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人性论

什么是人性论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性论不同于人性,人性是人性论认识的对象,人性论是对人性总的看法和概括。如果是一种价值判断,那就意味着人性没有“是什么”,只有“应该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性判断,都会形成各自的人性论。作为对人性的假设,人性论是预成的,而不是生成的。人性论是教育者对人性的预设,这一预设是教育活动的原点,也是教育活动的价值旨归。

二、什么是人性

人性论不同于人性,人性是人性论认识的对象,人性论是对人性总的看法和概括。这里的关键是,对人性的看法是一种事实判断,还是一种价值判断。如果是一种事实判断,意味着“人性是什么”有着固定的、唯一的答案,任何回答都是要寻找固定的人性。如果是一种价值判断,那就意味着人性没有“是什么”,只有“应该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性判断,都会形成各自的人性论。这种人性论,是一种人性的假设,而不是一种人性的科学

那么,对人性的认识该采取哪种判断形式呢?其实,该采用哪种判断形式,与对人的认识有关。

如果我们把人当做物,人性看做与生俱来的普遍的属性,把人性客观化、固定化,这时的人性是人的自然性,反映的只是人的本性、本能,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此时,我们可以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把人当做物来认识,以物性化的思维方式认识人性。以这种方式认识的是人的本能、本性。本性属于人性的部分,但不能把人的本性当做人性。

问题在于:人不是物,人是物性和神性俱在的特殊生命体。“人作为一种特异的存在,对他的认识,既不能单纯运用科学的‘对象意识’方式,也不能单纯运用神学的‘超越意识’方式,而只能把二者的本性结合为一体,运用‘对象——超越——反思意识’的哲学意识方式。”[7]我国著名哲学家高清海先生提出“以人的方式认识人”,而这种方式就是哲学,哲学的思维、哲学的智慧。这意味着,对人性的理解合适的方式,不是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对人性的认识,不是科学的回答,而是哲学的假设。哲学没有固定答案,只有合理的偏见;因此,人性没有固定的本质,人性论就是在一定的立场下,对人应该成为什么、应该怎么样的一种价值判断,我们只能以哲学的方式来理解人性。

人性论是对人性的一种价值判断和假设,是对人性的一种主观判断和价值选择。人性不是客观的,至少说,不完全是客观的,人性是什么,取决于人们对人性的看法。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需要,对人性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人性观,诸如围绕人性的善恶,就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亦善亦恶论”等。对于人性的不同认识,没有对错,只有哲学家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因此,每一种人性论都是一种合法性偏见。人是什么,能够成为什么,既取决于人本身“是什么”(自然性、种特性),还取决于人“应该成为什么”,即人性的假设和人的期望。

作为对人性的假设,人性论是预成的,而不是生成的。生成的是人性,而不是对人性的认识。人性应该是什么样的,是人们对人性的期望,也是人们行为的依据。人们根据人性的预设,设计活动,其目的为了发展人性或者改造人性。没有人性的预设,人们的活动就缺乏目的性。这对于以人性发展为天职的教育活动而言,更是如此。人性论是教育者对人性的预设,这一预设是教育活动的原点,也是教育活动的价值旨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