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与课堂控制

课堂教学与课堂控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控制是指正面引导学生的课堂行为;消极控制是指限制和惩罚学生的偏离行为。当出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控制,这就涉及到教师进行课堂控制的多种手段。印象管理这一观点来自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关于日常生活的社会学分析。戈夫曼在谈到如何防止互动中因偶然事件导致的“表演崩溃”时,提出了表演者必须具备的若干品性以及为保证演出可以采取的若干措施。

第二节 课堂教学与课堂控制

一、课堂控制的概念

(一)课堂控制的概念

所谓课堂控制,就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它实际上涉及四个要点:

1.课堂控制既包括对违反教育规范行为的制裁,又包括引导学生认同并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以协调个体、群体的关系;

2.课堂控制不仅要使课堂成员行为服从课堂秩序的需要,还要使学生的自由活动、自我表现与课堂教学秩序达到和谐的统一;

3.课堂控制必须依靠教师的权威力量才能进行,更需要学生自觉内化课堂规范,课堂控制的实现是教师权威力量与学生自我控制的统一;

4.课堂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仅包括对现有课堂秩序的维持,也包括建立新的课堂秩序。

(二)课堂控制的类型

按控制的层次:可分对个体的控制和对全班的控制。按控制的手段:可分硬控制和软控制。硬控制是指采用强制性的控制手段;软控制是采用非强制性的控制手段。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可分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积极控制是指正面引导学生的课堂行为;消极控制是指限制和惩罚学生的偏离行为。

按控制方式可分:显性控制和隐形控制。显性控制是指教师以明确的要求、明言规定为本的控制方式;隐形控制是指教师以间接引导、暗设障碍为本的控制方式。

二、课堂上的问题行为

(一)什么是学生的问题行为

心理学家瑞格等人曾从1020个课堂片段中分析出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其中最普遍的问题行为是:大声说话38%,思想开小差24%,将废话23%,不恰当地使用教材或设备20%,吃零食12%,随便走动11%,小动作9%,故意大笑6%,打架5%,弄坏课本或设备1.5%,不听从教师1.5%,羞辱同学1.5%,羞辱教师1%。中国有学者对中小学生违纪行为的调查也表明:轻度占84%,比较严重为14%,非常严重只有2%。

1.问题行为由谁来认定

根据社会学中存在的“标签理论”,一些教育社会学家强调应采用这种观点来研究学生的不良行为(哈格里夫斯,1975)。他们强调必须研究这样一些问题:“谁制定纪律?”“这些纪律的内容是什么?”“某些师生对制定的纪律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某些师生是否认为这些纪律不合理?”他们认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对什么是问题行为、如何处理课堂情况的方法作出一种新解释。

2.究竟谁有问题

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布罗菲等人把课堂问题行为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属于教师的问题:学生的行为使教师的要求受到挫折,从而引起教师的不快或烦恼;第二是属于学生的问题:由于意外事件或他人(非教师)的干扰,导致学生的要求受到挫折;第三是师生共有的问题:师生彼此使得对方的要求受到挫折。属于教师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教师认定这是学生存心捣乱,或明知故犯,因此处理的方式比较严厉;那些在教师看来属于学生的问题,教师往往更多地采用帮助的做法;那些属于共有的问题,教师一般采用积极的、鼓励的方式进行控制。

(二)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

1.传播媒介的巨大影响作用(例如电视、互联网等)。

2.因生理上的问题导致的、因家庭中的不愉快导致的、发育期的紧张、疲劳、营养不良等。

3.一些学生问题行为与学校特点有关。研究表明,学校规模过大,往往规章制度比较严格、不常顾及个人意志,这就易使某些学生产生与学校疏远的感受,从而出现问题行为;那些被硬性规定为非重点班、慢班的学生也易产生反抗心理;有些长期得不到学业帮助的学生,易产生“学业无助感”,他们往往不在乎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而激发问题行为。

4.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研究还表明了,有些课堂问题行为,直接与教师讲授方式、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有关。

三、课堂控制的方法与类型

当出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控制,这就涉及到教师进行课堂控制的多种手段。一般地说,教师的控制手段包括:作为一种硬控制方式的课堂纪律;作为一种软控制方式的课堂气氛;依靠教师权威;作为课堂控制保障的奖惩措施。

这种评估至少要认真分析以下几方面:

(1)程度——对其他学生的活动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程度?

(2)持续时间——这种行为持续了对久?

(3)频率——这种行为对长时间发生一次?

(4)背景——行为发生的背景是否清楚,是否合于情理?

(5)联系——这一行为的发生是否还与其他特定的行为有关?

(6)普遍性——这一行为是否在很多情况下发生?

(7)正常性——这一问题行为是否偏离同年岭的人的行为标准?

(8)对他人的影响——这一行为是怎样干扰了他人的?

(一)课堂控制中两种主要的方法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对于教师的“中止授课”行为(主要是“训斥”)进行了不少研究。凯恩斯(1981)在研究后提出,教师的中止授课行为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中止授课行为应明确、坚决,而不应是粗暴的、或带威胁性;中止授课行为应准确地表明哪个学生在受责备,并应强调所要求的正确行为,而不应强调出现的消极方面;中止授课行为应有一个中心任务(要做什么),而不应把重点放在不允许的行为上;教师应避免采取生硬、不冷静的中止授课行为。

惩罚(punishment)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另一种控制手段。实施惩罚可以达到各种目的。首先,它通过制止不良行为或鼓励理想行为,使一个人立即改正自己的行为;其次是威慑,惩罚就是希望制止不良行为的产生或重犯;第三,惩罚也有利于课堂整体秩序的形成,从而以实现教学目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惩罚也有一种出于报复的目的实现。惩罚的形式通常有两种:挫折型和痛苦型。

(二)教师的印象管理技巧

印象管理这一观点来自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关于日常生活的社会学分析。课堂教学是一种在有形界限内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教学活动也是一门表演的艺术。戈夫曼在谈到如何防止互动中因偶然事件导致的“表演崩溃”时,提出了表演者必须具备的若干品性以及为保证演出可以采取的若干措施。一般来说,这些品性和措施也适合于教师处理课堂问题。

1.维持教师集体内部的高度团结。

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

3.教师要尽量控制教学程序的严密性。

4.教师应尽量做到后台与前台行为的一致。

5.教师必须密切注意学生的暗示,修正自己的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