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策略的分类

教学策略的分类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大均在2003年根据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或时段将教学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是指教师为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全过程实行主动的计划、反馈、控制、评价和调节等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监控和评价两个方面的教学策略。综合施良方、崔允漷和张大均的观点[26],结合我国课堂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可将教学策略划分为教学准备策略(课前)、教学实施策略(课中)和教学评价策略(课后)。

一、教学策略的分类

目前,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对教学策略的分类主要有如下几种。

鲍里奇(G.D.Borich,2007)根据学生的两类学习结果(知识获得和发现)将教学策略划分为直接教学策略(direct instruction strategies)和间接教学策略(indirect instruction strategies)。[23]直接教学策略是教师以尽可能直接的方式(如讲授)将事实、规则和行动序列传达给学生的策略,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而间接教学策略是借助于教学中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的策略,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内容、以探究为过程、以发现为结果的教学策略。常用的直接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日常复习、检查前一天的作业,必要时重新教学;②呈现新内容并使其结构化;③指导学生练习;④反馈与矫正;⑤学生独立练习,以使反应确定并达到自动化;⑥每周和每月的复习。常用的间接教学策略包括:①提供先行组织者组织教学内容;②概念转变(归纳和演绎);③提供正例和反例;④提问;⑤利用学生的经验;⑥学生自我评价;⑦讨论。

施良方、崔允漷1999年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将课堂教学策略分为课堂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教学行为策略、辅助教学行为策略、课堂管理行为策略和课堂教学评价策略。[24]其中,课堂教学准备策略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的目标、内容、行为和组织形式。主要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某一目标或内容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包括呈示、对话和指导等。辅助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那些以学生学习状况或教学情景问题为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比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强化技术和积极的教师期望等。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包括课堂中的行为管理和时间管理等。教学评价策略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后,是教师或他人对教学过程作出价值判断的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与教师教学工作业绩的考评,此外,还涉及家庭作业的布置等。

张大均在2003年根据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或时段将教学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25]教学准备策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钻研教材,组织教法,分析自我和学生,制订教学计划的策略。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的策略、设计教学内容的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的策略、安排教学环境的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策略,包括先行组织者策略、概念教学策略等。教学评价策略是指教师为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全过程实行主动的计划、反馈、控制、评价和调节等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监控和评价两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综合施良方、崔允漷(1999年)和张大均(2003年)的观点[26],结合我国课堂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可将教学策略划分为教学准备策略(课前)、教学实施策略(课中)和教学评价策略(课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