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观

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观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2年,他在《新民说》中提出了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应培养出这样的“新民”,造就有国家观念的民族,再由他们去改良社会,使国家脱离贫弱,走向独立富强之路。梁启超反对以升官发财为目的的传统教育,他的“新民”理论,注重整个国民素质的培养,推进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这在教育思想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二、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观

戊戌变法后,梁启超认识到,“民智”不等同于“民权”,教育可以培养人的权利意识,也可以培养奴性,因此,应当确定正确的教育目的,以培养“新民”,“造就国民为目的”,养成一种具有新精神的国民。

他批评中国传统教育所培养的仅是“独善其身”重私德的个人,而缺乏“人人相善而群”的公德观念。他认为,在列国并立,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时代,需要举国上下,群策群力,如不确立正确的教育宗旨,不改变育材的目标,那么,中国在世界上是绝无立足之地的。1902年,他在《新民说》中提出了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他所说的“新民”,包括民力、民智、民德三个方面,但主要是“新民德”。这种“新民”的主要标准是具有爱国心、公共心、独立性、自治力等,以此来代替专制政体所陶铸的低劣的国民品格。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学校教育“养成一种特色的国民”,这种国民,与旧时代的人不同,人人都能“自克自修”,养成“完粹之品格”,其精神是进取的,思想是自由的,行动是自立的,团体生活是有组织的。重公德而爱国家,勇敢而又尚武,有毅力为国家尽义务。他认为应培养出这样的“新民”,造就有国家观念的民族,再由他们去改良社会,使国家脱离贫弱,走向独立富强之路。

梁启超反对以升官发财为目的的传统教育,他的“新民”理论,注重整个国民素质的培养,推进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这在教育思想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