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探索,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积极探索,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期间,上海高校大胆实践,努力探索产学研合作的途径和平台,创立了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2001年4月24日,市经委与复旦大学结成战略联盟,一举签订4项高层次产学研联合协议。5月31日,上海工业系统与同济大学建立全面合作创新联盟,市经委与同济大学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全面合作意向书”。这标志着上海新一轮产学研结合正式启动,并推向新高潮。

第一节 积极探索,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高校积极贯彻科技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利用科研开发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为社会经济服务的途径,经过了初始、发展、成熟的阶段,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上海的产学研合作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上海高校大胆实践,努力探索产学研合作的途径和平台,创立了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发结合阶段。这个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产学研合作的初级阶段,主要特点是高校通过技术服务的形式,将科研成果转移到企业。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并对高校科技拨款体制进行改革,允许高校通过为企业服务以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在这些政策导向下,许多高校纷纷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技术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成为当时高校与企业联合的主渠道。1981年,上海18所高校发起成立上海高校科技服务中心,组织全市高校的科技资源开展对口服务和技术洽谈,促进了高校科技工作的发展。

第二阶段为政府引导合作阶段。这个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上海市政府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推出重点产业化项目为主要标志。

1988年,上海市政府率先组织开展重点工业项目大会战,并成立了上海市科技结合经济领导小组,组织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联合开展针对重点产业的技术攻关。重点项目攻关合作,使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大批科研人员投身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加速了上海市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以资产为纽带的市场化运作阶段。这个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特点是产学研合作向市场化、紧密型合作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科教兴国已成为基本国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深入人心。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的“强强联合”的产学研重点项目开始起步,逐步出现了以资产为纽带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开创了上海市产学研联合与技术创新的崭新局面。

第四阶段为多元化、多层次、多模式合作阶段。这个阶段始于21世纪初,以建立“战略联盟”为主要标志。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产学研联合呈现出以资产为纽带,以长期性、紧密型、市场化为特征的战略性大合作。上海高校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支柱产业作为重点突破口,与一些大集团、大企业建立了高层次的“战略联盟”。这标志着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合作的主线,合作方式从松散型合作走向紧密型合作,从单个企业的合作走向全行业合作,使产学研联合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模式的新格局。这些合作基地已成为高新技术转化和产业孵化器,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二、参与重点产业化项目,开展联合科技攻关

为了加快上海工业结构调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1989年6月,上海市政府组织了14项重点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招标,重点攻关计划联合了上海各路科技大军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海高校逐步成为联合科技攻关的主力军。1992年,上海将产学研联合列入政府工作日程,并成立产学研领导小组和联合办公室。1996年,扩大到财政、税务、金融部门参加,协同推进上海市产学研工作。联合攻关计划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攻关项目为桥梁,以产业化、商品化为目标,以招标、投标和合同制为手段,突破条块分割,实行高校与企业的联合,这种模式后来成为全国产学研联合的雏形。从1989年起连续11年,上海市组织了11次重点产品开发和技术难题攻关招标活动,上海高校积极参加投标,帮助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在上海市第八次产学研招标洽谈会上,上海市教委组织20所高校共展出143项新型实用科技成果参加招标会,展出成果占全市的64.7%。1996年由市经委审核批准的首批36项产学研中标项目中,高校项目达19项,占总数的52.7%。上海市产学研联合办公室还在全市范围内,选择推荐了10项上海市重点产业化项目,其中高校项目有6项。“九五”期间,上海高校列入市产学研计划133项,占全市产学研计划的50.6%。在11次技术难题攻关活动中,共达成技术难题合作攻关项目1 000多项。此外,上海市高校科技服务中心每年组织多次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技术成果转让双边洽谈活动,通过洽谈交流,达成合作意向,帮助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

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了高校与企业的结合,加快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活塞厂联合承担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轿车活塞关键制造工艺设备及技术》,经过三年辛勤努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替代进口,可节约外汇562万德国马克,1997年、1998年两年新增产值3 500万元,新增利税700万元。华东师范大学与武汉钢铁公司、上海振泰化工厂协同攻关,实现了硅钢氧化酶的国产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济大学与江南造船厂等合作,把上海大剧院6 000吨钢结构屋顶从地面整体提升到38.3米的高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1年4月24日,市经委与复旦大学结成战略联盟,一举签订4项高层次产学研联合协议。5月31日,上海工业系统与同济大学建立全面合作创新联盟,市经委与同济大学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全面合作意向书”。上汽集团、上海建材集团和环保集团分别与同济大学签订了合作开发新一代洁净能源轿车平台意向书。这标志着上海新一轮产学研结合正式启动,并推向新高潮。

世纪之交前后,产学研结合取得显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实施后,新增产值24.7亿元,新增税利3.86亿元。在1995年、1997年、1999年以及2001年四次上海市产学研工程项目颁奖中,上海高校有200个项目获奖,占全市303个获奖项目的66%,其中一等奖为28项,二等奖62项,三等奖110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