“利导——体验”就构成了教学过程的第二要素。

3.反馈矫正,认知达标(简称“反馈——达标”要素)

“反馈”是了解学情、认知达标的必要过程。从信息科学讲,学生认知的过程,就是“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反馈”,“再输入、再处理……”,周而复始,直至“贮存”达标,“输出”应用。教师的作用只是“调谐”(启发矫正,引导点拨)。这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且阐明了教学过程是“启”与“动”的往复过程。

学对教的反馈,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目标认知水平的差距,及时评价矫正,促进达标,并掌握施教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因势利导,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教对学的反馈信息,可以使学生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明确差距,端正航向,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学对教的反馈信息,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反馈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如:提问、检查、考查、讨论等。

“矫正”是促使学生的认知更加趋于完善,能力进一步提高的过程。矫正要避免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习惯,通过启发、引导、点拨,展示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意识地提炼隐含的思想方法。在认知达标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熏陶。从系统科学原理讲,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因此,“反馈——达标”就构成了教学过程的第三要素。

“情境——兴趣”“利导——体验”“反馈——达标”三大要素依次构成教学的发展要素,形成整体教学结构,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得整个教学信息在“启——动”中反馈,教学行为在反馈中互动。启而生动,动而又启,循环往复,层层递进。下图展示了本实验得出的基本模型,对教师角色与学生地位作了比较客观的定位,让教师从教学的主角转向“和平中的首席”,从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建立起一种真正和谐、民主、尊重、平等、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友爱的师生关系,并使学生受到激励、鞭策、感化、召唤等情感教育,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img32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子语类》)我们正是通过“情境——兴趣”要素,使学生从“无疑——无趣”到“生疑——有趣”,产生求知动机,形成求知欲望;通过“利导——体验”要素,使学生从“生疑——有趣”到“解疑——志趣”,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地通过动口、动脑、动眼、动耳、动手等,愉快地学习;通过“矫正——达标”要素,使学生从“解疑——有趣”到“无疑——乐趣”。“到这里方是长进”,认知达标,产生新的求知欲望,进行新的学习。可见,无论是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还是整个知识体系的教学,都要经过教学手段“情境——利导——矫正”,达到“兴趣——体验——达标”的目的。

【注释】

[1]《甘肃教育》杨新民1996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