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人生指导”思想

“全人生指导”思想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贤江一向关怀青年,他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对青年们的理想、修养、健康、求学、择友、社交、婚恋等各方面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即“全人生指导”。因此,“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66]。即“全人生指导”。杨贤江是中国新兴教育理论的先驱,他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三、“全人生指导”思想

杨贤江一向关怀青年,他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对青年们的理想、修养、健康、求学、择友、社交、婚恋等各方面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即“全人生指导”。

(一)人生观的指导

青年期是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66]。他认为一战后的时代是“改造时代”,在这个“改造时代”中,个人改造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对于人生问题,总该有个确定的观念。因为人的生活要有意义、有价值,必得先定个人生观。不然,一天天的过活,还不知道忙个甚么,岂不可笑”[67]

人生观绝不是“我以为人是应该这样或是那样”这样一种“因袭的、模糊的、不确实的”论调。正确理解人生观应该明确“人生为什么?”“人是什么?”和“怎样做人?”这三个问题。“人生是什么?”即“什么是人生的目的?”他指出:“人生的目的,在对于全人类有贡献,来促进人生的幸福。”[68]他认为具有这种人生观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人是什么?”即“什么是人的特色?”杨贤江认为人可能成为“完成的人”,即肉体与精神、个性与群性、现实与理想等特性“都发达了”的人。而这种“实现的可能”就是“人类真正的特色”。“怎样做人?”即“我们该怎样生活?”杨贤江认为:“正当的人的生活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劳动、一种是愉快。”[69]这两种生活应该相互并进,“劳动是生活的要素”,“愉快是生活的真趣”[70]。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杨贤江认为:“要从青年的需要、现代的趋势和中国的现状这三个方面来研究考虑。”[71]

专栏

什么是人生观?

人生观是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时所持的观点,是对待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态度,是待人处世的指导原则。其具体表现为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生死观等等,涉及人生的本质、人生的态度、人生的责任、人生的评价等根本问题,其核心内容则是人生的目的。

人生观问题是一个人全部思想中的根本问题,人们树立了什么样的人生观,也就从根本方向和态度上决定了其思想、品德和行为,直接影响和指导着这个人的生活方向和生活道德。

(二)对求学的指导

杨贤江指导青年要树立正确的求学目的。他指出,求学的目的既不在“做官”、“发财”、“得名”、也不在“读书”,“这种种只是人生的一方面,或只是某一方面的人做的事业,并不是整个人生是这样,更不是全部的人是这样”。他认为,求学的目的“在学做人,在学做一个更有效能的人”[72]。而这只是做人的基本条件,真正要做到有用的人,我们还应具备:“第一要有坚强的身体,能够忍得住辛苦,担得起责任;第二要有灵敏的头脑,能够应付随发的事项,解决疑难的问题;第三要有消闲的能力,能够利用空余的时间,丰富社交的趣味;第四要有文化的修养,能够浚发高尚的思想,增进想象的能力;第五要有劳动的习惯,能用自力取得一部分的生活资料;第六要有社会的人格,能有力谋人群幸福,铲除公众祸害的志愿。”[73]他认为,抱着这种观念以求学的青年,才是向人生正路上走的青年,只要他肯努力,将来就可做个有用的人。杨贤江还根据当时现实状况,指出青年的求学目的还应包括唤醒三万万二千万失学的同胞,“要有志向把学术的光明放进到他们的黑暗生活中间去”,“要有志向使他们同我们一齐为抵抗压迫自获解放的运动”[74]

(三)对健康的指导

杨贤江对健康极为重视,曾提出“健康第一”[75]。他认为:“盖惟有强健之体格者,始能运用精神,以成学问事业。彼精神萎靡、器官衰弱者,无论其学不能修,业不能习,前途之事皆废也。即使博学多闻,而不能裨益人世,果何所用乎!故余卫生一端,极为注意。诚以健康为人生之幸福,病患实人生之大不幸也。”并指出应在运动、饮食、休息与睡眠、清洁方面注意。[76]他说:“关于健康生活。我们必须承认强健的身体和活泼的精神是个人兴趣的根源,工作的利器。我们倘使忽视或耗费这方面的生活,就无异自白是个废物,是个呆子。所以遵守卫生规则,练习运动方法,自是青年生活应尽的本分,也是应享的权利。”[77]杨贤江认为“中国青年对于体育应有的目标是:体格强壮,忍耐劳苦,精神充足,办事敏捷,并能使人感到愉快而有奋发敢为的气概”[78]

怎样保持健康?杨贤江认为:“最简单的说法,不过保持适宜罢了。”怎样保持适宜呢?他认为不外乎“好的食物、好的休息、好的娱乐三件事”。并指出协调三者的方法就是“节制”,所谓节制“是要我们用了智慧去谋心或身的均衡,使不偏重或倾侧。也就是要我们做事的时候不要过分,也不要轻忽”[79]

此外,杨贤江在青年的职业、恋爱、婚姻问题等方面,也都有指导,他是青年的杰出导师。

总之,杨贤江是中国新兴教育理论的先驱,他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初基,开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新史学,提出了“全人生指导”的青年教育思想,对当时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影响至大。

本章小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建立革命根据地,依当时革命形势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苏区的学校系统主要分为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群众教育又分为社会教育和儿童教育。为了培养革命根据地急需的各种干部,苏区先后开办了干部学校和干部培训班。陆续建立的干部学校有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高尔基戏剧学校、红军大学等。

国民政府统治区也制定了教育方针,经历了从党化教育到三民主义教育的变化。国民政府还对1922年的新学制进行了改革,于1928年5月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通过了“戊辰学制”。大学院制和大学区制由蔡元培等人仿法国制度提出,这是蔡元培“教育独立论”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原理,准确地论述了教育的本质。认为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是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教育有率先领导或者促进的功用。杨贤江一向关怀青年,他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对青年们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指导。即“全人生指导”。包括人生观、求学、健康等的指导。杨贤江是中国新兴教育理论的先驱,他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思考题

1.简述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的基本内容。

2.简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干部教育的多种形式及其特点。

3.简述“党化教育”到“三民主义”教育的变迁。

4.试比较“戊辰学制”与“壬戌学制”的异同。

5.试述大学院制和大学区制的实施过程。

6.试述杨贤江的教育本质论。

7.试论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注释】

[1]江苏省教育学会:《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29—1934)》,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

[2]毛泽东:《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15页。

[3]江苏省教育学会:《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29—1934)》,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6页。

[4]高奇:《中国现代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90页。

[5]转引自董纯才:《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1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页。

[6]转引自董纯才:《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1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135页。

[7]董纯才:《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1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128页。

[8]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08-512页。

[9]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8页。

[10]陈元晖等:《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9页。

[11]转引自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5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72-173页。

[12]董纯才:《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1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页。

[1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9页。

[14]转引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9页。

[15]陈元晖等:《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08页。

[16]陈元晖等:《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15-319页。

[17]陈元晖等:《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11-314页。

[18]李国强:《中央苏区教育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180页。

[19]李国强:《中央苏区教育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页。

[20]转引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90页。

[21]韦悫:《教育方针讨论》,《国立大学联合会月刊》1928年第8期。

[22]韦悫:《教育方针讨论》,《国立大学联合会月刊》1928年第8期。

[23]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376页。

[24]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379页。

[25]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384页。

[26]中华民国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甲编》,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版,第10页。

[27]中华民国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甲编》,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版,第10页。

[28]中华民国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甲编》,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版,第8页。

[29]曲铁华:《中国教育发展史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4页。

[30]《大学院公报》1928年第1期

[3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3页。

[32]《法令周刊》1931年第67期。

[33]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1455页。

[34]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4页。

[35]中华民国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乙编》,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版,第34页。

[36]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1428页。

[37]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1400页。

[38]宋恩荣:《杨贤江同国故派的斗争》(上),《山西师院学报(社科版)》,1983年第4期。

[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40]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8页。

[41]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42]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43]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44]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45]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3页。

[46]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47]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48]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

[49]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50]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51]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52]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53]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页。

[54]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6页。

[55]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56]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

[57]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58]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59]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9-50页。

[60]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页。

[61]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

[62]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8页。

[63]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64]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0页。

[65]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1页。

[66]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47页。

[67]《杨贤江全集》,第1卷,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页。

[68]《杨贤江全集》,第1卷,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200页。

[69]《杨贤江全集》,第1卷,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

[70]《杨贤江全集》,第1卷,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02页。

[71]《杨贤江全集》,第2卷,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

[72]《杨贤江全集》,第2卷,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60-261页。

[73]《杨贤江全集》,第2卷,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61-262页。

[74]《杨贤江全集》,第2卷,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62页。

[75]《杨贤江全集》,第1卷,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668页。

[76]《杨贤江全集》,第1卷,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42-43页。

[77]《杨贤江全集》,第2卷,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7页。

[78]《杨贤江全集》,第2卷,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79]《杨贤江全集》,第1卷,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7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