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科研资料的处理

教育科研资料的处理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某种程度上说,对资料的处理工作不仅是教育研究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始终贯彻于整个研究活动。资料完整性审核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审核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即要求实际收到的资料要达到研究计划要求。科研资料的整理对调查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对表面现象认识、深化的过程。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科研资料整理应当以实际发生的教育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教育发展状况。

第二节 教育科研资料的处理

恩格斯说:“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人们经过搜集而得到的资料往往是一大堆零乱无章的材料,难以体现出资料的意义和价值。教育科研资料处理可确认材料的可靠度,使资料更加条理化、系统化,通过比较形成典型性材料,是从调查阶段过渡到研究阶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环节。通过搜集获得的有些资料,特别是未经亲自核对的资料,其可靠性是值得怀疑的,如果不加以整理、分类及筛选,将会妨碍理论分析,甚至影响科研结论的正确性。在某种程度上说,对资料的处理工作不仅是教育研究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始终贯彻于整个研究活动。在此过程中,尽管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会有所不同,甚至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在处理科研资料时,一般都要经过筛选、整理、验证、分析、评价、总结六个步骤。

一、筛选

一般来说,筛选是指一种从多数资料中按预定目标对某种具有特定性质的资料进行精选的操作过程。筛选原始资料是指对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完整,核实其真伪,将不符合条件的资料删除,对有缺漏的资料及时补充,以保证资料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资料重要性的审核

搜集的资料较多时,面对成堆的资料,第一项工作是筛选,也就是阅读和摘录资料。快速浏览资料,寻找研究所需要的内容,然后进行摘录。摘录资料就是选取资料中的精华部分、具有特色的部分进行辑录或概括。摘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一项资料中只有小部分内容是需要的,则可以把这小部分内容进行摘要。如果一项资料的大部分内容都非常重要,则可以通过编制索引的方法记录。如果多项资料都是论述某一个问题,则可以采用综述的方法来处理。在繁忙紧张的教育工作和研究工作中,我们仍要随时参考大批新近的书籍报刊。在一般情况下可先随便翻翻,有的甚至只看看目录,有的只选两三篇看看,发现比较好的内容,就做个记号放在一边,留作以后再看。(3)总之,筛选就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只保留对本调查研究有参考价值的资料。筛选要根据材料的重要性、特点、将来可能的用途来决定摘录的方法,该舍弃的就舍弃,该精简的就精简。一般来说,筛选后的资料应真实、可靠、典型、正确。

2.资料完整性的审核

在调查和测量时,往往有研究对象不完全按要求回答,有的没有填写年龄,有的不写学校名称,甚至有的漏答题目,从而导致问卷调查失真,为了使资料准确完整,必须进行资料完整性审核。资料完整性审核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审核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即要求实际收到的资料要达到研究计划要求。就问卷调查来说,有效问卷回收率在30%~50%的资料,仅作参考;回收率在50%~70%,可采纳建议;只有回收率达到70%及以上,才能作为得出研究结论的依据。二是审核每份资料的完整性,如果含有被试漏答、误答题目的问卷就不具有完整性,必须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才能作为有效资料。

3.资料真实性的审核

研究对象所提供的材料不一定全部属实。有时研究对象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所作回答并不代表他们的真实想法;有时研究对象存在某些方面的顾虑,作答时故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倾向性。研究者如发现存在虚假信息或完全雷同的资料,必要时应按作废处理。

4.资料合格性的审核

在调查研究中,研究资料的合格性审查主要检查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被调查者的身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二是提供的资料是否符合填报要求;三是提供的资料是否真实无误。如果这三个方面都不符合要求,就应当作无效资料处理。研究者可以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合格性审查:一是判断检验,即根据已知的情况判断资料是否正确;二是逻辑检验,即通过分析资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来辨别真伪;三是计算检验,即通过计算各部分的和是否等于总量,各部分百分比之和是否等于1等来判断资料真伪。

二、整理

资料整理就是指根据教育研究目的对所获得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类和汇总,使之系统化的过程中。(4)在筛选出真实、有效的原始资料以后,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资料整理的主要步骤为:①审核,即审核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和全面,不真实的予以淘汰,不准确的予以核实准确,不全面的补全找齐;②分类,即根据信息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进行分类,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为一类,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③汇总,就是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分类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编辑,使之成为能反映研究对象客观情况的系统、完整、集中、简明的材料。在具体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原始资料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与技术也不尽相同。

1.整理原始资料的意义

资料整理是对调查研究资料进行处理的基础,是提高调查资料统一性和合理性的必要步骤,是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

1)资料整理是教育科研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过各种方法取得的原始资料都是从各个烦琐的调查过程搜集来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资料,只是表明各种不同资料的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不能说明被研究总体的全貌和内在联系。而且搜集的资料难免出现虚假、差错、短缺、冗余等现象,只有经过加工整理,才能使教育科研资料统一化、条理化、简单化,确保教育科研资料正确性和可靠性。

2)资料整理可以大大提高资料的使用价值

教育科研资料的整理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消除误差、由表及里、综合提高的过程。它能有效提高信息资料的浓缩度、清晰度和准确度,从而大大提高资料的使用价值。

3)资料整理是保存科研资料的客观要求

通过各种方法得到的原始信息资料,不仅是当时教育管理部门或研究者作出决策的客观依据,而且对今后研究同类的活动或试验现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每次调查后都应认真整理调查的原始信息资料,以便于今后长期保存和研究。科研资料的整理对调查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对表面现象认识、深化的过程。如果说,实地调查阶段是认识现象的感性阶段,那么,整理资料阶段是认识现象的理性阶段。

2.整理原始资料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科研资料整理应当以实际发生的教育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教育发展状况。研究者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材料,采用特定的专门方法进行记录、储存,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完整、真实可靠。这是整理资料的最根本要求。

2)准确性原则

教育科研资料描述事实要准确,特别是数据。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分析的正确性,因此观测值或估计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越高,准确性就越高。

3)完整性原则

教育科研的资料要尽可能全面、如实地反映全貌。如果资料以偏概全,则会使分析的结果产生假象,从而对研究的结论产生错误影响。

4)统一性原则

教育科研资料整理对调查指标有统一的解释,对各项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单位要统一,以免造成计算的失误。

5)简明性原则

资料尽可能简单、明确。该用文字说明的用文字说明,该用表格的用表格,该用图表的用图表,做到类别分明。

3.整理原始资料的方法

原始资料分为选项性原始资料和描述性原始资料,这两种资料在性质、用途方面不尽相同,其整理的方法也应有别。

1)选项性原始资料的整理(5)

对于选项有正误区分的原始资料,研究者可按问卷、测验设计的分值比例,直接得出每一问题的得分。

对于选项间存在并列关系的原始资料,研究者可先将每位研究对象的选择结果逐一记录,整理出针对每一问题,研究对象群体在每一选项上选择的人数。

对于各选项程度不同的原始资料,要将其转化为数据则可采用人为赋值的方法,用不同的分值来代表研究对象在某一方面存在的层次及水平。比如在分析症状自评量表时,研究者可预先设计选择“没有”相当于0分,“很轻”相当于1分,“中等”相当于2分,“偏重”相当于3分,“严重”相当于4分。这样,在处理这类原始资料时,研究者录入的研究对象各项问题选择的结果就转化为相应的分值。

对于排列式选项的原始资料的整理,研究者可以采用人为赋值逐一登入表格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记录每一选项选择人数的方法,这取决于研究者研究目的的需要。

2)描述性原始资料的整理

描述性原始资料的整理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的过程,研究者首先要大体阅读所搜集到的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全面了解资料的总体情况,以及资料所包含的各部分具体内容及相互间的关系。其次,要寻找资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要点或主题,对于有些描述性原始资料还要寻找贯穿资料的内在主线。最后,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提炼原始资料,从大量资料中抽取出能说明研究问题的核心内容。比如,在初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中“你认为学习是什么样的活动”的回答,研究者对所有学生答卷进行了分类归纳,提取出学生的三种态度:积极性、中性、消极性。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如个案研究、口语报告法、观察法等搜集到的描述性的原始资料多以问题和时间为主线跟踪记录和反映过程,研究者对这类资料的整理并不是对现象、观点、态度、感受的简单叙述,而是要寻找隐藏在表象之中的要素,为进一步分析各要素的内部关联方式奠定基础。比如,有教师对问题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应先提炼出问题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原因为何,教师教育应以什么样的思路方式开展,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成功或失败在哪里等要素。

对原始资料进行提炼并不是研究者凭主观臆断人为地取舍资料,而是依据研究目的科学地归纳。这种归纳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所研究的问题,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有说服力的资料都是我们取样的范围;二是资料本身所呈现的特点,包括资料出现的频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以及所表现的态度和引发的后果大小等。

三、验证

教育科研是严谨、科学的研究活动,不管研究的形式怎样,也不管研究指向哪个目标,我们都期望研究结果是可信的、有效的。尽管我们在研究的前期已对原始资料进行了粗略的筛选,但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甚至设计研究活动之前就存在一些导致搜集到的资料偏离客观现实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就非常有必要对原始资料整理后再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研究的效度是指结论的准确的解释性和结论的普遍性。效度同时包括两个概念:内有效度和外在效度。内有效度是指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范围;而外在效度是指结果能被推广的人群、情境和条件。(6)效度是指资料的有效性,即研究资料对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准确体现的程度。判断研究资料效度的高低,就要看它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度如何,如果能正确、全面地体现出研究问题的所有特质,这就是高效度的资料。效度与测量目的相关,同一种测量工具在某些测量中具有高效度,但在另一些测量中却效度不高,因此我们在选择测量工具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盲目生搬硬套。

研究的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致性。(7)信度强调资料的可靠性,它是资料反映研究对象真实程度的指标,高信度的资料很少受到随机因素或事件的干扰,能够准确无误地反映出研究对象的真实状态。信度是效度的一个必要的保证,也就是说,一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具有效度。如果一项研究是不可靠的,我们就不可能有信心去解释结果并将它推广到其他的人群和条件中去。从本质上说,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信度强调可重复性,而效度强调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在实际的科研活动中,信度和效度的评定方法很多,由于研究问题的侧重面、研究目的、采用的研究方法等不同,评定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只有高信度和高效度的研究资料才能使研究者真正达到研究的目的,从而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因此,研究者应尽可能地保证研究资料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避免那些引起误差的因素。

四、分析

资料的分析工作是将资料分类、筛选、建构的过程,不仅依赖研究者研究的技能和策略,还依赖研究者的思考能力和洞察力。(8)实质上,资料分析是把整体资料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以便逐个加以研究,提高认识。分析资料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精华的东西,不为非本质的、杂芜的东西所迷惑),去伪存真(找出事物的真相,不为假象所迷惑),由此及彼(把彼此孤立的资料联系起来,看到事物的整体联系,从这种资料延伸到那种资料,使内容丰满),由表及里(通过事物的外部联系,找出事物的内部原因,从对表层的了解逐步深入到对本质的把握)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分析是整个研究成果的精华所在,体现了作者智慧的结晶”。分析研究资料可以使资料更富有条理和更简化,通过描述数据的全貌以表明研究对象的性质;也可以是对部分个体进行观察所得到的信息,通过概率分析,在一定可靠性程度上推断相应的总体,描述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还可以揭示资料本身蕴含的意义内容,构建理论框架等。

(一)选项性资料的分析

选项性资料的信息都能转化为数据,对转换成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从量上为得出结论提供依据。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常用的方法有求百分比、均值、标准差,以及相关分析、差异分析等。

为了直观、形象地展示资料的整体特征,研究者可将大量的数据资料合理地排列,编制统计表、统计图。统计表的构造较简单,但在绘制时要讲究规范,具备表号、标题、主题、宾栏、数字资料、补充等数项内容。统计图的种类很多,教育科研中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图、圆形图、曲线图三种。

1.条形图

条形图是用相同宽度的条形的长短或高低来比较同类资料的大小、内部结构或动态变化的图形,如图14-1和图14-2所示。

img17

图14-1 描述性状态中男生、女生各类状态比例

img18

图14-2 寄宿生与非寄宿生生活习惯差异

2.圆形图

圆形图是用圆形代表总体,用其中各个扇形表示总体中的各个部分,用以说明总体结构的图形,如图14-3所示。

img19

图14-3 2003年美国学位授予单位学术人员的学历结构

3.曲线图

曲线图是以线的高低和斜度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图形。它可以表明现象的动态及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也可以表现总体单位分布情况,如图14-4所示。

img20

图14-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薪酬管理变化趋势图

对于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研究获得的资料,往往要通过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分析其结果。这时可以采用一些统计软件帮助分析处理,例如运用Excel或SPSS统计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再对处理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

(二)描述性资料的分析

对描述性资料展开分析多采用定性的方法。研究者对原始资料进行提炼,抽取出主要内容和概念后,要不断扩大分析的范围,找出说明问题的关键性指标。如在初中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中,对“你认为学习是什么样的活动”这个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如表14-1所示。

表14-1 学生描述学习的词汇对比

img21

五、评价

经过初步整理与分析的资料,并不能马上运用于书面材料的撰写。在运用之前还应该对资料进行评价。所谓评价,就是对资料的真伪(即真实可靠准确的程度)、价值(具体指价值的好坏、大小,以及影响的程度)、作用(是否有用、放在什么地方能起作用、能起多大的作用)、性质(与主题关系的密切程度)等的辨别,就是分辨主要与次要、正确与谬误、新颖与陈旧、深刻与肤浅的差异。通过评价,选择运用准确的、科学的资料,以确保论文写作的科学性

六、总结

这里的总结实际上指的是得出结论或验证假设。对资料的总结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研究者应从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目的出发,设法揭示资料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作出合理的解释。在对结果的解释中,其一要考虑所研究的问题,分析主次,对名词作出必要的解释。其二,应该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作出分析,包括所选取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研究设计的效度、研究者的训练、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等。在此基础上,运用推论法、演绎法、归纳法等对研究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解释和分析。

处理教育科研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概括,再由概括到抽象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各步骤之间不是僵硬的、不可逆转的,而是互相之间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提供线索,故研究者应视研究目的与分析资料的过程加以灵活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