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教育的目的

老年教育的目的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教育的目的是指老年教育对所造就的老年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老年教育的目的同一般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一般教育的目的是老年教育目的的基础。关于教育目的的形式结构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将其视为由三个不同层次所构成的整体。教育目的的确定同确定者的教育价值观密切相关。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老年教育的目的

老年教育的目的是指老年教育对所造就的老年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即要回答老年教育“干什么”的问题。老年教育的目的同一般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一般教育的目的是老年教育目的的基础。因此,在探讨老年教育目的之前,我们先探讨一般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在全球各个时代的教育学特别是教育哲学中,“教育目的”始终是重大的学术问题。因为教育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育哲学在实质上是“实践哲学”。我们要对教育目的和老年教育目的进行研究,首先要进行概念的研究。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这种“社会要求”对于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要求”具有整合性、包容性、引导性。教育目的对教育实践活动起着指导、调节、统摄、评价的作用。

1.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

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前者,即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

2.教育目的的形式结构

关于教育目的的形式结构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将其视为由三个不同层次所构成的整体。第一层次是国家规定的教育总目的,亦称教育的普遍目的。它在客观上反映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对各级各类教育起宏观控制和调节作用;第二层次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它具体调节和控制某一类某一层次学校的人的培养规格;第三层次是教育过程中一系列发展目标体系,这种目标体系按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加以组合,具体调整并检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观基础

教育目的的确定同确定者的教育价值观密切相关。教育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的选择基于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一种是从个人发展出发,依据内在需要来确定的;另一种是从社会发展出发,依据外在需要来确定的。依据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也就有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目的的价值本位,即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1.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代表人物有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卢梭(Jean Jacques Ruusseau 1712—1778)等人。这一派理论的主要论点可以归纳三点:①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③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鲁洁论确定教育的目的的根据和师生关系的理论》,《学术通讯》2007年第1期)因此,历史上“个人本位论”者的种种教育目的有的强调个性的和谐发展,有的强调品德的完善和美感的陶冶,有的强调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培养,还有的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等,都是从主观方面出发,以个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为依据提出来的。

2.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者则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就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人。他们从社会角度考虑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满足社会需要当作教育的唯一目的,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教育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代表人物有荀子(约公元前325—公元前238)、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以及现代的一些教育社会学家。这一派理论的主要论点归纳三点:①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②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以外,并无其他的目的。③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的功能来加以衡量。(《鲁洁论确定教育的目的的根据和师生关系的理论》,《学术通讯》2007年第1期)“社会本位论”者注重社会需要,有的强调教育的政治目的,有的强调教育的经济目的,有的强调教育的文化传承目的等等。这些教育目的都是从客观方面出发,以社会对个人的外在要求为依据提出来的。

3.个人、社会两者统一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目的应当反映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在本质上,人和社会是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相互促进的,任何一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另一方的发展,都必须把对方的发展作为目的,把自己的发展作为手段,这样才能促进双方的同步发展。没有整个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条件。同时,整个社会的发展恰恰是社会上无数个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结果。

(三)我国教育学中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不同时期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是,这些不同的表述在总体上又是统一的。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1.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十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远大的价值理想和坚定的价值取向,(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649页)认为社会存在是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个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这就既避免了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全面发展对立起来,抽象地谈论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片面性;又避免了将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唯一和根本目的,否定个人和个性发展的价值,用社会需要取代个人需要的片面性。

我国的教育目的提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这实际上是现阶段落实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表现。但是我们不能将全面发展理解为只有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当然,全面发展也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我们只能实现在一定历史阶段最大可能的全面发展。

2.我国的教育目的有着鲜明的政治方向

我国的教育目的始终强调,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人。社会主义的教育追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并为受教育者提供最大限度地全面发展的可能空间。同时,它也根据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按照《纲要》的要求,受教育者做到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统一。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这也是《纲要》提出的要求。它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社会是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所以,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在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般要求的同时,也必然重视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其他个性品质,强调个体才能和特长的充分发挥,从而将一般寓于特殊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目的内涵。

二、老年教育目的研究

从总体上说,老年教育目的与一般教育目的是一致的,一般教育目的是老年教育目的的基础,而老年教育目的又有其特殊性。

(一)老年教育目的讨论中提出的观点

关于老年教育的目的,老年教育的研究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讨论仍在进行中。以下列举讨论中提出的几个主要观点:

1.关于终极目的与现实目的相统一的观点

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特约研究员岳瑛曾撰文论述:“教育目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培养和发展‘人’的目的,这个目的是恒在的、不变的。它所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完善和人的幸福。这个目的是教育在理想和理论上的终极追求,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目的是受着社会意识和社会需要影响的,它还必须反映时代和社会对培养人的需求的总要求。这个目的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的,体现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对培养人的需求的差异,是教育的现实目的。”

据此认为:老年教育目的也有“终极目的”和“现实目的”两个层面。老年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老年教育在理想和理论上的终极追求。如果以“生命本质论”的教育观来深化“个人本位论”,那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命的成长,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罗炳权、陆剑杰主编:《老年教育学学理探索》,南京出版社,2008年,第100页)而老年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老年人的全面发展、完善人生、提高生命质量,创造晚年幸福。其核心就是“提高生命质量,创造幸福生活”。老年教育如果没有这个理想和信仰,就有可能丧失存在的根基和独立性。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老年教育也同其他教育一样受着社会意识和社会需要的影响,因此,老年教育目的还必须反映时代和社会对老年人的总要求,这就是老年教育的现实目的。老年教育的现实目的,现阶段应该是培养符合小康社会准则的老年人。小康社会对人有什么样的要求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中,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这一要求,使我们有了确立老年教育的现实目的依据。老年教育的现实目的应主要是对老年人的身心发展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直接影响,从而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素质,发展老年人的智慧,陶冶老年人的情操,使老年人的个性和潜能进一步得到发展。进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成为适应时代特点的现代化新型老人。其核心就是“提高生活质量,适应时代要求”。(岳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阈下论老年教育的终极目的与现实目的》,《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0年8月号)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范宗喜也有大体相同的主张。他认为,“研究老年教育目的,不能只谈终极目的,还应体现老年教育的特殊本质(特殊性),融合其现实目的(现实性),并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辩证地统一起来(辨证性)”。他还强调“如果因为一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美化人的生命体验’,就据此来制定老年教育目的,岂不忽视了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应当把老年教育目的定得现实一些、切近一些,把终极目的与现实目的结合起来”。(范宗喜:《老年教育目的刍议》《老年教育文集(九)》)

2.关于老年教育目的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广东老干部大学特约研究员杨模撰文说:“教育的特殊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各种类型的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们的本质目的也不同。”“老年人是人生的退休阶段,从自然人的角度来讲,老年人是人生的最后阶段,他无论是生理、心理都处于衰退过程;从经济人的角度来讲,老年人从提供剩余价值的纳税人变为使用剩余价值的享受者。所以老年教育属于休闲教育,它的目的主要就是推动积极健康老龄化。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决定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老年教育的本质目的”。“当然我们在研究老年教育的特殊性过程中也不可忽略老年教育的普遍性”,“无论是要适应社会、还是要完善人生,都需要学习和教育。在休闲时期的老年人和青少年、其他成年人有了共同的需求,就使老年教育和其他教育有普遍性、共性”。

范宗喜认为,老年教育的特殊性体现在“作为教育对象的老年人主要是包括离退休者在内的社会老年族群,他们步入老年修养阶段,不再可能像青壮年时代那样拼搏奋斗,而需要修身养性,妥善处理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成都市老年大学理论研究员月明认为:“……通适性、特殊性,可以说是教育目的在价值取向上的共性和个性”。“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或者个性爱好需求的解放,只有在学习不再是仅仅为了生存,仅仅为了提高谋生的手段和技能时,才能得以真正实现。今天的老年学员离开了工作岗位,赋闲养老,可以说基本具备这样的条件”,“我们在考虑和确定老年大学教育目的时,绝不能只考虑老年教育的特殊性,而忽视了和其他年龄层次教育一样具有的通适性。即一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

(二)讨论中在方法论上达成的共识

老年教育目的的研究者们虽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发表见解,但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上却达成了明显的共识——这就是要用唯物辩证法来统一涉及老年教育目的的各种因素。

1.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国内外教育史上出现过的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各执一方,各走极端,以至在教育实践中出现了片面、极端的做法,造成了教育行为的偏差,教育效果的失败。总结历史的教训,唯有站在现代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辩证理论高度上,善于将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需要正确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确定教育目的,才是科学的、全面的。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满足个体发展需要,从而使个体与社会两方面和谐发展、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根据“两个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即不同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论和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论的各执一端,也不是两者的简单混合。

2.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社会进步的人学目的的辩证统一

在国家需要的层面,教育的发展必须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外在上,教育事业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服务;内在上,教育教学关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老年教育问题上,国家的需要是用它来应对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在人学的层面,教育的发展又不能不考虑人类解放的终极理想,这就是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这两个东西——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人的解放和自由的人学目的——是矛盾着的,相对统一的解决办法是以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主,兼顾有限的人学目的的实现。但是,在老年教育中,辩证统一性却以老年人的生命追求为主,即把教育的人学目的放在首位,同时引导老年人在个人价值选择中把“参与社会发展”纳入其中。老年教育界的同仁,在老年人生命追求上又分出现实目的和终极目的。前者是满足老年人的现实生命需要——健康、快乐、进取、有为;后者是引导老年人认识生命本质,自觉张扬生命价值。

3.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和教育要求普遍性的辩证统一

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教育的普遍性在于促成所有受教育对象的素质改变和提高。老年教育的特殊性体现在“作为教育对象的老年人主要是包括离退休者在内的社会老年族群,他们步入老年修养阶段,不再需要像青壮年时代那样拼搏奋斗,而需要修身养性,妥善处理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也是素质的改变和提高,但老年人已“不仅仅是作为谋生手段而存在着,而是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向着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递进。”(《现代教育哲学》,黑皮第258页)因此,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通过素质完善而满足老年人的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

4.多层次价值选择的辩证统一

关于我国老年教育目的,我们试图分三个层次分析。第一个层次,即最基本的教育目的。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老年教育的特殊性,现阶段应突出选择实现个人价值,引导老年学员将社会价值纳入个人价值选择中,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第二个层次,即将教育目的中个人价值的实现转化为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素质,重点关注老年人的文化修养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独立个性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教育的价值取向朝着促进社会和谐和精神文明方向延伸,使老年人能够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成果、享受和谐社会氛围,同时也能够创造文明和促进和谐。第三个层次是在上述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精神导向下,确立当前我们着重注意的几个基本点。总的来说,可概述为三个基本点:一是立足提高老年人的整体素质;二是引导老年人全面发展;三是形成和完善老年人健全的人格。这三个基本点既是我们选择教育内容、手段、方法的基本依据,又是评价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现代教育哲学》第263页)

(三)老年教育目的的表述

教育目的的表述就是运用文字形式,对所要培养的人做合乎逻辑的规定。

1.教育目的表述的内容结构和文字结构

教育目的表述的内容结构,即规定教育目的表述的具体内容,明确各种内容的地位作用,阐明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目的表述的具体内容包括对教育目的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与人才规格做具体规定。

教育目的表述的文字结构,即要求用恰当的文字组合将教育目的的全貌描绘出来。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理论上的一面旗帜,又是教育实践中的行动指南。教育目的的这种特殊地位给表述中的文字结构形式提出了很高要求。

2.老年教育目的的应有内涵

结合对老年教育目的的研究成果,遵循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依据和个人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认为,老年教育目的应有以下内涵:

(1)老年教育目的有“终极目的”和“现实目的”两个层面。老年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老年教育在理想和理论上的终极追求。如果以“生命本质论”的教育观来深化“个人本位论”,那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命的成长,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而老年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老年人的全面发展、完善人生、提高生命质量,创造晚年幸福。其核心就是“提高生命质量,创造幸福生活”。

(2)我国老年教育的个体目的。现阶段的老年教育目的应突出实现个人价值。老年人上老年大学学习,他们首先是为个体目的的实现而来的。老年人的这一个体目的是生活性的,而不是事业性的;是精神境界性的,而不是功利性的;是享受性的,而不是奉献性的。也就是说,他们是为生活的丰富、生活的充实、生活的快乐和幸福而来学习的。

(3)老年教育也有其社会目的。这个目的是全部教育事业的目的在老年教育中的折射,是社会对老年教育提出的要求,要培养适应时代步伐、参与社会发展、其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现代老人。我们既肯定老年教育的个体目的,又肯定老年教育的社会目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衔接老年教育的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首先,这种衔接是客观的,每个老年人达成个体目的,在客观上就有利于社会目的的实现;其次,这种衔接又是能动的,就是说要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融入社会发展的事业。

3.老年教育目的的简要表述

按照上述所说的“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和文字结构”、“老年教育目的的应有内涵”,我们试将其用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可以这样说,老年教育的目的是满足老年学员的提高自身素质、实现颐养康乐、追求进取有为的需要;使他们完善人生、提升生命质量、再创生命精彩、享受生命幸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发展,成为适应时代进步的现代老人。”这个表述分三段:第一段说老年教育的直接目的或现实目的,就是满足老年学员的学习要求;第二段说老年教育的根本目的或终极目的,体现老年教育的生命本质;第三段说老年教育的社会目的。三段话统一了两个关系:①现实目的和终极目的的关系。现实目的是较为直接的,相对感性的,终极目的是较为间接的,相对理性的。两者的联结也体现老年教育本质的层次性。②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的关系。个体目的是老年人的自我追求,社会目的是国家所要求的教育目的。老年学员是带着自我追求来上学的,老年大学则要做引导的工作,以期实现国家所要求、老年人所自愿的社会目的。

三、老年大学办学宗旨与老年教育目的的关系

按照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原则,我们要把历史上先出现的认识在逻辑上放在前面,而把历史上后出现的认识在逻辑上放在后面,然后论述两者的历史联系和逻辑关系。就中国的老年教育实际过程而言,我们先定下的是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然后在老年教育实践的推进中提出和讨论老年教育的目的。所以,在这一小节中,我们要讨论老年大学办学宗旨和老年教育目的的关系问题。

(一)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一个体系,它与上位层次的教育方针和下位层次的培养目标等是自上而下的相互制约与自下而上的逐级达成的关系。在层次上,教育方针是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指针,是目的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特别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只能有一个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则是不同层次的教育关于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的具体规定,是目的体系中的中位层次,如高等教育目的、中等教育目的、基础教育目的、老年教育目的等。培养目标则是目的体系中的下位层次。所谓宗旨,是指主要意图或意旨,即主要目的。“宗旨”是“目的”中的主要的部分和直接的呈现。

(二)老年大学办学宗旨和老年教育目的的关系

中国老年教育发展27年以来,老年教育的方针和老年教育目的始终在讨论过程中,曾先后产生过许多观点和看法,这对于制定方针和目的是十分重要的实践依据。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权威的机构和部门为老年教育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方针和目的。在老年教育的方针、目的尚未确定的情况下,1991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明确提出了中国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这就是著名的20字办学宗旨。20多年来,虽然老年教育的发展始终与时俱进,并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理念、纲领等不断地调整着指导思想,在新时期也有新认识:“老年教育是完整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提升老年学员的生命质量和生活价值而展开的教育;老年教育是和谐文化教育,是为提高社会和谐、人际和谐、老年人内心和谐而进行的教育”。(张文范:《论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之路——在第八次理论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但是并未形成新的权威性的说法。

按照我们的研究,老年教育目的和老年大学办学宗旨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1.区别之一:主体不完全重合

首要的区别在于主体不完全相同。老年教育是指广义的整体的综合的老年教育,其中包括老年大学;而老年大学则指狭义的老年教育,专指老年学校教育。虽然老年教育包括老年大学,并且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两者仍然不能混为一谈。因此,老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通指老年大教育体系的总目的,而老年大学办学宗旨则专指或特指老年学校办学的主要目的。

2.区别之二:内容不完全一致

老年教育目的的内容应该更能反映老年教育的本质,并对所有老年教育形式的教育对象的身心素质规格和符合社会需要的要求作出规定。而老年大学办学宗旨则特指老年大学教育的办学主要目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的性质和办学方向,是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回答“为什么”而办老年大学,办老年大学“干什么”的问题。

3.认识两者联系更重要

老年大学办学宗旨是今天讨论并力求把握老年教育目的的重要基础。老年大学办学宗旨提出在前,经过16年的实践,被证明它在基本上是正确有效的。因此,它也就是确定老年教育目的的实践经验和实践理念的基础。从“老年大学办学宗旨”进展到“老年教育目的”,后者包容了前者又拓展和深化了前者。所谓“拓展”,是从老年大学的办学思想拓展为整个老年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为“深化”,是对“老年大学办学宗旨”的蕴含的深层内容作出了揭示。在我们现在认识到的“老年教育目的”中,既有它的直接目的,又有它的终极目的,这“终极目的”在“老年大学办学宗旨”中是蕴涵的,当时尚未被我们认识到的;既有个体目的,又有社会目的,这社会目的在“老年大学办学宗旨”中表述为“服务社会”,进展到“老年教育目的”,我们对此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不仅是我们要服务于社会,而且社会对于我们老年教育有了明确的要求。不仅我们老年大学要自觉地服务于社会,而且要启示老年学员在实现“个性化要求”之后,自主选择“再次社会化”。

(三)老年大学办学宗旨的意义

1991年以来,中国老年大学教育是在20字办学宗旨的引导下展开的,它所发挥的引领、指导以及规范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1.体现老年教育的自觉性,防止盲目性与摇摆性

我国的老年教育正规地说来是从1983年开始的,仅用了7年时间我们就提出了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这得益于我国有着用科学方法论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方针原则的优良传统;也得益于老年教育工作者队伍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他们勇于和善于总结经验、思考问题、拿出对策。这才有可能做好提出办学宗旨的工作。20字办学宗旨的提出,表明我们已经初步接触到老年教育的实践规律,从而开始建立工作的自觉性。在做到这一点之前,盲目性和由此产生的摇摆性就不可避免地产生。20字办学宗旨提出以后,我国老年教育的航船就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航道。

2.体现老年教育的全面性,防止任何一种片面性

20字办学宗旨首先是合乎我国教育方针的,其次也合乎老年学员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双重发展的要求。我国的老年教育既是文化的、又是政治的;既是知识的、又是德行的;既是休闲的、又是进取的;既是为己的、又是为他的。这样,就避免了只讲文化、不讲政治,只讲知识、不讲德行,只讲休闲、不讲进取,只讲为老年人个人、不讲参与社会发展等各种片面性。

3.体现老年教育的高雅性,防止游乐化、庸俗化

20字办学宗旨是在科学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开放性日益增强,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正在复兴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所谓“高雅性”就是它对于时代进步的适应性和老年人提升自己文化素质的进步性。老年大学有使老年人欢乐的承诺,但是,这是在学有所得的过程中实现的。这种“乐”是在“学”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的“乐”,不是闲来无事打打麻将那样的“乐”。老年人过着的是世俗的生活,但他们选择到老年大学学习,使世俗生活中渗透进目光放远、视野放宽、方向放明的雅文化因素,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罗炳权、陆剑杰:《老年教育学理探索》,南京出版社,2008年第10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