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愉快教学的“启”与“发”

课堂愉快教学的“启”与“发”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今中外的教学实践充分表明,教师教授知识与技能,点燃学生智慧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法”,实际就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法。以至严重地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的“启”,要能够使学生“发”。为了搞好“启”与“发”,师生之间,要互相了解,包括了解双方的优点和缺点。

第一节 课堂愉快教学的“启”与“发”

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根据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的原理,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起作用。教师要善于教,学生要善于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优秀的教师在于能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古今中外的教学实践充分表明,教师教授知识与技能,点燃学生智慧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所谓“启发式”,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启”,“启”者,启示开导也;一方面是“发”,“发”者,能动发现也。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对学生进行启示开导。学生在教师的启示开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自己努力探索,发现新的知识。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验,也已引起世界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注意和研究。

《学记》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说,好的教师,应对学生启发诱导,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严格要求学生,鼓励学生发奋学习,而不要施加压力,压抑学生的积极性;要勤于指导,而不要超越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的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由“有师自通自会”达到“无师自通自会”。18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又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法”,实际就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只起开导作用,各种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教授法中,就提出要启发式,不要注入式。

我们认为,启发式教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是教学的根本方法和一般方法。启发式是与注入式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抹煞了学生的主体性,视学生为储存知识的“容器”和“仓库”,使其思维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提高,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以至严重地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启发式则与之相反,它是教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灵活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与其他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具体的教学方法往往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格式或若干教学环节,因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程序性;启发式则不同,它体现在各种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步骤、教学程序之中。启发式教学的这种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是指导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方法和一般方法。

其一,启发式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双边活动相互促进的基本教学规律。

其二,启发式是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中的具体方法颇多,但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其三,启发式是教学活动的普遍调节手段。首先,启发式适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克服了其他具体教学方法在特定的适用范围、使用条件上的局限,对于各学科教学活动具有普遍调适作用。其次,启发式是贯串于教学过程始终的调节手段。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启发式在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科学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的“启”,要能够使学生“发”。这种“发”,重在发展学生的内在动机。为此,就要求教学内容和形式能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什么内容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一是学生很想探索的科学领域中的新知识、新信息。二是学生虽然知道,但还不理解的知识,三是具有趣味性的知识。教学内容如果是具有上述特点的知识,加上教师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的启发诱导,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此外,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地集中,有中心思想,有重点。在一定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主要对象上。

为了搞好“启”与“发”,师生之间,要互相了解,包括了解双方的优点和缺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知识基础,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过程,做学生的知心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既要“高难度”、“高速度”,引导学生刻苦攻坚,向现代化知识的高峰攀登,又要注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要求过高过急。学生也要了解教师的特点。各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方法上各有特点,有优点,也有缺点。学生听课时,就要迅速适应各个教师的特点。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也可用于教学中。师生都要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就可做到教学相长。

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人们的思维特点、思维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与学生,由于社会经历、生活环境、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以及个人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教师与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就不会绝对相同。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有独创性,不能做人云亦云的应声虫,应当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学生的智能,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大胆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