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发达国家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对我国的课程改革更具有借鉴意义,所以,下面主要阐述发达国家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在课程管理改革的趋势是追求民主性和参与性,强调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体制。美国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过程具体如下。国家不设统一课程,由联邦教育部对全国课程标准提出建议。

一、世界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各国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是高素质的人才,而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中,无论是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还是东南亚的一些发展中的国家,都在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努力发挥教育在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在我国,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对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以中国知网的人文与社科学术文献总库收录的文献为例,在《人文与社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题名”一栏中输入“课程改革”,同时在“并含”一栏中输入“趋势”,可搜索到200多篇研究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学术论文。在这些研究成果中,研究的角度有很大区别,有的从宏观的角度,即从整个课程体系的角度来探索课程改革的趋势,有的则从中观的角度,即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设计等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还有的从微观的角度,即从某个层次教育的某门课程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如有学者就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就研究范围而言,有的研究国外的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有的研究本国课程改革的发展态势,有的研究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有的研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特点,还有的研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由于发达国家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对我国的课程改革更具有借鉴意义,所以,下面主要阐述发达国家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课程由诸多要素构成,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第一要素,也是课程设计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体现在课程目标上的改革。由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教育背景,所以,不同的国家在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所面临的知识高速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共同的教育问题,使不同的国家在课程目标的改革上有着一些相同的特点和趋势。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课程目标上十分重视学生价值观、态度和品德的培养,认为基础教育必须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例如英国新课程改革方案提出的国家课程目标第一个就是,促进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方案提出,全部国家课程的科目都旨在为学生提供促进其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机会。”[1]在课程目标中突出价值观与品德培养的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将课程目标定位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学习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所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必须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按照终身学习的观点,基础教育是一种“初始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起点。在基础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为每一位社会成员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结构的改革是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西方发达国家课程结构的改革有如下一些特点。

其一,传统的分科课程一统天下开始被综合课程所打破,综合课程开始在课程的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同国家的综合课程的表现形式有着各自的特点,有的称为“整合课程”,有的称为“学习领域”。我国在21世纪所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在课程结构中设置综合课程的经验。设置综合课程符合科学知识发展的态势。同时,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并行比单纯的分科课程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其二,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并行。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是从知识的分类角度来划分的,如果从知识的获取方式即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的角度,课程可以分为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学科课程和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的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学生难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课程。学科课程能够很好地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但课程内容容易脱离社会和儿童的实际需要,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的课程结构,能够提高课程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其三,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在传统的课程结构中,一般只在大学开设选修课,中小学一般不开设选修课,只开设必修课。必修课是根据课程计划的统一规定,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科目。必修课的开设能够保证学生掌握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现了国家对学生知识水平的统一要求,它具有强制性,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选修课是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允许学生个人选择修习的科目。选修课的开设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所以,发达国家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上,逐步扩大选修课的比重,协调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对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各国一致认为,两者不是主次关系,不是主从关系,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的陪衬,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同等价值。”[2]

课程管理的改革也是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管理的改革实质上就是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课程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承担课程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发达国家在课程管理改革的趋势是追求民主性和参与性,强调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体制。国家、地方和学校各司其职。如美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就是这种管理体制的典型。美国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过程具体如下。①国家建议。国家不设统一课程,由联邦教育部对全国课程标准提出建议。另外,在全国范围内有很多非营利组织或研究部门也提出种种课程改革计划,就课程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②州级标准。各州教育厅都制定自己的课程标准,作为学区和学校课程的主要依据,以及对学校课程实施情况检查的主要标准。③学区决策。无论是国家建议还是州级标准,课程安排和教材选择的最终权力都在地方学区。各学区根据本州课程标准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④学校实施。学校根据学区安排及教材选择情况,进行本校课程设置,执行学区课程决策。[3]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了解课程是否符合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否对学生产生了预期的效果。课程评价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课程评价的改革。这些国家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趋势是课程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众所周知,标准化考试曾经风靡一时,因为这种课程评价方式能够十分精确地进行定量评价。但在20世纪90年代,标准化考试遭到了美国各界的批评,很多人认为,标准化考试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导致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下降,甚至有人认为,标准化考试是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罪魁祸首。针对标准化考试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进行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在考试中,选择题和判断题已不再是主要的考核形式,在考试内容中开始增加开放式问题和写作测试,动手操作能力的测试也开始成为考试的内容。此外,教育者开始采用一些全新的课程评价方式,如档案袋评价法、实际作品评价法和项目研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