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在他最风华正茂的年龄二十岁的时候,被命运残酷地夺去了双腿,但是他却在文学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与地坛》来寻找其中的答案。史铁生失去双腿的时候,地坛与母亲给予史铁生的精神动力如同双腿支撑了他的站立。我们一起来看看地坛,地坛到底有哪些具体事物使地坛成为史铁生的精神家园?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南丰一中 王玉青(执教)

师:老师昨天去你们班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大家热烈的掌声让我感受到你们对自我强烈的肯定,不知道今天在这个比高一(5)班大两倍多、又有这么多老师听课的教室里,你们敢不敢举起你的右手,大胆地说出你们的想法?

生:敢!(异口同声)

师:相信你们今天出色的表现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看大屏幕,屏幕上显示的是什么字?

生:“人”字。

师:从字的构成来看,这个字靠什么稳当地站立?

生:一撇和一捺。

师:对,一撇和一捺像两条腿支撑了“人”字的站立,那么,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双腿,他该靠什么来站立?(屏幕上消失一撇一捺,只留下“1”)

生:靠坚强的毅力与乐观的精神。

生:靠亲人的鼓励与支持。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屏幕显示作者简介)就是在他最风华正茂的年龄二十岁的时候,被命运残酷地夺去了双腿,但是他却在文学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在他最痛苦、最落魄的时候,到底是谁,是什么给了他站起的精神动力?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与地坛》来寻找其中的答案。我想大家昨天预习了课文,应该可以很快地回答出来,是谁给了他站起的精神动力?

生:母亲。

师:还有呢?

生:地坛。

师:对,是母亲与地坛在他失去双腿的时候,给了他站起的精神动力。刚才我们看了作家简介,史铁生曾两次在全国获得优秀小说奖,那么,在他走上领奖台的时候,一定心潮澎湃,很想对地坛与母亲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如果让你用下面两个未完成的比喻句“地坛,你是我的_______”“母亲,你是我的_______”(屏幕显示)来传达感激之情,你会选择什么喻体,并说说你的理由。大家用3分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把答案告诉我。

(学生交流讨论)

生:地坛,你是我的精神家园;母亲,你是我的精神支柱。

师:结合课文谈谈。

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史铁生从地坛中获得了精神的解脱。“母亲希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是什么”,正是因为我在寻找母亲希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所以我才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师:很好。

生:地坛,你是我心灵的港湾;母亲,你是我动力的源泉,因为在我双腿残疾的时候,地坛让我的心情变得沉静平和,而母亲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师:不错,还有吗?

生:地坛,你是我虚幻的母亲;母亲,你是我永远的地坛。

师:地坛,是我的母亲;母亲,是我的地坛。为什么你会有地坛与母亲的融为一体的感觉呢?

生:史铁生残疾的时候,只有在地坛才会感觉到心灵的平静;母亲担心他出事,常来地坛找他,看见他在就离开,没见到他就在地坛到处找他,母亲就像地坛一样,一直在史铁生的身边默默地守护着他。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地坛,你是我的左腿;母亲,你是我的右腿。史铁生失去双腿的时候,地坛与母亲给予史铁生的精神动力如同双腿支撑了他的站立。

师:非常精彩。在大家的发言中,每个喻体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一个共识:地坛是作者的精神家园,母亲是作者的精神支柱,但在落实原文具体分析上还不够。我们一起来看看地坛,地坛到底有哪些具体事物使地坛成为史铁生的精神家园?

生:课文39页倒数第一段有:老树、荒草、颓墙。

生:39页第一段有:蜂儿、蚂蚁、瓢虫、蟑蜕、露水、草地。

师:这些事物让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生:“满园子都是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作者在这些事物身上感受到自然蓬勃的生机。

生:39页最后一段有落日雨燕、古柏、清纯灼热的气味、早霜、落叶

师:这些事物又让史铁生感受到了什么?

生:可以推开身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窥看自己的心魂。

师:也就是说,可以让他浮躁的心变得……

生:平静。

师:可是落日不是萧瑟的吗?雨燕叫喊不是园中最落寞的时候吗?雪不是覆盖了一切生机吗?古柏的苍黑、早霜、落叶不都是容易令人伤感的吗?怎么能够让他平静呢?

生:落日虽然萧瑟,可是把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照得灿烂。

生:雨燕叫喊是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候,却把天地都叫得苍凉,这也是一种生命的张扬。

生:雪覆盖了一切,可是雪地上孩子们的脚印,又何尝不是充满着生机。

生:古柏不管经历什么风雨沧桑,始终静静地面对一切;早霜时虽寒冷,落叶却飘摇歌舞坦然安卧。

师:文中有一句话:地坛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们肆意地雕琢着,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那么,地坛沧桑破败的形体之下到底是什么东西不能改变?

生:顽强的生命。

生:蓬勃的生机。

生:面对沧桑变化的平静坦然。

师:说得好!讲到这里,大家会不会想到一个墙角,那里有肥胖的黄蜂,有轻捷的叫天子,有弹琴的蟋蟀,有低唱的油蛉,这是谁的角落?哪儿的角落?

生: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的角落。

师:这个角落有昆虫、有生命,史铁生地坛的角落也有昆虫,也有生命,你认为,史铁生的感受与鲁迅的感受是否相同?

生:不相同。

师:有什么不同?

生:鲁迅笔下的生命带给鲁迅的是童年的乐趣,史铁生笔下的生命带给史铁生的是重新振作的精神动力。

师:读百草园的角落那一段,得用什么语调读?

生:欢快、愉悦。

师:课文39页最后一段,得怎样读?

生:史铁生是去思考,窥探心魂并获得站起的精神动力,得用平缓、激扬的语调读。

师:那好,大家一齐来朗读这一段。

生:(齐声朗读)“十五年中……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师:正是地坛沧桑颓败形体之下顽强的生命,蓬勃的生机,面对岁月坦然给了作者生命的感召。那么母亲呢,母亲是用什么给了史铁生精神支柱,能不能找出具体表现?

生:作者脾气坏到了极点,母亲不多问,让他自己静下来。

生:史铁生去地坛,母亲为他做好准备,在门口送他。

生:等我走了以后,在门口久久凝望我离去的方向。

生:见我很久没回来,来地坛找我,又不让我发现。

师:母亲为什么去找我?

生:怕我想不开,出事。

师:既然怕我想不开,为什么不跟我一起去呢?

生:不能去,也不敢去,让我一个人去静静地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师:史铁生是通过这些具体的情节感受到母爱,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是通过什么细节感受母爱的?

生:母亲在外打工,一个星期要打一次电话回家,询问我的情况。

生:晚上,母亲为我盖被子,怕我着凉。

生:天冷,母亲来学校送衣服给我。

生:晚上,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会调一杯热牛奶给我。

师:细节中都是深沉的母爱,那么你们对母爱的感受与史铁生对母爱的感受相同吗?

生:不相同。史铁生是在母亲去世后,才深刻感受到这份爱,他的心情是悲痛的,而我们现在就感受到了母爱,我们是快乐的、幸福的。

师:对,史铁生是在母关去世后才真正理解了母爱,当他感受到母爱时,母亲已经……

生:去世了,不再回来。

师:当他感受到母爱时,他的快乐、他的成功,已经……

生:不能与母亲分享。

师:那么,史铁生此时对母爱的感受比我们对母爱的感受要来得……

生:深刻。

生:彻底。

生:沉重、悲痛。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朗读文中母亲去世后的一段文字:“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学生齐声朗读)

师:你们觉得读得好,还是不太好?

生:不太好。

师:我们来听一段音乐,边听边读,找一找史铁生的感受(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学生在下自由朗读)

师:再来朗读一遍,好吗?

生:(在音乐中深情低沉的朗读)摇着轮椅……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师:感觉怎样?

生:好了很多。

师:史铁生的母亲不能再回来找他了,但是他却给史铁生留下了什么?能不能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生: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师:为什么说母亲的意志是坚忍的,命运是艰难的?

生:我读了《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残疾的时候,母亲得了肝病的时候,病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她既要承受病痛的折磨,又要承受儿子失去双腿的痛苦。

师:那母亲有没有对史铁生说:你为我想想?

生:没有,她始终默默地承受。史铁生是在母亲临死前才知道她的病有多严重。

师:那母亲坚忍的意志、艰难的命运告诉史铁生什么?她生前没对她说,你来帮她说。

生:坚强地活着

生:好好地活着。

师:在史铁生最痛苦、最彷徨的时候,是地坛以最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以它沧桑厚重而生生不息的内蕴告诉史铁生生命的本质,是母亲以最博大无私的爱,最坚忍的意志教会史铁生顽强地活下去,是地坛与母亲支撑了史铁生的站立,那么,在你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中,你最感谢谁?你想用什么方式来传达你的感激之情?

生:我最感谢母亲,母亲无怨无悔地养育我、照顾我,我想用最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

生:我最感谢父亲,他总是鼓励我、支持我,我要好好学习,出人头地,让父亲能以我为荣。

生:我的朋友李乐,在我最沮丧的时候,让我找回自信,找回自我,我想对他说声:谢谢。

师:在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了感谢的真挚,其实对于支持鼓励我们的人来说,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打击,从头再来应该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播放刘欢MTV《从头再来》)。

师:(唱至高潮时)只要心中有梦,只要心中还有希望,即使前途荆棘满布,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谢谢!下课!

【教学小结】

整堂课设计新颖,感情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给人美的享受。具体表现在:

(1)导语新颖,“人”字的设计不仅简洁地切入主题,而且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极大的心灵震撼;

(2)浅文深教,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到位,设置一系列缺口,如:填充比喻句“地坛,你是我的_______”、“母亲,你是我的_______”,如:回答问题“地坛沧桑颓败的形体下,到底是什么东西不能改变的?”“为什么说母亲的意志是坚忍的,命运是艰难的?”循序渐进,纵深挖掘作者残疾后在地坛与母亲的启示下对生命新的理解和感悟;

(3)节奏起伏,韵味隽永。授课中使用对比阅读(地坛的角落与鲁迅百草园的角落、史铁生感受的母爱与学生感受的母爱)、配乐朗读、歌曲渲染等手段使课堂节奏呈现丰富多彩的变化,把这篇散文浓浓的情味绽放得淋漓尽致。

总之,这堂课成功运用缺口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审美过程中,获得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