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贤江(—)

杨贤江(—)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贤江,字英父,笔名李浩吾等,浙江余姚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这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著作和教育学著作,从而奠定了杨贤江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的不朽地位。杨贤江是中国第一位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家,虽然他的某些论述现在看来未必十分准确,但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却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仍能给我们启迪。

杨贤江(1895—1931)

瀚 青

img58

杨贤江,字英父,笔名李浩吾等,浙江余姚(今属慈溪)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他早年入诚意高等小学,毕业后留母校任教。1912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博览群书,尤重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1917年毕业,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务处事务员、教育科助理员。公余旁听大学课程,开始翻译和发表教育论文。1919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任南京分会书记,兼《少年世界》编辑。1921年初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学生杂志》编辑,实负主编之责。期间,他对该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保留知识性特色的同时,加强思想性,增辟通讯栏、答问栏,加强与读者的联系,解答学生的现实问题,深受学生欢迎。1922年由沈雁冰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指导青年学生参加学生运动。

1925年,杨贤江参与发起组织上海教职员工救国同志会,兼任上海学生联合会主席。次年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常委委员兼青年部长。后参加领导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赴日本,开始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并系统整理自己的教育思想。翻译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撰写了《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这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著作和教育学著作,从而奠定了杨贤江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的不朽地位。1929年潜回上海,发起组织了社会科学家联盟。1931年病逝,年仅36岁。

杨贤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教育本质作了深刻分析。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是“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反过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起促进作用。教育的本质是与生产力紧密结合,为全社会所共享。但在阶级社会,教育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杨贤江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批判当时流行的“教育神圣说”、“教育清高说”、“教育中正说”、“教育独立说”等超阶级超政治教育思想,驳斥“教育万能论”、“教育救国论”、“先教育后革命论”,主张要改变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只有革命。教育是革命最有力的武器之一,革命胜利后,教育则为社会建设服务。

杨贤江是青年的良师益友。他关心青年的成长,主张对青年进行“全人生指导”。就是对青年的思想、道德、身体、知识、艺术生活、婚姻、就业、择友、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要关心,使之成为完满发达的人,而全人生指导的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杨贤江是中国第一位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家,虽然他的某些论述现在看来未必十分准确,但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却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仍能给我们启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