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改欠缺有效执行力

课改欠缺有效执行力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去的高考或中考、竞赛、教学比武等方面对他们来说是耳熟能详,成熟有效的方法成为自己取得工作业绩或工作岗位的可靠保证,因此从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中不愿面对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的重新分配问题与传统的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而新课程改革前进的动力——教育评价机制却没有随新课程一同建立。当缺少了动力系统的改革遭遇了急功近利的政府官员与家长,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课改欠缺有效执行力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改革都会触动利益的分配问题,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

“新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在领导”,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教而优则仕”是如今的普遍现象,可以说,掌握基础教育话语权的人士或多或少是过去教育的既得利益者。过去的高考或中考、竞赛、教学比武等方面对他们来说是耳熟能详,成熟有效的方法成为自己取得工作业绩或工作岗位的可靠保证,因此从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中不愿面对利益的重新分配。

新课程改革让历史上由于资源倾斜而造成不平衡发展的学校又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曾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曾经困难的学生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当然会体现教育发展的公平性,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但是现阶段毫无疑问会给重点学校带来冲击,在许多新课程研讨会上重点学校的教师纷纷反映招来的成绩好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体现不出以前惯有的“先发优势”,让重点学校惯用的所谓培优拔尖工作困难重重。面对新课程改革,重点学校当然也缺乏真正实施的动力,而一般的普通学校是看着重点学校“边学边走”。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不少人津津乐道的“程门立雪”典故就可以知道至少在享受着精神上“师道尊严”。过去教师是高高在上,掌握知识和技能,自己永远是对的,要有错就是学生的错。新课程要求教师仅仅是“平等的首席”,师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在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展开从智慧到精神再到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核心思想,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大学习方式。面对着新课程改革老师们怎么在课堂上实践这样一个理念,教师面临着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压力,可以毫不讳言地说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选择埋怨与后退。

利益的重新分配问题与传统的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而新课程改革前进的动力——教育评价机制却没有随新课程一同建立。当缺少了动力系统的改革遭遇了急功近利的政府官员与家长,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本文参与了《中国教育报》主办的“如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讨论”活动,观点被2005年11月22日的《中国教育报》素质教育讨论综合评论采用,在《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13日上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