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

广东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经济增长较快的城市教育投入增加更快。深圳市在广东乃至全国最早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进行引进人才的尝试。吸引留学人员和海外华人以及外国专家为广东经济建设服务,是广东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重要经验。广东在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践中,首先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解决了对人才认识上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人才的所有权问题。

一、广东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

(一)重视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1.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使国民素质获得提高,增加教育投入是一项根本性的措施。广东教育投入是逐年增加的,而且投入构成也不断朝着国家、社会、个人结合的方向发展。

(1)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1990年,全省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达21.34亿元,比1980年的4.38亿元增长了337%,10年累计122亿元。“八五”期间(1991~1995年),前四年普通教育总投资达到320.75亿元,是“七五”期间总投入的2.5倍。高等教育除经常费用按一定比例增长外,省政府近三年还筹集和投入了教育专项资金共13.8亿元。广东省和国家有关部委共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等学校后,省政府对高校的投入更多了。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经济增长较快的城市教育投入增加更快。如广州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1991~1994年全市GDP增长了2.5倍,同期教育经费总投入量增加了4.1倍,教育经费投入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5.6个百分点。

(2)社会投入的增加。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社会办教育对教育的投入;二是社会团体、人民群众、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捐资办学。1980~1990年10年间,社会捐资、集资全省就达到了30亿元。如在广州,1992年1月12日成功地举办了首届“教育基金百万行”活动,共筹得1427万元,港币513万元,而1993年11月28日举办的第二届“教育基金百万行”,则筹得了1亿多元,使市教育基金累积达1.4亿元。[5]这说明通过社会筹集教育经费这一观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是大势所趋。

(3)个人投入的增加。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广东人在教育投入的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视教育投入为积累的一种形式,认为今天的高投入,就会形成明天的高产出,这种投入是有回报的。

2.建立多元化办学体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

广东在多年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建立起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形成了办学主体多元、办学模式多元、资金来源多元等格局。办学主体多元,除政府办学外,还有国家机关、部门、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办学以及与境外团体、人士合作办学。在办学模式方面,除了公共模式外,大力提倡“公办民助”、“民办公助”、“民办”等多种模式。在资金来源方面,除了原有的渠道,还大力开辟新渠道,例如向家长、个人借贷;开辟教育信贷储蓄,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扩大教育资金来源。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国家可以集中财力重点办学,同时放手发动群众集资办学、捐资办学,逐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一起办学的体制。

(二)市场先行,广纳人才

1.广东人力资源市场的建立

广东人力资源市场的建立和发育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市在广东乃至全国最早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进行引进人才的尝试。1984年9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深圳市人才服务中心,为深圳市引进大量的经济建设人才立下了汗马功劳。根据市场的需要,1991年6月,市委、市政府又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常设型人才智力市场,该市场场所固定,设备先进,功能完善,条件良好,环境优越,天天开放;立足特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对招聘单位和求职人员提供多功能、一条龙服务。目前,深圳的人才市场发育得比较完善,该市场除具备人才引进、管理、流出一条龙的服务功能之外,还朝着人才服务与实业开发相结合、人才与企业并举、多功能发展的方向迈进。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南海等市及一些县(区)都办起了常设型人才市场,使广东人才市场覆盖面更为广泛。

2.调进外地人才,增加广东人才存量

广东人才存量在改革开放之初较低,远低于京、津、沪等人才聚集的大城市。1983年,全省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52万多人,仅占全省总人口的0.86%,低于全国平均数1.18%的水平。[6]全省除广州人才聚集较高外,其他各市(地区)情况,均不容乐观。广东冲破人才计划调配的局限,积极探索人才引进的各种途径,在全国较早建立了人才市场、人才智力银行、人才集市,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了适当的渠道。一些地方还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如为人才全家调入户口;安排子女入学、配偶工作;解决住房问题;发给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外来人才安心工作。

3.放宽视野,延揽海外人才

留学人员和海外华人是十分重要的智力资源。吸引留学人员和海外华人以及外国专家为广东经济建设服务,是广东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重要经验。早在1992年5月,广东省政府就颁布了《关于鼓励留学人员来广东工作若干规定》,在留学人员的工作选择、户口和粮食关系、配偶工作、子女入学、住房、职称、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广州一直比较注重吸引留学人员创业,为了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挥留学人员在广州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1998年出台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留学人员在广州创业园兴办项目若干规定》,鼓励留学人员到创业园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其中规定了对进入创业园的高新技术孵化项目或研究开发机构的厂房租金和物业管理费在一定期限内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创业园内企业或研究开发机构从国内招聘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办理调入广州市的,优先给予户口指标,并免交城市增容费;留学人员可委托国内亲友或他人向创业园提出创办项目申请,创业园办公室协助办理有关手续等政策。这极大地鼓励了留学人员到创业园开拓事业的积极性。另外,还把引进留学人员与引进国外专家结合起来,利用友好城市交流、国际经贸洽谈、国际会议等机会,或运用互联网等有效途径,开拓国际人才交流工作。

(三)更新观念,管理创新

1.更新观念,重视知识,重视人才

(1)对人才认识观念的更新。广东在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践中,首先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解决了对人才认识上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人才的所有权问题。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体制及运行机制是建立在人才公有化的基础上,造成了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结果是人才流动局限性很大。广东在经济建设实践中,破除人力资源公有的思想,确立人力资源个人所有的思想,这一观念不仅为广大个人所认识,也逐渐为人才、人力资源拥有的企事业单位所接受,从而使广东成为我国人力资源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也为人力资源政策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解决人力资源的价值问题。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劳动力的商品化定下了基本的调子。广东较早承认了劳动力的商品属性,让人力资源和企业有双向选择的自由,实行市场就业。广东普遍认同人力资源的价值,认同人才的价值,按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按其劳动成果的多少,付给报酬。

(2)人才培养观念上的更新。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人才培养观念发生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变过去的国家培养为现在的个人培养为主,国家资助为辅。广东推行在高校培养学生收费教育是比较早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即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这在当时的广东对人们的思想有一些冲击,但现在人们已普遍接受这一观念,而且这一做法已在全国全面推行。

第二,变过去的企业被动接收人才为企业主动要求高校和科研所培养人才。并且,这一转变已由过去企业根据需求少量送出去进修学习变为现在的成批培养。这既有珠江三角洲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在企业举办MBA研究生班的创举,又有像中山市今日集团利用生产线淡季时间选送设备维修工赴华南理工大学化机系全脱产进修的实践。

第三,变过去的一次性教育为终身教育。广东的职后继续教育发展较好,许多企业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在函大、夜大、职工大学、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以及正规大学进修,或修读学位,或者参加社会办学读各种证书班。

(3)人才使用的更新。在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

人才使用观念的更新。把人才当作受聘者、受雇者、受命者,即在人才使用中没有把人才当作被动的客体,而且充分尊重人才的群体人格和个体人格,创造相应的条件以适应人才的个性,充分发挥人才的应有作用。正是这一点,使在广东培养出来的或从外地引进来的人才都感到精神上的尊重,工作环境的宽松,因此留得住人,引得进人。

人才使用取向上的更新。这体现在人才使用上由计划型体制向市场型体制过渡。现在,人才通过市场进行流动、配置,已经深得人心,使人才干得开心,用人单位用得开心。

2.鼓励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鼓励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人力资源的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使人力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化,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首先,是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为人力资源的流动提供法律上的保证。如广州市就于1985年出台了《广州市干部停薪留职的试行办法》; 1986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合理流动暂行规定》;1992年市政府正式颁布了《广州市人才流动管理规定》,对人才流动管理、辞职管理、人事行政关系挂靠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人力资源的流动有了政策上的保障。其次,是更新人们的就业观念,鼓励人力资源向集体单位、私营单位、边远地区流动,促进广东各种成分、各个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最后,是充分发挥信息情报在人力资源流动中的作用,通过人力资源需求供给等信息,准确地反映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为个人择业和单位用人提供服务。

3.唯才是用,使有真才实学的人脱颖而出

广东在人才使用上的改革也是较早进行的。这方面的改革是朝两个方向进行的:一是择优选拔,乃至破格提拔。从1983年起,全省就开始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并逐步发展成为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一些市、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试行领导责任制,少数市试行部分局级干部聘用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科级干部中实行聘任制,农村乡政府机关吸引干部改录用制为聘用制,并逐步推广到企事业单位。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各单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思想开拓、业绩突出的人,摒弃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旧观念,大胆起用年轻有为的人才。二是改革方向是淘汰劣势,这是与择优选拔相辅相成的。没有汰劣,就没有择优;没有汰劣,就会堵塞人才走上适当岗位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