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县域教育均衡的指标体系

县域教育均衡的指标体系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受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过程均衡、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果均衡。在评价县域各学段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时,应主要考察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小学阶段的入学率与升学率,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辍学率与升学率,高中阶段的入学率与普及率。

一、县域教育均衡的指标体系

经济学中关于区域发展差异的分析基本上是用关于收入分配差异分析方法来进行的。衡量区域内经济分布的均衡度,比较普遍使用的指标有:标准差、极差、方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离均差系数、加权离均差系数、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等。

统计学是区域经济定量分析的最基础的学科。统计指标按测量尺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数值指标和品质指标两种。其中,能够用具体数值来反映事物的特征的指标,被称为数值指标;不能够用具体数值而用文字形式来反映事物性质的指标,被称为品质指标。数值指标按作用不同又可分成总量指标和比例指标。总量指标也称绝对数,一般研究对象的总统计数值特征。比例指标也称相对数,具体又分为无名数和有名数两种形式。无名数没有具体的计量单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有名数有计量单位,用分子与分母相除的形式表示。[21]

一国或一个区域之内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借鉴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一定的指标进行计算。这里可以用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方法和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区域教育发展的均衡度进行分析。

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测量可以分别采用以下指标:

1.义务教育均衡指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受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过程均衡、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果均衡。在测算义务教育均衡度时,在受教育机会方面,可以用学生入学率、城乡学生入学率差异、城乡男女入学率差异等来测算;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可以用公共教育经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学校校舍面积、图书资料与仪器以及教师合格率等来测算;在教育结果方面,可以用学生毕业率、辍学率、巩固率、教育普及率等来测度。

2.各学段教育均衡指标

在评价县域各学段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时,应主要考察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小学阶段的入学率与升学率,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辍学率与升学率,高中阶段的入学率与普及率。同时还应考察各学段的政府投入情况,包括经费投入、校舍建设、师资配备等。

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衡指标

在评价一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时,须重点考察该县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比例情况;县域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水平与本县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对比情况(如是否为国家、省、市级示范性学校);还应考察县域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如招生与就业优惠政策的制定与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用地的优先和优惠审批等)情况;县域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情况,体现在经费拨付、校舍建设、实训装备、师资配备等方面。

4.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均衡指标

在评价县域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时,应根据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整体教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考察,重点是:考察民办教育在校生在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情况;考察民办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情况;考察民办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考察县域政府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情况(如民办学校用地、经费拨付、师资支持、税费减免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