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摆脱焦虑的技巧

摆脱焦虑的技巧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度的焦虑使得注意力难以集中,干扰记忆的过程,影响思维的活动;而且对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焦虑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一是惊恐症,也称为急性焦虑症。四是广泛性焦虑症。掌握遏制焦虑的公式:有一次,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欧利·布尔在巴黎举行演奏会。有时候,焦虑是由疲劳过度而引起的。四是主动体验、适应焦虑。恐惧如同“过敏”,要想“脱敏”,就需要置身于“过敏源”中,逐渐适应。
摆脱焦虑的技巧_拥有超棒的心理素质:优胜需要的秘诀

(1)了解焦虑的表现:焦虑症是城市人、特别是大中学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其反应包括对情境的担心、心率加快、出汗和非现实感等。学习焦虑常表现为心神不安,自卑自责,头痛头晕,惶恐急躁等。过度的焦虑使得注意力难以集中,干扰记忆的过程,影响思维的活动;而且对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例如,导致大脑神经活动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失眠、健忘;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心率不齐、血压不稳;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胃肠蠕动减慢,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产生;导致呼吸系统功能不正常,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糖尿病等。

焦虑是每个人随时都会体验到的一种正常反应,如差点撞车、参加考试的焦虑等。但长期严重的焦虑(焦虑症)会给人带来痛苦。比如,如果你有以下任何体验,就很可能患有焦虑症;对情景产生过分焦虑;焦虑反应频繁发作;开始回避感到恐惧的情景;焦虑已妨碍你的学习、工作、社交或家庭生活等。

焦虑常见的形式主要有:

一是惊恐症,也称为急性焦虑症。患此症者很可能体验到突如其来、强烈的焦虑,而引发焦虑的事件很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它的心理与生理症状表现如表4-2:

表4-2 心理症状带来的生理症状

二是社交恐怖症。患此症者主要是害怕受到评判或批评,担心自己在别人面前做事显得笨拙或尴尬。严重者哪怕仅仅想到社交场合也会产生恐惧。常见的恐怖性情景包括:在他人面前演讲,提问题,在他人面前进食,在他人面前写字,成为被人注意的中心,社交活动诸如参加宴会、晚会、婚礼、节庆等。

三是恐旷症,也称“闭室恐怖症”。当患者身处陌生环境或陷入困境,想躲避又躲不开,想寻求帮助却又得不到时,焦虑倾向易于发作。这将导致患者尽量回避参加一些活动,在极端情况下,患者很难离开自己的住所。常见的恐惧或回避的场合如下,只身离开住所,独自在家,单独出差,人多的场合、公共场所。

四是广泛性焦虑症。它是对平常事件及未来过分担心而产生的一种持久性焦虑。

(2)掌握遏制焦虑的公式:有一次,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欧利·布尔在巴黎举行演奏会。演奏中,他小提琴的1根弦突然断了,可是欧利·布尔泰然自若地用另外3根弦演奏完了那支曲子。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比演出中断了琴弦更让人烦躁、紧张的,然而,欧利·布尔并没有焦虑。因为他在关键时刻扬起了闪光的智慧宝剑,于是焦虑被吓退,被熔化,被斩断。所以,如果我们在焦虑中尚未失去理智,就能找到遏制焦虑的万能公式,这就是:“看清焦虑,分析焦虑,采取行动”。

其一,看清焦虑。已故的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学院院长郝基斯曾说:“混乱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如果一个人能够把他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以一种很超然的、很客观的态度去找寻事实的话,他的忧虑就会在他知识的光芒下消失得无影无踪。”换句话说,你必须承认自己面临的事实,认识到自己正处于焦虑的状态之中。

处于较客观的立场上“看清”了焦虑,无形之中就减少了一分焦虑。如果当你的焦虑程度严重,情绪十分激动,那么不妨采取下面的两种作法:一是在搜集自己为学习和工作而产生焦虑的各种事实后进行分析,假设不是在为自己做这件事,而是为了一个朋友,这样可以让你冷静下来;二是在搜集这些事实时,可以假设自己是一位律师,尽可能搜集有利与不利两方面的事实,这样你就会发现在两个极端之间的真理。

其二,分析焦虑。在看清了自己的焦虑以及焦虑的表现之后,你应该分析一下焦虑是怎样产生的。常使你焦虑的可能是下面这些原因:

不能接受或不愿接受一些不能改变了的情况。比如,上一次考试的成绩很低或自己在班里的名次落后等。

你正追求着一个目标,可又害怕这个目标不能实现。比如,明天的讲演我一定要争第一,但强手云集,对自己的威胁很大。

盼望着一件快乐的事情到来,但又怕会发生另一件事来破坏这种快乐。比如,参加录用的考试,估计可以录取,但又担心名额有限或有人要走后门把自己挤下来。

曾经多次失败过的事情,又马上要你去做。

主观偏见夸大了一些芥蒂小事,或者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比如,在高考时要是突然会失去记忆怎么办?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其三,采取行动。看清焦虑,分析焦虑之后,你就该采取行动。

如果你为自己排在第40名而焦虑,那么不妨与第20名的同学认真比较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并立刻行动起来。

如果你在为即将到来的演讲比赛焦虑,那么,何不立刻着手去充实自己演讲稿?何不多为自己举行几次“模拟赛”?

爱默生在《靠自己》那篇论文中写道:“每一个人接受教育到某一个阶段,都会得到一个看法,那就是‘羡慕即为无知,模仿等于自杀’。不论结果是好是坏,每个人都得以他自己的方式去做。虽然宇宙充满了美好善良,但是他必得在给他的一份土地上辛苦耕种,然后营养的食物才会来到他的面前。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能力是什么,自己能够做什么,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才知道。而要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只有在经过考试之后才能知道。”

请千万记住:忧虑只会减少你的资源,智慧会给你斩断忧思之剑。比如,你可以采用下面6个“招数”去行动,或许会对摆脱焦虑有所帮助。

一是让自己忙碌起来。萧伯纳曾说过:“悲哀的秘诀,在于有余暇来烦恼你的快乐。”把你的生活安排得尽量充实严谨,目标一经确定,便一头扎进去,体验充实,享受收获,惟独不给焦虑留出时间。

二是安排自己休息。有时候,焦虑是由疲劳过度而引起的。那么,适当安排休息就是一个消除它的妙方。在一次紧张的工作开始之前,你应该解开衣领扣,找个角落休息一会儿,如能小酣20分钟,则效果更好。

三是放松自己。体育锻炼、淋浴按摩和欣赏音乐都可以令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

四是主动体验、适应焦虑。每日的“适应”练习主要有:努力加快呼吸1~2分钟或稍长一些;坐在椅子上转圈或将头从一边转向另一边摇晃,疾步行走或游泳;注意自己的感觉,如有任何焦虑感、刺痛感、心脏狂跳和非现实感时,用慢呼吸技术加以控制。

五是改变思维方式。对一些常常杞人忧天或悲观地想事的人,应懂得更现实地思考。比如,采取从容的态度,进行角色转换,施行利导思维,等等。

六是把自己“暴露”于恐怖情景中。对付恐惧最好的方式是正视它们。恐惧如同“过敏”,要想“脱敏”,就需要置身于“过敏源”中,逐渐适应。金代名医张子和曾用“以惊定惊”法治愈一女子的难症。该女子一天夜间睡觉中听到强盗抢窃的声音后吓得颤抖不止,以后每听到稍大一点声响就会惊吓得不省人事。张子和让病人坐在一个很高的椅子上,叫病人看着下面的一张桌子,张用木棒猛烈地敲击桌面,病人惊慌时,张说:“你看我用木棒敲桌子,有什么可怕的?”病人感到羞惭。稍停,张又敲,如此数次后病人不再心惊了。张又在不让病人知道的情况下去敲门窗,使病人逐渐习惯。从此以后,即使夜间敲门窗也不害怕了。病人从此痊愈。

从广义来说,“脱敏”的原则有:经常停留在恐怖的环境,直至焦虑程度下降,但应从恐惧程度最小的环境开始逐步过渡;用慢呼吸技术控制身体性焦虑;用合理想法替代消极想法;不屈服于挫折。

(3)把握住独立的今天:只要把握住独立的今天,就能使焦虑消散。很多焦虑,主要来自对昨天的某些遗憾,或是心系于明天可能会出现的麻烦。其实,昨天之所以有遗憾,是因为当昨天是今天时,你没有牢牢抓住;今天正是昨日的明天,今天没有什么异样,可知明天也会安然。加拿大的著名医生奥斯勒,把生活比作有防水隔舱的现代邮轮,而我们每个人就是自己这条轮船的船长,都有权把各个舱门完全关闭。奥斯勒说:“我所主张的是你要学习控制你的生活机器,生活在一个独立的今天之中,确保航行的安全。在你生活的每个阶段中,按一个钮,并且倾听你确实已经用铁门把过去(它已逝去)关在身后;你再按一个钮,用铁门把未来(它还没有来临)给遮断。关闭掉过去,就等于把死的过去埋葬掉;把未来也像过去一样关闭得紧严,因为忧虑未来就是今天精力的浪费。把前面的和后面的大舱门都关闭得紧紧的,准备培养生活在‘一个独立的今天’中的习惯。”

这个比喻十分精当。的确,你今天听课时,仍在为昨天的一次考试失败而焦虑,那么,今天的课你也没有听好,又将成为明天的遗憾;你完成今天的作业时,却焦虑着明天的数学竞赛,那么明天令人担忧的局面可能真的会出现。居里夫人一生中遇到很多不幸,受到不少挫折,她“像陀螺一样地旋转”,但她并没有因焦虑而精神崩溃;杨振宁教授一进实验室就是一星期,靠啃干面包、喝白水充饥止渴,他也没被焦虑困扰。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享受这一份“奢侈”。他们更珍惜手中掌握的今天,更看重正在做的这一切。

不过,我们并不是要你封闭和狭隘。对于明天,对于未来,应该仔细地思考、计划和准备,但却不必为此而焦虑。

紧紧把握住今天,是最明智的选择。这样做的结果是,至少使你的焦虑减去一半。

(4)不要让小事使你垂头丧气:有时候,我们的学习焦虑也许来自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点儿小挫折、一点儿小失败、一点儿小困难、一点儿小批评、一点儿小误会和一点儿小成见等等,当时,你并不觉得它小,而是把它看得比天还大,于是,我们为它烦恼、忧虑、焦躁,它耗干了我们的热情,吞噬了我们心中的希望,模糊了我们的是非标准。几年过去了,几个月过去了,几天过去了,甚至只是几个小时过去之后,会忽然发现,自己许多次焦虑只是为了一件琐碎的小事儿。原来我们竟如此地荒谬可笑。

请记住,千万不要为小事而垂头丧气。不信,请你抬头看看天!

(5)适应无可避免的事实:美国心理学家柯克斯在《300位天才的早期心理特征》一文中说:“我们可以断言,出现在儿童和少年身上的下列品质及品质要素,预示着将来的成就:非同寻常的持久性水平,对目标持之以恒的、不折不挠的倾向,以及坚韧不拔地正视各种障碍。”“坚韧不拔地正视各种障碍”,正是适应无可避免的事实的前提。

贝多芬是位天才音乐家,可是他的耳朵聋了;密尔顿是位诗人,却瞎了眼睛;柴科夫斯基创作出不朽的乐曲,可他那悲剧性的婚姻几乎把他逼上绝路。人的一生中,很难预料到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你在工作、学习中也会遇到诸多的不如意。这就需要你首先能分析出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形。如果你做好了接受最坏情形的心理准备,还有什么可担忧害怕的呢?其次,接受最坏的事实。既然已经接受了最坏的事实,那么怎么做都会比现在强。第三,要想办法改善。心理学家阿佛瑞德·安德尔曾指出过人类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把负变成正的力量”。这就像“两个人从监狱的铁栅栏里向外望,一个看见烂泥,另外一个看见星星”。你也应该学会看到满天闪烁的星星,然后信心十足地去寻求光明,获取成功。

(6)正确对待“不公平”:从心理学上说,当心理上的不公平感发生时,人们一般用5种方法去处理它:

第一是改变自己的投入量,即改变自己付出的劳动。

第二是改变自己所得的结果,即改变自己所得的报酬。

第三是改变他人的投入量,即改变他人付出的劳动。

第四是改变他人所得的结果,即改变他人所得的报酬。

第五是改变认识,改变对自己和他人投入与所得报酬的评价和看法。

就一般情况而言,要想改变他人非自己所能为。因此,寻找公平的正确办法就应当是:要么改变自己的投入量,要么改变自己的认识。通过增加自己投入量的方法,用积极的劳动、学习并掌握市场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投入到社会竞争中去,寻找机会,抓住机遇,以此改变自己的所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