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制学校政策_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转制学校政策_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2022-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转制学校政策_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四、转制学校政策受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教育民营化思潮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推动办学体制改革,搞改制试验,目的是增加教育资源、实现薄弱学校改造。于是,借改制之名,一些原有公办重点学校或者名校进行了转制。因此息县的公办学校转制因起步较晚,没有形成气候,对县域教育均衡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在不少地方,公办学校通过转制实现了巨额增收,学校规模得到了迅速膨胀。

转制学校政策_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四、转制学校政策

受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教育民营化思潮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推动办学体制改革,搞改制试验,目的是增加教育资源、实现薄弱学校改造。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公有制结构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方针,为转制学校奠定了政策基础。起初,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方针,《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把转制试验的范围定为“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并不含有公办学校本身。但这一范围很快就被突破。1996年《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现有公办学校在条件具备时,也可酌情转为‘公办民助’学校或‘民办公助’学校。”1997年原国家教委《关于规范当前高等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1998年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中,都明确允许公办学校可以参与转制试验。

早期转制学校有一定的探索性,其基本特征是“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有一定的体制创新的价值。但是不久,重点学校开始发展“一校两制”,办“校中校”,转制学校开始变味。1998年以后,由于学校可以名正言顺地高收费,政府部门可以显著减轻教育支出,政府和学校都很有“转制”的积极性。于是,借改制之名,一些原有公办重点学校或者名校进行了转制。[16]

在当时的公办学校转制风潮中,息县城区的部分学校也做了一些转制的尝试,主要形式是创办分校。如县一高分校、县三中分校,都还获得了上级批准。县实验小学也在积极联系其他场所创办分校。由于息县的公办学校转制行动较晚,在尚没有转制成功之前,遇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17],由提倡公办学校转制变为纠正公办学校转制,并规定已经转制的公办学校要么变为纯公办学校,要么变为纯民办学校,对以改制为名乱收费的学校进行全面清理。因此息县的公办学校转制因起步较晚,没有形成气候,对县域教育均衡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在不少地方,公办学校通过转制实现了巨额增收,学校规模得到了迅速膨胀。如息县周边的罗山、潢川以及稍远的固始县高中或其分校等。(www.guayunfa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