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教育目的

论教育目的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提出教育要培养“圣人”、“君子”和“士”。“君子”是指现实中较高一层的统治者,孔子特别重视君子的品格培养。孔子提出了从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的要求,其学生子夏概括为“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学习是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就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学而优则仕”口号的提出,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论教育目的

孔子阐发的教育目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人才的标准,二是选拔人才的方针。

(一)培养人才的标准

孔子提出教育要培养“圣人”、“君子”和“士”。孔子所要培养的“圣人”是理想中的人才,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君子”是指现实中较高一层的统治者,孔子特别重视君子的品格培养。《论语·宪问》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可见,君子的品格重在两点,一是修己,即重德;二是安人,即重才。所谓君子即德才兼备,以德为主。“士”是指当时统治者的辅佐人才。

(二)选拔人才的方针

孔子提出了从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的要求,其学生子夏概括为“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学习是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就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然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18]孔子谆谆告诫弟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19]。意思是不愁没有官做,要愁的是没有能够自立的道德和才能。可见孔子办教育,就是要培养从政人才。

“学而优则仕”口号的提出,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世卿世禄,反对“任人唯亲”,提倡“任人唯贤”,对以后两千年的学校教育和隋唐以后的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过,它也产生了副作用,那就是把做官作为求学的唯一目的,把求学作为夺取高官厚禄的敲门砖,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其中的一个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