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陈老师一段时间的引导之后,学生们都学会了自己选择书目、制订读书计划。教师教书育人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一种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拥有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要想达到如此效果,光靠简单的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重视,使学生“会学”才是情绪管理的重点所在。

第七节 让学生学会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饿。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钓鱼有钓鱼的奥妙,教学有教学的方法。“授之以渔”的道理在教学领域尤其重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典籍浩如烟海。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在有限的生命里,学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理解、掌握。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传授,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经典案例

特级语文教师陈俊认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的,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阅读同样的材料,也会由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对材料产生不同的理解,有的贴近原文,有的对原文加以升华,有的却与原文风马牛不相及。

因此,对待课外阅读,陈老师都会给予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指导。尤其是刚刚起步时,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陈老师选择了一些学生较感兴趣的优秀作品,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老人与海》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享受与作者、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愉悦,能充实、净化学生的情感世界,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从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角度来讲,这些作品涉及了众多的生活场景描写,运用了丰富的语汇,能体现出作家作品的风格,可以让学生增强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让他们有多方面的收获。

陈老师还会按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指导,组织专题讲座等。他会先提供给学生一个“面”,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一个或几个“点”,一般让学生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一本书的阅读量。

在这样的指导和调控之下,学生阅读时既有“点”的自由,又可以得到“线”和“面”的保证。在陈老师一段时间的引导之后,学生们都学会了自己选择书目、制订读书计划。

陈俊老师在教授《绿》这篇课文的时候,上课伊始,他用绿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绿”字,然后问:“同学们,你们能联想到什么?”

这样,学生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纷纷踊跃发言:

青松翠柏的树林。”

“碧如翠玉的湖面。”

“一望无际的草原。”

“绿粉笔!呵呵……”

陈老师看着一个个认真思索中的学生,继续问:“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将怎样表现出眼前的绿?”

“拿出画笔,饱蘸绿色颜料,描绘出一幅祖国绿意盎然的山川,这就是绿!”

“可以画一片草原,再点缀几只白色的小羊羔……”

有的学生已经有些跃跃欲试,一只手在课桌下摸索着画笔。

陈老师继续问道:“如果让你们用语言文字将这些绿表述出来,又该怎样表述呢?”

学生们开始更加认真思考起来,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这个问题的难度。

陈老师见时机成熟,于是引出课文,直奔教学主题:“下面,让我们看看朱自清先生当年在温州游仙岩梅雨瀑时写下的散文佳作《绿》,是怎样将一潭绿水写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的!”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色彩、线条、形体不能直接用语言来表述,必须借助学生的联想、想象来还原为视觉形象。因而,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积极性,才能对作者生动的比喻和恰当的比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陈老师上课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他没有直接跟学生讲这节课要学习什么,而是先从与课文题目相关的“绿”说起,引发大家的想象,调动学生的既有知识,共同讨论,甚至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经过这节课,相信再遇到新课或类似的问题时,学生们会知道该如何切入、如何思考,这就是教学方法的巨大力量。

教师教书育人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一种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拥有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要想达到如此效果,光靠简单的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重视,使学生“会学”才是情绪管理的重点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