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观察力方面,随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要求,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发展起来。在思维能力方面,儿童在学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入学以后,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也有自身的特点。小学生的自制力也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初入学的学生自制力很差,经常发生违反纪律、捣乱等行为。从三年级起,小学生的自制力有了显著发展。

一、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img51

图8-1 小学课堂

人们常说,教育要获得应有的实效,必须依赖于我们对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一是教育的内容要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立身之本。因此教育要紧随时代的脉搏,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二是教育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要符合其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并为他们所接受。这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来看的,也就是说,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如果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就谈不上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了。因此,教育(包括班级教育管理)要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1.小学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所对应的年龄阶段是6、7岁到11、12岁,在心理学上称为“童年中期”或者“学龄初期”,这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初级阶段。其发展性更多地体现在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做到会做的过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不同于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入学后开始系统地接受正规教育,这种生活环境以及主导活动的变化促使小学生的心理产生质的飞跃。在观察力方面,随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要求,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发展起来。但是总的来说,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大都是被动的、不自觉的,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记忆力方面,小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作用下,记忆力开始发展起来,大约从小学三年级起,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但由于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记忆方式以机械识记为主,随着年级增高,意义识记不断增加,机械识记相对减少。在思维能力方面,儿童在学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入学以后,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是小学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十分有限。在想象力方面,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力以无意想象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经验日益积累,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增强了想象的目的性,预见性、计划性。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仅能把看到和听到的事物再现出来,还能增加不少创造性的成分。

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也有自身的特点。在道德认识方面,小学生的理解水平直接受其思维水平的制约。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比较低,还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抽象的道德概念。比如,他们常常把“团结”理解为“不打架、不骂人”,把“勇敢”等同于“冒险”,认为别人不敢做的事自己敢做就是“勇敢”。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高年级,能逐渐分辨两者的不同含义。不过,据调查结果看,即使中、高年级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水平还是不高的。有人曾对3至5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小学生还不能正确理解“勇敢”、“负责”、“友谊”之类的道德概念的本质特征,即使到了高年级也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正确的理解水平。小学生之所以理解水平比较低,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经验贫乏,对客观现实的社会关系和道德规范还属于不知或知之甚少。小学生的理解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从小学生的道德判断来看,他们的道德判断水平尚处在初级水平。他们认为对的事情就是能够避免惩罚的事情,是非判断的标准是避免惩罚以及权威的权力的意志。他们的道德思维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利益。例如,弟弟看见哥哥偷商店里的东西,他该不该把哥哥行为不端的秘密告诉父亲?低年级小学生的典型推理是:如果不告诉父亲,父亲一旦发现,会打他的屁股;如果告诉父亲,哥哥知道后,也会揍他。如果父亲比哥哥打得厉害,就应该把事情告诉父亲;如果哥哥比父亲打得厉害,就不应该向父亲告发。对于“该不该揭发朋友考试作弊”这个问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典型回答是:一切取决于这个朋友对我好不好。如果这个朋友以前帮助过我,我就不揭发他;如果这个朋友从来没有帮助过我,我就不会让他抄答案,他硬要偷看的话,我就告诉老师。道德判断和行为抉择完全是从个人观点出发。

在道德情感方面,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发展起了一定的道德情感,但由于经验、智力水平的限制,情感的丰富性、深刻性很差,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入学以后,就成为班集体的一员,有的加入了少先队,在集体生活、劳动及公共活动中,小学生发展了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和情感。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发展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荣誉感、友谊感、自尊感等。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道德认识水平停留在具体形象阶段,所以,他们的情感有很大的情景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如,看了连环画《雷锋叔叔的故事》,深受感动,萌发了乐于助人的好思想;伴随着国歌的乐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爱国情感油然而生。这种由外部情景引起的道德情感,持续时间比较短,稳定性比较差,而且小学生知识比较贫乏,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态度体验不深刻,因而也不可能有坚定不移的道德情感。

在道德意志方面,由于小学生道德认识水平有限,道德情感不够稳定持久,不够丰富深刻,因而行为的道德目的不够明确,实现道德行为目标的毅力也比较差,所以言行不一,情感与行为不吻合的问题比较突出。实验表明,小学生的坚持性还是比较差的,如班主任布置五年级学生天天写日记,能坚持写日记的不到三分之一。小学生的自制力也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初入学的学生自制力很差,经常发生违反纪律、捣乱等行为。从三年级起,小学生的自制力有了显著发展。但是由于小学生道德意志薄弱,坚持性差,因而常常“明知故犯”“,言行不一”。有时由于无法抵制诱惑,有时因战胜不了困难,时常做出了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

2.中学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跨进中学大门后,融入了新的班级,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阶段可分为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

(1)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初中学段的学生大都在12、13岁到14、15岁之间,这个时期被称作“少年期”。学生进入初中学段便开始了青春发育期,受神经系统内分泌的影响,初中生的生理蓬勃成长,外部形态剧变,身高迅速增加,体重明显增加。

在初中生生理发育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更为复杂的学习活动的要求下,他们的心理迅速发展,逐步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在观察力方面,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观察能力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他们开始主动观察事物,并且自觉制定观察计划,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观察的持久性明显提高。有人曾对不同年级的航模小组在一次飞机模型故障的观察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持性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初二组组员平均坚持了1小时35分钟,而小学各组组员的平均观察时间几乎都未超过1小时。此外,初中生观察的逻辑性、概括性也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能按照规律去观察对象,会在观察中找出事物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地、单个地感知这些现象,不只看某些特征或某个局部。在记忆力方面,初中生无论是记忆的深度、广度还是记忆的形式、内容,较小学生有了新的发展。首先,初中生的意义识记逐步占主导地位。有项研究表明:小学一年级以机械识记为主,意义识记只占28%,四年级提高到44%,五年级为45%,而到初三机械识记只占17%,意义识记达到83%。其次,初中生的有意识记也逐步占主导地位。一般来说,预备班学生还保留着小学生无意识记的特点。而从初中二、三年级开始,学生们逐步学会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识记的任务,同时还能自觉、独立地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在思维力方面,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概念掌握、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及思维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初一年级的学生掌握抽象概念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哲学、社会和科学的概念,把握不了其本质属性。初二以后出现了转折点,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他们所理解的一些抽象概念,但对那些高度抽象概括而缺乏经验支持的概念,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尚不能正确理解。初中生的推理开始合乎逻辑,基本上掌握了各种推理形式,但是,初中生推理的逻辑性还不是很高。对一些感性的材料,往往能很好地进行推理。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初中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获得显著发展。他们已能理解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复杂现象,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对老师和家长的说教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完全信从;对书本的现成结论开始持怀疑态度;他们喜欢争论,常提出不同的见解。但是,初中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还不成熟,因此,他们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和表面。在想象力方面,小学学段想象多是自发的、偶然的,带有情境性和暂时性。初中生的有意想象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往往是从某一目的出发,自觉地沿着一定方向甚至能够通过意志努力,调节行动,克服困难进行想象。在注意力方面,初中生注意力的发展首先表现在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明显延长。有项研究表明,小学生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是25分钟,而初中学段,学生的有意注意保持时间可达到近40分钟。初中生注意的范围扩大了,开始由局部注意到全局,且分配能力也提高了,在学习过程中基本可以做到一边听,一边看,一边写,具有记录课堂笔记的初步能力了。

img52

图8-2 中学课堂

初中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表现出相应的特点。在道德认识方面,初中生随着成长的递进,道德认识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大都能摆脱了自己及具体的个人观点,站在社会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在集体中,许多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为班级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同学家中有了不幸,会自觉捐款捐物。但是,初中生处于人生观的萌芽时期,认知能力还有局限,社会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还没有成为个体的理性的自我意识,所以,他们不像成人那样“明白事理”,做事有原则,常常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况,或者是“说得明白,做起来糊涂”。如,用偷窃的东西来捐赠,通过打架斗殴为弱者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帮助学习差的学生提高分数等,表面上帮助他人,其实质违反了道德准则。此外,初中生对广播,电视及网上信息都有兴趣,无论是天文地理、世界风云、服装发型、流行歌曲都有了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真善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还不强,因此,形成了求知欲望强与辨别能力低的矛盾,其结果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不健康的思想意识所侵蚀。

在道德情感方面,初中生在情感的发展上没有十分明显的进步。心理学家称初中生的情绪和情感是处在“急风暴雨期”、“狂飙怒涛期”、“心烦意乱期”。具体表现为:第一,情绪的易感性突出。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易于激动,产生激情。情绪的感染性较强,看到别的同学做好事,他们也会很高兴地跟着去做,看到别人胡闹,也常常“踊跃”地跟着“起哄”。第二,情绪的延续性明显增加,但稳定的心情仍未形成。第三,情感的内隐性显现。例如,他们本来对某件事很厌烦,但是出于某种原因,可能表现得很不在意,也可能表现得很热心。这是初中生控制调节情绪能力增强的表现。第四,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深刻。突出表现在集体荣誉感和友谊感两个方面:一方面初中学段是富于集体情感的年龄阶段,初中生有着强烈的集体生活的需要,他们喜欢生活在集体中,享受集体给予的关心和帮助,也乐于奉献自己,为集体出力,因而集体感随之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多,使初中生的友谊感也很强烈。这一时期建立的友谊比较纯洁、真挚,保持的时间长,甚至成为终身朋友。

在道德意志方面,初中生在小学的基础上,意志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集体的要求去自觉地行动。意志的持久性进一步增强。初中生对于自认为重要的,感兴趣的事情一般能主动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完成任务。但是这种持久性还很不稳定,遇到“诱惑”时容易分心,遇到困难时常会退缩。初中生意志的自制性也不断增强,但是意志的果断性水平还不高。

(2)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生的年龄大都在14、15岁到17、18岁,这个年龄段一般被称为“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到这一时期末尾,身体的各器官、组织、系统的结构及功能都已经接近成人水平。此外,高中生的学习内容较之初中生有了较大的拓宽和加深,社会化水平也日益提高。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高中生的智力、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些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

高中学段是个体智力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停止增长的时期大致是17、18岁左右,而这个年龄正处在高中学段,这就是说,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顶点。在观察力方面,高中生的观察能力比初中生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能主动自觉地进行观察,当观察对象很复杂时,还能提前拟定观察计划。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般能坚持观察3小时。在观察过程中,他们能发现事物的细节,从而能辨别出事物的异同。他们也能通过观察,对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找出有关规律,显现出高中生的观察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概括性。但是,高中生的观察活动还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观察方法掌握得不是很好,观察的精确性欠佳等。在记忆力方面,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佳的时期是在中学学段,而高中生的记忆力又优于初中生。我国的研究表明:在同样长的时间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记住的学习材料的数量,比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多一倍。就记忆类型而言,高中生的意义识记、有意识记和抽象识记的能力都在初中生较高水平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思维力方面,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提高。根据奥苏伯尔的研究,到中学学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达到了抽象逻辑阶段。而皮亚杰的研究更为乐观,他认为,儿童在11到15岁时就已经达到了形式运算水平(即抽象逻辑阶段),据此推断,14、15岁到17、18岁的高中生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则应更强。当然,并非所有高中生的认识水平都达到抽象逻辑阶段。由于有了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高中生的思维活动得以摆脱具体形象、直接经验和事例事实的限制,而能在脑子里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来理解复杂的事物,对各种经验材料作出理论性的规律性的概括和说明,并能对未知的事物作出假设和推断。与此同时,高中生的辩证思维获得了明显的发展。由于高中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加之他们的理论思维水平逐步提高,因此,他们逐渐地能分析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统一的关系,逐渐学会了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但是高中生的辩证思维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有待于继续提高。高中生在思维品质方面也已达到较高水平。他们的思维已有相当的深刻性,在学习中能够自觉地从本质上看问题;解答课题时,能排除无关因素,抓住隐含的条件和主要矛盾;在分析事物产生的结果时,能作比较正确的全面的归因;在讨论时事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时,能作出有条理的较深入的分析;在分析历史中的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时,能比较客观全面地作出分析。高中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也达到了较高水平。他们一般不盲从轻信书本理论乃至权威的意见,能独立地搜集事实材料,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找出问题的答案。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常常反省、思考,力求改正错误的,保留正确的。此外,他们能常常提出一些新的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超乎寻常的方法。在想象力方面,高中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生动、深刻和复杂。比如,在写作时,创造想象的成分逐渐增多,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和处理一些事情时,不乏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高中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表现为:随着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水平的大大提高,高中生的道德认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现状分析来看,当代高中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与以往的高中生相比更具有现代意识,与小学生、初中生相比更具有理智性。高中生的思想意识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观念明显增强。他们在崇尚个人自我奋斗的同时,也认识到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越来越多的学生把自己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喜欢看报刊杂志的时事政治和电视新闻节目,有许多高中生参加学生业余党校学习,并提交入党申请。他们能维护集体荣誉,很重视学校里的各种评比活动。种种迹象表明,当代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认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思想意识发展具有明显的理智性,并带有社会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对人生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目标追求,逐渐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高中生的情感变化明显区别于中小学生。其一,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体验都很强烈,易动感情也很重感情。他们对符合自己的兴趣、理想和世界观的事件和人物,会迅速产生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如对航天英雄、劳动模范,从内心崇拜和尊敬。相反,他们对不符合自己的信念和世界观的人和事,则常常气愤异常,如对官场上腐败现象极为憎恨。其二,高中生的情绪情感有一定的稳定性。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或相当的集体感,自尊心和友谊感,而且认为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如同学友谊、集体成就、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等,都很重要。因此,凡是与这些方面有关的情绪情感体会,都会有较长的延续性,有些还会形成某种心境,如愉快、烦恼、憎恨、自责等。其三,高中生的情绪情感具有文饰性和内隐性。他们的情绪、情感表现往往要和周围的环境、条件联系起来。有时可以马上对情境作出反应,直抒胸臆,有时保留几分,或者干脆将外部表现掩盖内心体验。如,他们对愿意接近的人却故意表现得冷淡,而他们对内心不感兴趣的人反倒很热心。其四,高中生的高级情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义务感等,这些情感如果能坚持而深入地发展下去,就可以形成美好情操,对高中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的意志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一,高中生的盲从性逐渐减少,独立性和自觉性逐渐增强。即是说,他们的各种行为都有了相当的目的性,随意的情境性行为减少,“随大流”的行为也有所减少。其二,高中生的果断性有了一定的发展。既能逐步摆脱冒失轻率,又能按一定的观念和原则处事,力求做到深思熟虑,当机立断。其三,高中生意志的坚持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例如,能坚持独立完成作业,坚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坚持锻炼身体,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等。当然,部分高中生的坚持性还不大理想,如学习方面缺乏毅力,对某些道德活动总是处于“短时迷恋”状态,或是听不进别人的忠告,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其四,高中生的自制力比初中生有所增加,这与高中生情绪、情感的稳定性大大增加有关。有的研究认为,初三第一学期到高一年级的学生品德修养有明显提高,突出的表现是自觉性比较强,由此表明他们的意志的自制力有了长足的发展。

知识小窗8-1      高中学生的八大心理矛盾(1)

一、依赖和独立的矛盾

二、理智和冲动的矛盾

三、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四、活泼好奇和紧张压抑的矛盾

五、困惑和求解的矛盾

六、愿望和能力的矛盾

七、平等意识和不平等待遇的矛盾

八、封闭和开放的矛盾

img53

3.大学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大学生一般处在18—23岁之间,其生理方面,身体各器官系统,尤其是大脑组织已基本达到成熟水平,因此他们的智力从高中学段起就已达到了最高峰。大学生的观察力具有多源性,主动性和坚持性的特点,观察事物更富有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能够在反复观察的基础上以及逻辑思维的调解下,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大学生的记忆力具有机械记忆与有意记忆协调发展、交叉运用的特点。由于记忆速度快、含量大、持久性好,记忆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学习效率最高。而大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多彩,他们往往踌躇满志,对未来的一切充满向往和希望,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大学生超越现实生活的范围和冲破现有的知识水平,发挥创造性。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他们的形象思维已发展到高级阶段并与抽象思维相联系、富有创造性。他们的抽象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占了主导地位。因此,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不满足于现象的罗列和现成的结论,而要求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求有理论的深度,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也都有明显增加,不再愿意被动接受成人的灌输,而是已经开始主动有选择地吸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观点。但是由于他们的辩证思想和识别能力还不高,观察分析问题容易带主观片面性。

img54

图8-3 大学课堂

大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表现为:由于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又由于大学生的知识文化层次较高,思维较开阔,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们的道德认知比中小学和其他青年更为深刻与全面。他们对于道德规范能从各个方面予以认同和理解。如,对于敬业精神,他们认为服从社会需要,干一行爱一行是敬业,充分发挥自己潜能,改革创新,使事业有所突破更是敬业,敬业不仅包含对其价值的认同,而且包含对极致境界的追求。又如,大学生对于社会提倡的公德规范的认知程度也较高,他们对社会所抨击的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孝敬老人、见死不救等不良现象深恶痛绝。而对捐款捐物、见义勇为等良好的道德行为大为赞赏。大学生普遍具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向往理想的道德境界,如,约有95%的人认为守望相助是一种美德。此外,大学生的生活、活动及他们所接触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他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大学生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道德情感方面,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正处于心理急剧发展的动荡时期。他们渴望自主独立,渴望成功,不断产生各种强烈的社会性需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但是,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是“三门生”,即从小学门到中学门再到大学门,大多接受系统正规的学校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更没有经过艰苦环境的摔打和社会生活的磨炼。因此,他们对社会的复杂性,对自己的欲望、行动的合理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就容易造成个体需要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种主客观矛盾必然在他们的情绪上得到反映。他们的情绪有如疾风怒涛,表现出强烈、跌宕、不协调的特点,情绪好时,精神振奋,情绪不好时,垂头丧气。他们喜欢感情用事,有时表现出为真理而奋斗的热情,有时又可能由狂热转为灰心。但是,大学生的情绪与中小学生相比,又具有可控性的特征。不少理智强的大学生面对不良的情绪波动时,能主动地寻找引起情绪波动的原因,并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大学生的情感就其形式而言,呈现出两极性。一是情感的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多数大学生在遇到矛盾冲突时能够保持冷静的态度,情绪化、冲动性的行为大大减少,但仍有一些大学生碰到有些争执尤其是恋爱问题时,会陷入长久的低沉或沮丧,甚至自杀。二是情感的外显性依旧存在,但内隐性的发展趋向成为主流。他们往往不愿意将内心的秘密和真实的思想感情外露。这种心理上的内向闭锁性使大学生情感表现具有曲折掩饰的特点,他们往往口是心非,让人难以捉摸。大学生的情感就其内容而言,越来越丰富与深刻。他们热爱社会,富有理想,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满了希望和激情。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自豪感、道德感、美感及荣誉感、理智感等迅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逐步成为其情感世界的本质和主流。大学生的情感就其表现而言,自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情感表现趋向得体、能够比较好地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给人一种“有分寸”的感觉。

在道德意志方面,在现实的道德活动中研究者发现,大学生对社会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以及道德价值认识是理解和掌握的,他们有强烈的道德是非感、正义感、责任感,有追求真理和正义的积极性,但同时大学生的道德意志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又很少同步。如,很多人在思想道德课考试中取得优良的成绩,在抨击社会上不道德现象时慷慨激昂,但在处理实际道德关系时缺乏自觉性,更缺乏稳定性和一致行为。也就是说,由于道德意志薄弱,即使有道德认识,从情感上讲也有道德行为的愿望,但不能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来。有的人虽有了道德行为,但缺乏道德意志,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另外,他们自我控制和忍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在外部腐蚀、引诱和压力下,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冲动或悲观消沉,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