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平及教育活动

生平及教育活动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观他的一生,其教育活动可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在其推动下,湖北19世纪90年代后成为全国新式教育的中心之一。在张之洞人生的最后两年,他以军机大臣身份兼管学部,积极推行、不断完善清末新学制,并在全国教育的规划、教育政策的调整、普及教育的开展、女子师范和分科大学的筹划和设立及回国留学生的考试等方面,对“病入膏肓”的晚清教育进行了整顿,对当时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一节 生平及教育活动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清末著名政治家和教育家,洋务运动后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封建传统教育,14岁时中秀才,27岁时以一甲第三名中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从此开始了仕途生涯,曾历任浙江乡试副考官(1867年)、湖北学政(1867—1870年)、翰林院教习庶吉士(1871—1873年)、四川乡试副考官(1873 年)、四川学政(1873—1876年),1877年再任翰林院教习庶吉士,后任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学士。1882年以后,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1907年出任军机大臣,兼管学部,总揽全国教育大权。1909年,张之洞病卒于北京,谥文襄,其著述收入《张文襄公全集》,《劝学篇》是其代表作。

张之洞不仅是一位活跃在清末政治舞台上的重臣,同时也是一位学界巨擘,为清末封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综观他的一生,其教育活动可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整顿和振兴封建传统教育。为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也力图纠正空疏腐朽的学风,张之洞热心教育,做到了为官一任,兴学一方。他一方面致力整顿科举积弊、改造传统书院,同时也主持创办了一批新的书院。任湖北学政期间,在武昌创办经心书院;任四川学政时,创建尊经书院;在山西巡抚任上,创办令德书院;在两广总督任内,于广州创设广雅书院,在武昌建立两湖书院。创办这些书院的宗旨在于通经致用,如广雅书院分经学、史学、理学、文学四门教学,两湖书院除保留经史之学外,还添设算学、经济学、舆地学、天文学、格致学、体操、兵法等内容。

从1867年至1876年,张之洞曾担任近10年的考官和学官。他在主持乡试或任学政时,经常亲自阅卷,对有特殊学识者,也破格酌情录取。如1867年7月,张之洞任浙江乡试副考官,他精挑慎选,在当年万名考生中录取了50名举人,这些人日后多有所成就,而张之洞也因公正无私、爱才惜才,从而在该省士子中获得了相当高的声望。

二是大力兴办洋务教育。1882年1月,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此后不断升迁,成为朝廷重臣。由学务官僚转任封疆大吏,这种身份的变化促使张之洞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他开始涉足洋务,并一跃而成为洋务派的后起之秀。在大力兴办洋务的过程中,他积极推行教育改革,主持创建了包括军事学堂、各类实业学堂、外语学堂、小学、幼儿园和师范学堂在内的一系列新式学堂。如在两广总督任内,举办了广东黄埔鱼雷学堂(1884年)、两广电报学堂(1887年)、广东水陆师学堂(1887年);在两任湖广总督的17年时间里,先后创办了湖北方言商务学堂(1891年)、算学学堂(1891年)、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湖北武备学堂(1896年)、湖北工艺学堂(1898 年)、湖北农务学堂(1898年)、湖北师范学堂,幼稚学堂等新式学堂,并设立学务处综理湖北全省新式学堂及派遣留学生。在其推动下,湖北19世纪90年代后成为全国新式教育的中心之一。在短暂署理两江总督任内,创办南京三江师范学堂,并建议创办江南陆师学堂(内附铁路学堂)和南京储才学堂(这一建议在他离任后被付诸实施)。张之洞所办学堂数量之多,类型之广,范围之大,堪为清末第一人。

三是主持制定和推行新教育制度。1898年,张之洞在对洋务派办学思想及实践进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写成《劝学篇》,全面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1903年,他与管学大臣张百熙、荣庆等人会商学务,主持起草了《奏定学堂章程》,制定了我国近代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拟定了各级各类教育制度。1905年又力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在张之洞人生的最后两年,他以军机大臣身份兼管学部,积极推行、不断完善清末新学制,并在全国教育的规划、教育政策的调整、普及教育的开展、女子师范和分科大学的筹划和设立及回国留学生的考试等方面,对“病入膏肓”的晚清教育进行了整顿,对当时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