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牛津高中英语》板块的互动教学设计

浅谈《牛津高中英语》板块的互动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互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Task板块都设计一个任务,学生通过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来完成这个任务。

浅谈《牛津高中英语》Task板块的互动教学设计

张邕江

摘 要:本文从《牛津高中英语》Task板块的教学目的和设计特点入手,按照互动教学的观点并结合笔者的具体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Task板块的教学。

关键词:Task板块;互动教学;设计策略

一、引言

作为英语教育指导大纲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力求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标要求的互动式教学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新课标把教学过程定位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互动式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程学习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课堂教学互动的宗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过程,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帮助他们通过交际,建构知识和意义,培养能力,全面发展自己的人格和个性。而且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形成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相互作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交际能力。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Task板块秉承新课标的全新教学理念,采用每单元的话题和任务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结对或小组活动的方式,亲历语言实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运用能力。因此,Task板块非常适合互动教学的运用。这种以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教学模式,能在Task板块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询知识,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从而使他们的认识范围更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最终实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动教学的特点

英语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互动教学是根据我国新形势下对英语的社会需求和英语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定位,在总结了我国优秀英语教师的成功经验,汲取了国内外英语教育理论家的研究精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互动教学从一开始就注重鼓励学生学习交流,并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教师的职责就是给学生提供“互动”的机会。互动教学以师生合作、讨论、互助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课堂互动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互动教学模式上,即采用同桌互学、小组讨论、大组辩论、自由发言等形式,营造“生—生”、“师—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互相帮助,让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发展思维,从而实现学习的目的。其基本流程为:教师启动——学生感悟——小组活动——组际交流——成果展示。在互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关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感悟新知识,在感悟中引发问题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以小组互动中产生的深层次问题来进行组际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整,不失时机地引导,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中心话题,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并形成口头或书面的结论作为学习成果公开展示。

互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外语学习的创新人才。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包含了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四个要素。因此,实现以下四个要素的转变是互动教学应该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地位将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不再是唯一的主角和知识的单向传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教材功能的转变:从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转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它变得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教学属性的发展。

4.媒体功能的转变:媒体不单纯是教师传授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语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三、实施Task板块互动教学的具体设计策略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Task板块都设计一个任务,学生通过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来完成这个任务。每个单元的任务与单元话题密切相关。其基本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steps):

Step 1:通常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任务,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听和读的渠道完成该任务,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Step 2:通常设置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语言环境,并向学生提供语言材料、活动要点等,然后创设各种各样课堂内合作学习的活动,完成交际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传递信息与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

Step 3:通常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去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完成一项书面任务。该步骤体现Task板块的最终成果,学生可通过写作实践,了解各种文体的格式和要求,掌握基本写作技能。

以《牛津高中英语》Module1Unit 1为例,Task板块的布局(outline)如下表:

img7

该板块要求学生完成“Reporting school activities”这个任务。在任务开始前,师生的互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和语言交际的机会。在这个教学环节中,Step 1和Step 2是一个整体,Step 1的内容是各班班长开会,听校长介绍下个月学校将开展的一系列活动,Step 2的要求是把班级的课表与活动的时间进行比较,看自己班级可以参加哪些活动。这两部分联系紧密,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的连贯性,笔者对教学任务做出这样的安排:

Task 1: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a famous scientist’s talk and complete the timetable,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partner.

Task 2: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article on P14,then by comparing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got,circle the correct ISBN for your teacher.

鉴于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已掌握了时间、地点的表达法,所以笔者没有按照课文的编排先复习,而是直接以听力练习的方式导入。另一个技能训练是通过比较获取信息,这个任务也比较简单,所以直接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然进入技能训练部分,这样既节省时间,环节又显得更紧凑。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学生明确了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要求,从而能够自己去感悟新的语言材料,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为互动讨论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Task 3:Listen to what the headmaster says and complete the timetable,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partner.After then,compare your class timetable with the programme you just hear,talk about the topics of the speeches you can attend.(P15)

以上三个步骤的运用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讨论出班级可以参加的活动后,直接进入写作部分。

Task 4:Write a notice to inform your classmates of the programme.

学习目标达到与否只有通过检测才知道,检测的方式可以是测试性评价(如检测题),更重要的是非测试性评价(如模仿写作),让学生体验成功则成为互动教学重要的评价标准。

互动教学原则认为,只有互动才是共同发展进步的唯一方法,只有通过课堂中的pair work或group work这些活动,语言的习得过程才能大大缩短,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得到增强,从而使得学习效率也大为提高。Task板块实施互动教学,其特点就是以结对子和小组活动为主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交互协作,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其次对于难度过大的任务,通过讨论,可以资源共享,使难度降低,从而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例如:笔者在对Module 6Unit 2的Task板块进行备课时,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把其内容整合了一下,把三个技巧(skills)放在了一起。通过有机的结合,先教会学生的是一些学习指要(guidelines),识别一些含否定意义的词汇和结构(Skills building 1),然后把大问题分成小问题(Skills building 2):

A big question:How can I improve my English?

Small questions:

1)Which aspects do you find hard and need to improve on?(Grammar or vocabulary)

2)What is your problem in these aspects?

3)Is that because you have not spent enough time on it?

4)What have you done to improve on?

5)Did you use good study methods?

最后给出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Skills building 3)。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会比较清楚,三个技巧过渡也很自然。

img8

然后,针对这三种技巧,分别要求学生做相应的练习,就能把所学的技能很快运用到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上。笔者当堂给学生布置了以下几个需要完成的任务:

1.Read the letter in Part A on page 26and underline the negative language used to describe the problems in the letter

2.You decided to call Ma Jie to find more about his problems.Listen to what he says and complete your notes below.

3.Write down the reasons Ma Jie gives next to each possible solution.

4.Write an article about how Ma Jie solved his problem with the help of his parents,teachers and coach.

当这些任务初步完成后再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组际交流。教师可先让讨论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的研究结果,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间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整,不失时机地引导,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中心话题,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在整个Task板块的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原则一直贯穿始终,但如何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应注意这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宏观管理和调控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例如,决定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控制活动的顺序、时间和进度等。此外,教师还应成为学生小组活动的帮助者。当学生在讨论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及时和适当的帮助。同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及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语言问题进行纠错,以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语言学习与运用的规律。另外,小组活动时,如果出现某一项任务完成有困难的情况,教师应直接参与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设计对话并且一同表演。这样不仅可增进师生间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而且因教师本身是英语学习的重要输入源,其直接参与会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最后,体现互动教学特点的小组活动应该进行合理的组内分工,这包括角色定位(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和角色分配两个方面。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不同的角色之间在词汇和语言表达上可以相互帮助,尤其在本组成员汇报的过程中,其他成员要积极献计献策,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在适当的条件下,让英语基础差或不善表达的学生担任汇报员,可以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在与其他小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帮组的过程中体验到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使互动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结束语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教学本质上是学生高频率参与的教学,互动教学为师生在课堂上实际运用英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提供了展示与操练的舞台。实际上,任何形式的教与学的活动,最有价值的方面应该是提供给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师在对Task板块的备课过程中,应反复斟酌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大胆取舍教学内容,既要遵循教材所倡导的一系列教学原则,又不能拘泥于某些条条框框。始终坚持互动教学的理念,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英语新课改的精神,达到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Marilyn,L.How to Study Foreign Language. Palgrave Press,199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黄远振.新课程英语的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4]张静.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04).

[5]刘津开.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点评与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05).

(本文获2008年度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