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思想大讨论环境下的教育过程探究

教育思想大讨论环境下的教育过程探究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这些器官的协同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各个器官各行其是。因此探讨教育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育管理部门,过多的干预课堂教学就会舍本求末。而这样的教育正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在目前的大学教育情况下,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思想大讨论环境下的教育过程探究

王志国

(绵阳师范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摘 要:本文以四个层面为基石,较为系统的阐释了大学教育过程,其中包括各种教育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认为改变学校各个部门目前的现状是发展教育的途径之一,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发展教育的关键所在,整合我校的教育资源把师生形成一个整体团队是实现申硕工程和最终转变为综合性大学的必由之路,而提高教学素养是实现教学立校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素养;教育;过程;探究

一、深刻理解教育现象之间的相辅相成和相互依存性

学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有许许多多的生活器官,其中每一个器官在这个系统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这些器官的协同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各个器官各行其是。这一方面不利于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探讨教育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善这种环境,首先应该做的是改善教育和教学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让教育管理部门相信任何教育方法上课都能把学生教好。我这样说丝毫没有夸大或者贬低教学法和教学论的意思。教学论是一种复杂的、很有用的理论,不掌握它,就不能在学校任教。但是教材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的基础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和教材本身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这方面只有深刻理解教材的教师有发言权,而对于教育管理部门,除非是某些专家或者经常从事某一门课的专任老师才能评价教学方法选取的适当与不适当。作为教育管理部门,过多的干预课堂教学就会舍本求末。其实,一种方法,通俗点说,只有它具有可以依附的基础时,才能成为教师手中得力的手段。教学方法的选取失败会使整个课堂事倍功半。笔者清楚地记得小学的一堂作文课,有个老师教了三年的作文,但是学生还是不会写作文,于是乎老师便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干脆从教学参考书里面摘抄很多的作文让学生来背,但是几年过去了,甚至小学毕业和初中毕业了,学生还是不会写作文,不知道作文是怎么一回事。笔者每一次想到这个事情,就对教育有着新的思考。要是当时的老师不是单纯的教学,而是面对一个事情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那么作文就变得简单多了。例如在让学生写牡丹花的时候,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一下牡丹花,观察牡丹花的颜色、大小、形状和纹理,以及牡丹花的整体样子,然后给出由此而引发的各种思考,也就是把课外和课内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我相信学生的作文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不会一看到作文就怕。而这样的教育正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所以作为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必须认清楚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善于找到其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才能把书教好,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展。实质上,引导学生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身体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和完善的大量的现象都发生在课外——在校园里、在回家的路上、在家庭里,在劳动中。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只要从中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和研究,那么学生的能力就会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把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一)目前大学生成长情况

目前的大学生都是伴随着多种关爱长大的一代,在学校里备受老师的关爱,在家庭中备受家长的关爱,社会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长辈创造了一切条件使年轻一代无忧无虑的生活,而这种缺乏逆商的孩子,很难说以后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他们没有心理的承受能力,遇到挫折就会自暴自弃,就会抱怨社会的不公平,甚至毁灭自己,同时也不关爱长辈的劳累和良苦用心。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大学教育情况下,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尽管这个话题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是到目前为之还没有真正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主要表现在:实践的内容非常单一,实践和理论相互脱节,老师的指导过于的单一。在目前的实践中,老师的指导是非常单一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指导中,指导老师仅仅是按照自己所学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由于老师知识的局限性和思维的局限性,不能把实践和边缘学科联系在一起。因此笔者认为在实践环节中,应该根据实践的内容增加多个专业指导老师来完成实践,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此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国家高校中长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只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三)化学系学生实践的培养方法

化学首先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自然基础,同时化学内容的丰富性也给化学的实践带来更多的内容。笔者认为,就化学系学生的实践而言,应该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1)把学生的化学实验和学生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按照课本照方抓药,即使实验做完了,学生也不知道这个实验究竟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实现,这样做的优势在哪里、缺点在哪里,也就是说没有对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是极其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因此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应该切实的做好预习检查工作,把让学生口述实验和对实验的评价与感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要把实验评价和学生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实验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2)把教育实习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作为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服务于地方教育事业的,因此把教育实习和学生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具体的结合方式可以通过在中学教学中取得丰硕成果的老师给我们教育实习的学生授课,但是目前我们高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不足。笔者曾经听过很多对于学生讲课的评价,明明这样的讲课方式在中学阶段是不可取的,但是却被评为优质教学课。因为大学老师授课的宽泛性,使他们在意识里面已经形成一种定势思维,但是在中学教学中,更需要的是知识的准确性。因此在此环节上,我们要把教育实习和学生授课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把学生真正的培养成中学的教学骨干,这样不但有助于我们学校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3)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学校除了培养师范学生以外,另一类便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重点在应用,这就需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而我们是大学不是工厂,没有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实践器材和实践的场所,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这符合我们学校建立“三座立交桥”的思想,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但是在建立实践基地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签合同层面,要真正地把各种场所付诸于应用,让学生在实践场所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要切实建设一批实践基地。(4)把群体指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由于老师自身的局限性,目前的个体指导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因此在我们现有的情况下应该加强群体指导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把全体师生培养成为一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整体力量

教育是让受教育者在精神上不断丰富的过程。教育的另一个定义是,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精神生活上的完全一致,是他们的理想、愿望、志、趣、思想和感受的一致。把道德信念和思想观点传授给他人,教会他们怎么样在社会上生活,确立道德审美原则,所有这些都要求师生在精神上完全一致以达到双方感到志同道合的那种程度。但是仅仅在课堂上的精神一致是不可能达到精神上完全一致的程度的,只有当教育者不仅是授课人,而且成为学生集体中的一个成员时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教师迷恋于这个集体的教育,而学生迷恋于对新知识的渴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虽然要组织这样一个团队本身是复杂的,也是困难的,但是一旦组织起来就将会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具体的组织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打破系的界限,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各种学习团队,当然对于不自觉的学生可以通过院系和学校的安排来完成。在这些小的组织群体中,可以让学生按时间段来分别主持各个项目,组织他们的活动内容。由于学科的不同,学生学习背景的不同,因此他们的知识来源也不尽相同。通过这样的组合和学习不但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2)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导师制。我们学校已经根据学生的当下之需建立了导师制,这是符合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是在教育中使学生和老师精神完全一致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导师制中,还有许多的缺陷和不足。首先是由于目前师资力量的不足,没有把导师制完全的实行起来,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各个院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把导师制真正的落到实处,例如导师制中活动内容的建设、活动时间的选择、活动方式的选取。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执行导师制度,提高师生之间的精神一致性,进而提高教育的质量,这也是我们学校“教学立校”的根本所在。

(3)建立院系内老师的合作制度。我们学校自升本以来,在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教育的整个体系中还存在着不足。就院系内部来说,没有形成老师之间学术交流的氛围,老师只是在自己的专业内授课,除了自己的专业对其他知之甚少。而这种情况极大的阻碍着老师素养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因为科学本来是不分专业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在院系内按照一定的规律建立起团队协作制度,形成老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教育思想交流,这样才能建立起强大的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为我们学校的下一步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

(4)建立各院系的教育成果和教育思想分享制度。我们现在学校的各个院系已经有很多的教学名师和非常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但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思维仅仅局限在本人和本院狭小的范围之内,没有形成教育思想和教育成果交流的学术氛围,这是不利于学校发展的。因此在目前教育思想大讨论的环境下,我们应该积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改变这种禁锢的现象。

(5)改变目前的课程设置。我们的课程设置已经比较完善了,但是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例如理科系的学生文科的课程相当得少,有的院系甚至连大学语文都不开设,这就会形成“理科系的学生有知识但没有文化,而文科系的学生有文化但没有知识的局面”,要改变这种现状,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的调整学科结构。

四、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

教师的教育素养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老师甚至把最早为人知道的一般真理都忘记了。那么教师素养的组成部分是那些呢?首先是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学科,了解这门学科的前沿、发展现状、历史和整个变化的过程。也许会有人反驳,教师为什么要学在课堂上不讲的内容呢?笔者认为,作为执教者的教师只有具有足够丰富的知识时,才能成为教学的能工巧匠、艺术家和诗人。一个好的老师绝对不是把教材抄到教案里面。他是对所讲的问题进行周密的思考,准备教具,挑选例题和作业题,把这些内容利用内部的逻辑关系有机的联合起来,在课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对回答予以解决。也许存在这样一些老师,他能够把课本背诵下来,但是在讲课的环节中不是忘记这个就是忘记那个,甚至会忘记直观性教具的应用。这样的老师尽管很认真,但绝对不是高水平的老师。高水平的老师必须具有极高的教育素养。教育素养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教育素养最基本的素养之一,没有专业素养也就无从谈其他的素养。只有教师对所教课程的全部知识、全部理论深刻理解以后,才能达到这样的素养。但是仅仅理解课本知识是不够的,老师还必须掌握相关的课程知识。例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老师不能仅仅知道基础有机化学,还必须知道有机合成的相关知识、有机分析的相关知识,应用有机的相关知识和生物有机的相关知识。只有对这些知识深刻理解之后,老师才会把课上得灵活,而不会把课上得干瘪和枯燥。

(2)教师的人格素养。教师的人格素养是教育素养的基本成分之一,没有好的人格素养,即使从事教育工作也不会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老师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人格才能感染学生,实现学生的理想。

(3)教师的逻辑学素养和心理学素养。心理学素养和逻辑学素养是必备的素养。只有有坚实的心理学素养,老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来执教,才能使教育效果更有效。课本本来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安排起来的,而这种逻辑关系需要老师来挖掘,因此在教学中逻辑学素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当然老师还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具备其他相关知识素养,使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 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别敦荣. 美国大学教育观察[J]. 中国大学教学,2002(12).

[3] 李铁,马业康. 中美两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1).

[4] 王德才. 高校公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消解对策[J]. 天中学刊,200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